一、學校文化建設的偏差和誤區
1重“物質”輕“精神”的現象
近年來,在學校文化建設的實踐中,有的采取改造更新、新建搬遷等措施,建設大氣怡人的物質環境,設計標新立異的學校形象,格外重視外顯的文化,忽視外在文化形式轉化為師生的內在需求。有的學校在文化建設中一味追求新穎別致和現代氣息,忽視了學生成長規律內在所需的良好環境熏陶。有的學校在改造自然形式、重組學校組織和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缺乏全體師生主體的參與,缺少激勵師生主體的創造。作為學校文化構成的最外層,物質文化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屏蔽了人們對文化的深層次理解和探討,這是學校文化建設重視物質的原因之一。
2重“形式”輕“內容”的現象
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再新奇的形式也要和內容完美統一才能相得益彰。有的學校在文化建設中熱衷于學校形象設計和“口號化”理念引入,追求時尚,忽略學校實際情況和教書育人的本真。有的學校舉辦各種各樣形式大于內容的節慶文化活動,場面宏大、熱情,從表象看很文化、有品位,實則空洞無物、沒有思想內涵,達不到引領和熏陶學生的成長的效果。有的學校在建構制度文化時,林林總總上百個制度顯得很齊全,但針對性不強,缺乏實效性,沒有約束性和激勵性,形同虛設。學校文化建設最忌的是有軀殼沒有靈魂,有形式沒有內容,過猶不及,適得其反。
3重“復制”輕“特色”的現象
目前,很多中小學校存在簡單復制和移植企業文化、名校文化的傾向,成為企業文化、他校文化的“翻版”,缺乏獨特文化風貌和個性化。有些地方教育行政部制定統一的學校文化標準,推崇“羊群效應”,學校發展愿景、辦學理念相差甚遠,石像雕塑、景觀樓道等物質文化千篇一律,把學校文化標準化、模式化。學校由于辦學傳統、領導風格、師生價值觀和所處地域存在差異,決定了學校形成本校特色的學校文化。從某種意義上說,學校具有特色是因為它創建了一種獨特、優質、穩定的學校文化樣式,特色也是文化理念和精神由內而外的自然呈現和自然生成。
4重“創新”輕“傳承”的現象
有的學校“推倒重來”,建設全新校園文化,否定學校辦學歷史和辦學傳統,有的新履職校長顛覆文化一脈相承的本質,隨意更改校歌,重新設計校徽,很少思考舊文化對新文化的價值和支撐,導致學校文化出現斷層。“嶄新的富有活力的學校總是根據已有的文化土壤之中,是學校文化的新生和發展。所以創建學校文化,必須要檢討學校已有的文化,注意甄別,正確取舍,繼承優良傳統。”
二、學校文化重建策略
1學校精神文化重建
學校管理者要推動學校管理上臺階、上品位,首當其沖要抓住學校精神文化這一點核心,它對學校師生的行為是具有引導和規范的作用,為學校躍升發展確立精神支柱。學校的管理者尤其是校長,要拓寬視野、理性思考,對學校傳統文化特別是觀念文化進行審視和反思,樹立既符合校性實際又體現現代特征的辦學理念,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使學校煥發生機活力。學校精神文化包涵學校核心價值觀、學校培養目標、學校發展目標、校訓、校歌、學校標識等要素。譬如,山東蒼山縣卞莊一中學校核心理念:以人為本,求實教研,探索創新;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第四小學的核心價值觀:每個人都是重要的,每個人都能發揮作用,每個人都能帶來變化;廣東揭陽華僑中學的校訓是:“日新其德,日勤其業”。這些學校核心價值觀、校訓充滿著教育哲學的思考,有著弘揚學校辦學歷史傳統和凸顯辦學特色的作用。
2學校制度文化重建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打造現代化特色和高質量管理的學校,需要健全制度文化,這是學校走向成功的前提。學校管理制度包括德育、教學、體育、勞動教育、信息技術教育、校產維護管理、安全保障預案等制度。重建學校制度文化要充分體現人本、人格、發展、質量、效益、約束等理念,學校制度制定和執行要以學校核心價值觀、培養目標和發展規劃為立足點和歸宿點。當下重建學校制度文化必須關注、重視教研文化和課程改革,應該以此為制度文化核心,構建與新課程改革相適應、相匹配的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學校應通過制度文化重建激發廣大教職工教書育人的活力和動力,最終把學校建成教師專業成長、實現人生價值的場所;應通過制度文化重建培養學生守規紀、懂感恩、有夢想的優良品質,促進學生成長、成才、成人。
3學校環境文化重建
重建環境文化在充分考慮人文關懷和人文精神的同時,也要考慮本土文化的映射和學校辦學特色,賦予學校建筑、校園景觀獨特性和生命性,體現環境文化的生活觀和人性化。學校環境文化重建要系統規劃、管理布局科學論證,切忌零敲碎打的碎片化建設;環境文化設計要兼容思考性、情感性和藝術性,既注重校園整體性和系統性,塑造學校文化品牌,也要注重局部的精雕細刻,讓校園每一個角落、每一塊墻壁都起到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凈化、美化、綠化、文化校園,讓校園充滿濃郁文化生態氣息。同時,也要高度重視校園信息網絡文化的建設,建設現代領先、文明健康的網絡文化,開發優質的教學資源平臺和特色網絡課程,打造數字化校園,促進教育理念、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的深刻變革。
4學校行為文化重建
學校行為文化的重建主要體現在圍繞師生成長與發展所建構的行為規范與活動、儀式等,可落實到教師文化、班級文化、特色活動和儀式等方面。學校應固定舉行諸如體育文化節、科技藝術節、讀書節、主題教育活動、社會實踐活動以及教育教學學術論壇等活動,開展具有文化內涵的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就是學校文化建設行為過程,開展活動或舉行儀式不單是灌輸知識和宣傳思想的過程,更是陶冶情操、磨煉學風、凝聚人心的過程。其實,校園活動和儀式也是文化課程的延伸和拓展,是學校課程文化構建主要路徑。
三、總結
學校文化重建是推動學校管理高效運作的無形力量,更是學校發展的軟實力。中小學校在構建學校過程中,應從校情實際出發,傳承辦學歷史,突出時代特征,尊重教育規律,探索符合學校發展實際、富有特色的學校文化品牌,為實現高效學校管理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撐。
作者:梁世杰 單位:北海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