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字體設計論文
1理論學習階段
主要講述字體設計概述、字體種類和字體形態結構特征,共8學時。此階段采用以理論講課為主結合實踐作業的教學方式。“少而精、虛又實”是此階段教學的特點。“少而精”指將該課程中的書刻字與印刷字兩大體系及字體構建的一般規律,各種字體字型、筆畫、結構等,講深講透。至于諸如字體的產生及中外字體的演變發展等內容只做大體介紹,鼓勵學生課后進一步了解。“虛又實”指這些課并不是老師照本宣讀,而是通過PPT課件、多媒體視頻、部分實物進行講課,課后通過電腦將中西文按各種字體歸納和臨摹以加深印象。對于分析字體的細部構造及不同字體的特征的內容是此階段教育的難點,以前學生感到有困難,由于課程教學采取虛實結合,而不是老師照本宣讀,大多數同學能較快領會。
2互動學習階段
此階段以互動訓練、實踐作業為主結合理論講課。該階段教學內容為字體的創意方法,只有一章,但在整個課程教學中位置十分重要,是整個課程的關鍵環節,安排34學時。其中講課時間6學時,實踐課時28學時。該階段教學的重點是掌握字體設計的一般視覺規律和方法。前面所講的字體設計與其他職業類教育特別是與工業類職業教育不完全相同,具有自己的特點,在本階段教學得到充分體現。在學生認識字體構建特點條件下,掌握字體設計的一般規律和各種技巧,這與工業類職業教育需要學生掌握崗位知識和工藝技能的要求相仿,但是字體設計還有文化藝術的內涵要求,卻是與之不同的。此外,當學生掌握了富有文化藝術內涵的字體的規律和技能后,還要通過電腦軟件學會在計算機上設計的方法,以便符合今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需要。根據這些要求,我們參考其它同類課程的教學經驗,并在借鑒這些經驗時根據自己的特點,或通過增強文化色彩、或通過凸顯個性差異、或通過豐富想象力,給予強化、改造和拓展,并在此基礎上設計四種互動訓練和實踐的教學方式。
第一,“字體個性”練習。此訓練意在讓同學們認識到,字體設計不只是一種技術,僅僅字體字架結構,而同時是一種文化和藝術,具有獨創性、唯一性和排他性,不能簡單的模仿,必須根據自己的氣質和文化判斷,做出獨一無二的創作。傳統的方法是每位同學右手寫字,左手抓住左邊另一位寫字同學的右手,同時他自己寫字的右手又被右邊同學左手抓住,每位同學憑左手抓住另一位同學的右手的感覺,猜摸他所寫的字形,再用自己的右手模仿出來。由于每位同學只能根據固有字體字架結構猜測另一位同學的字形,最后的結果一定是原來那位同學所要寫的字形大相徑庭。此法可以較好地達到由于個體差異,在字體設計中往往也難以實現“信息傳遞不走形”的教學目的,但由于結果是唯一和最終的,過程又是被屏蔽的,因而無法顯示不同同學具體的個性差異。在實踐中改為每兩位同學一組,甲方與乙方兩位同學輪換先后次序猜摸對方同學所寫的字形,然后互相交流對于字體設計的不同認識和自己的特點,這樣可以將字體設計中的個性特點認識得更加具體直接,還可以較好地實現互相啟示互相借鑒的作用
第二,“字體轉換和變形”練習。主要通過物理手段變化字體的空間,從而實現字體的變形。字體可以在紙杯或紙碗上,拍扁紙杯或紙碗,使其變形;字體可以書寫在紙張上,然后有規律地折疊紙張,再通過紙張拉伸,使其變形;可以用紙屑在平靜的水面上勾畫字形,在輕輕吹動水面,使其變形。這樣文字會呈現出形形色色的形態結構。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根據文字最后呈現的形態,整理并設計出新穎的字體。此訓練的目的是告訴同學文字在空間的結構豐富多彩,變化無窮,需要多視角、多方位設計。同時還告訴同學,文字在空間結構所產生的視覺組織并非只用腦子想象,還可以通過實踐和體驗得來。此外每位同學平時要多思考、多積累,通過字體空間轉換,歸納出其基本筆畫,并通過各種動手實踐得到字體創作的資源,為今后逐漸通過字體造型設計建立自己的字庫打下基礎。
第三,“文化感受”練習。文字是有生命的活體,它不僅有字體代表事物的物理特性和情感,還有根據設計者主觀意愿賦予的文化內涵。“感受”練習就是通過場景設計,制造一種特殊氛圍在感官上、環境上,影響設計者,從而充分將文字有生命、有文化的“活體”顯現出來。可以放一段中國舞蹈或武術,請同學根據舞蹈或武術的韻律設計具有美感的字形。還可以選擇一種帶甜味的實物,請同學在品嘗前觀察其外形記錄自己的體會。或者在教室中放一段具有很強感受力的音樂。請同學根據自己的味覺體驗、情緒體會,創作出“一字多變”的設計,可以運用手繪、電腦制作,綜合材質等多種手段。
第四,“生活觀察”練習。“天人合一”是祖國最高的哲學理念。中國文字與西洋文字不同,來自生活和自然,同樣體現著“天人合一”的理念。因此塑造藝術造型的字體設計,需要從生活中、大自然中尋找靈性。大到高山、大海,小到小草、鮮花,都可以找到字體設計的靈感,通過“生活觀察”練習請學生在生活中觀察任何感興趣的具體物體,并收集和整理,根據其特性和創作者自身的感受,創作出若干個有統一構建和筆畫規律的字體。此訓練意在培養設計師所必須具備的明銳觀察力、感悟力和想象力,并培養良好的思考、概括、記錄、積累的習慣。
3實踐階段
重點為培育學生對字體的綜合設計能力,以及在標志、包裝、書籍、海報和網頁等各種媒介中的應用,是對學生字形設計能力的綜合性培養。教學方式以實踐作業為主兼顧理論授課、互動討論。實踐作業分兩種,一是課堂模擬實踐,即教師命題,學生通過自己的設計方案給出答案。二是社會實踐,通過來自社會項目,讓學生真刀真槍練習。如組織學生參加方正字體設計大賽、上海市漢字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圍繞模擬實踐和社會實踐,老師組織有針對性的理論授課和學生互動討論。如針對學生設計中暴露問題,采取針對性講課,共同問題大課解決,個別問題單獨解決,學生一邊實踐一邊提問題,老師一邊總結一邊回答問題的互動方式。在上海市漢字文化創意設計大賽高校組中成果突出,學生獲得2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若干三等獎,作為指導教師獲得優秀指導獎。
4“理論、互動、實踐”一體化教育方式的效果與完善
這種“理論、互動、實踐”三位一體的教育方式,具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突出實踐性。由于課堂中的大量案例來自于實踐,使學生在學校就能接觸到大量的實際問題,有利于正確理解老師講解的理論知識,較好地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第二,綜合性較強。與普通高校講授,喜歡舍去各種附屬條件和多種因素不同,“理論、互動、實踐”三位一體的教育方式,重點是還原實踐,為了正確理解案例和參與實踐,需要學生具有綜合性知識,審時度勢、權衡應變、果斷決策的能力,以及具體的實踐操作能力。第三,啟發性。“理論、互動、實踐”三位一體的教育方式以學生為主,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老師常常不給于學生統一的答案,而在啟發學生自主探索,鼓勵學生設計出具有特色具有多樣性特點的方案。第四,充分調動課堂一切因素。課堂中互動環節,既有師生互動,也有學生間的互動,可以互相啟發、集思廣益。為此這種教育方式,比較適宜于藝術設計專業(印刷美術設計方向)的職業教學。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和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且通過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并在教育過程突出“實例、案例和實踐”的作用,有利于學生掌握字體設計中從字體規律、字體的文化藝術到字體設計的基本技巧、技能在內的綜合能力。學生字體設計的創作能力和制作技巧有了普遍提高,并能引導學生通過對生活觀察、記錄、思考中獲取創作資源的能力。
“理論、互動、實踐”三位一體的教育方式只是一種嘗試,它的完善除了教學過程反復實踐總結和改進外,還需要完善必要的外部條件。
一是教師知識結構要完善,大多數教師來自非職業教育,接受的是普通教育,為了適應職業性的教育,應該鼓勵他們向“雙師”(如藝術設計類老師要同時成為講師和工藝美術師)努力。只有老師成為“雙師”,才能有利于今后學生獲得的“雙證書”或“多證書”。
二是學校不能關門辦學,需要與社會廣泛接觸,除了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美術工藝類的比賽外,更多地要創造條件使學生在老師帶領下參與各種文化產業的社會實踐。同時必須建立和完善實習、實訓基地,并全面提高專業課教師和實習、實訓基地。對于實踐經驗豐富的業務員,可以聘請為學校的兼職教師或基地指導教師。
三是學校要建設一個從古到今,從中而外的資料庫。如字體設計庫,既有中文又有西文字體設計;既有社會上文化產業使用過的,又有歷屆學生創作的作品。學生通過資料庫的共享,可以拓寬眼界,少走彎路。
作者:張頁 單位:上海市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