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縣域經濟發展現狀
(一)華陰市縣域經濟在省、市位次
近五年,華陰市縣域經濟實力突飛猛進,社會事業日益完善,在陜西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監測綜合排名位居中上游水平。在2011年度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監測中,華陰市位居全省第36位,全市第5位,在全省的位次較2010年度前進了2位。
(二)縣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總的來看,當前我市經濟結構正朝著好的方向優化調整,但總量不大、實力不強、活力不足等問題仍然比較突出。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經濟規模總體依然偏小
我市縣域經濟由2005年的全省第46位上升至2011年的36位,雖前進了10位,但在渭南各縣市排名中卻比2005年(第3位)后退了2位。
2、旅游服務體系還不夠健全
一是旅游資源開發程度依然偏低。除西岳華山、西岳廟等核心景區外,其余景點由于受資金、土地、拆遷等因素影響,導致開發程度低、開發速度相對緩慢;二是旅游配套設施不夠健全。
3、新型工業化進程相對緩慢
一是工業支柱單一,工業經濟發展活力還不夠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較少,產品結構相對不合理,特色產業也就是以生產“華山白麻”等系列的石材產業,但石材產業在生產中產生大量的廢料、廢渣,石材資源循環利用率低,資源浪費嚴重;二是缺乏龍頭企業引導帶動,產業關聯密度低、產業鏈條延伸不夠,新型工業化發展步伐緩慢,主導產品和優勢產品少,難以形成積累和提升自我發展能力,嚴重制約縣域工業經濟發展;三是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渠道狹窄,發展資金的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導致縣域工業發展后勁不足。
4、城市建設步伐相對遲緩
一是受土地因素限制,加之我市項目建設用地剛性需求量又大,致使提升城市形象、城市基礎設施置換等項目遲遲不能“落地”建設;二是城市建設配套服務設施不健全。城市文化公園、體育運動中心、公共綠地等公共服務設施和市政基礎設施還不完善,降低了城市的生活質量和居住舒適度;三是“城中村”問題依然突出,私搭亂建、浪費土地資源、環境較差、基礎設施薄弱、保障機制滯后等問題日漸突出;四是城市管理依然滯后。各專業市場不健全,“馬路”市場依然存在,城市“臟亂差”現象依然存在,監管力度不夠,長效機制還不完善。
5、農業產業化程度仍然較低
一是農業內部產業結構還不很合理,規模化、集約化程度較低,帶動作用有限;二是農業產業化組織模式單一,專業合作社等中介組織發展相對滯后;三是農業產業鏈條較短,農產品加工能力相對薄弱,附加值低。
二、加快壯大縣域經濟的措施和建議
如何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提升縣域競爭力?這是擺在我們各級政府領導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我們站在全省的高度,積極查找自身的發展優勢和劣勢,對華陰縣域經濟發展進行客觀公正的分析和認識,并就如何抓住機遇、發揮優勢、突出特色,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提出一些措施和建議:
(一)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推進縣域工業化發展
以工業經濟快速增長帶動縣域經濟規模快速擴張、實力快速增強、競爭力快速提升。堅持資源型和非資源型產業并舉,著力突出優勢產業、新興產業、工業園區“三大支柱”,堅定不移地把縣域工業經濟做大、做強、做優。
(二)積極推進城鎮化,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積極推進以中心城區為重點的城鎮化建設,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經營,加快城市化進程,引導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拓寬發展空間,實現城鄉一體化共同發展。
(三)以特色農業為突破,不斷壯大農村經濟
農業產業化發展程度直接關系到縣域內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因此要按照“擴基地、育龍頭、壯規模、搞服務、創名牌”工作思路,以特色農業為突破口,以一村一品為抓手,以科技為支撐,推進農業現代化,不斷壯大農村經濟。
(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增強投資帶動作用縣域經濟發展主要靠項目帶動、投資拉動。要緊緊抓住國家政策機遇,以基礎設施、農業產業化、工業技改、社會事業項目為重點,搞好項目爭取和項目建設。
(五)大力優化投資環境,增強縣域吸引力環境就是生產力,環境就是競爭力。要推動我市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就必須建立和營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以此來增強對外的吸引力,更好的發展建設縣域經濟。
作者:申秀麗 單位:陜西省華陰市西岳廟文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