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碳物流
低碳物流的發展要歸功于2009年12月召開的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低碳物流是通過技術手段和創新的技術以及先進的管理手段,減少物流過程中碳的排放量,主要目標是實現物流運輸過程中的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以此來減少物流行業對整個環境的污染,提高物流資源的使用率。具體而言,低碳物流是指從原材料的采購到產品的設計、制造、運輸、倉儲直到交付使用形成一條低碳物流鏈。低碳的概念要滲透到每個物流環節中,較好地利用現有資源,達到社會發展、經濟效益和生態文明三方面的和諧發展,實現低碳物流的真正內涵。
二、我國低碳物流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已經由粗放型向集約型模式過渡,而作為支持經濟發展重要組成部分的物流行業,還處在粗放發展模式階段,使得物流成本很難下降,也造成了大量的碳排放,增加了環境的負擔。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整體物流行業費用的總支出占我國總體GDP的近20%,而在較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則少于10%,且在一般發達國家也僅占16%。2012年我國《十二五規劃綱要》強調了物流行業的重要性,從體系建設、發展方向、基礎設施、主要產品專業物流到地域區域發展、管理與技術等諸多方面,提出了明確的指引,這對于未來我國物流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現今我國物流行業在管理和運營過程中仍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第一,整個物流行業缺乏低碳意識,經濟利益成為發展主導;第二,物流行業發展模式散亂,政府監管不足;第三,在技術管理、運載管理、倉儲管理等多方面都存在問題,經常出現高空載率、多重復性運輸、物品積壓等多種浪費資源的現象;第四,資源信息私有化,沒有達成共享,影響了資源的配置與使用。筆者認為,這些問題都或多或少地影響著我國物流行業向低碳物流發展的腳步,應從長遠的角度出發,排除困難以發展低碳經濟為核心,結合物流行業的發展現狀,走出一條屬于我們自己的低碳發展之路。
三、基于低碳經濟發展物流行業的措施
(一)提高低碳意識,減少資源消耗
我國經過了數十年的發展,經濟實力得到了突飛猛進的增長,但同時也造成了環境的巨大破壞,自然資源的破壞無疑給我們今后的發展和生存造成了威脅。改善自然環境,發展綠色經濟,這不僅僅是一種口號,更應該是我們必須具備的一種意識。作為碳排放量相對較高的物流行業更應具備低碳意識。我國的物流運輸經過多年發展已初具規模,但由于急于發展,在理念上只是停留在快跑、多拉的層面,企業計算的也只是經濟效益,往往忽略了環境的保護。提高低碳意識,不僅是對自然資源的保護,也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低碳的理念是告訴我們要用理性的眼光看待發展,減少能源的浪費。提高低碳意識是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思想,對于物流企業提高自身的低碳意識,也是節約成本、提高利潤的重要手段。
(二)政府調控,積極落實低碳政策
政府作為整體經濟宏觀調控的中心,對于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政府的支持是發展低碳物流的根本保障。筆者認為,政府在出臺相應政策法規制約碳排放的同時,也應對物流運輸行業給予相應的支持,例如政策性補貼等,在保障環境的同時,也應保證企業的利益,這樣才能鼓勵更多的企業意識到低碳物流的優勢,從簡單的服從到自覺地遵守和改進。首先,政府可以出臺相應的政策法規,加強對物流運輸企業的監管,對企業的碳排放量加以限定,采取階梯式的排碳費用收取辦法,并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鼓勵采用低碳節能的運輸工具。其次,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有規劃地設計道路,提高物流運輸的流通速率,降低物流成本。第三,政府應該起到協調的作用,整合各項物流資源,充分利用政府的組織協調能力,對相應的企業進行統一的規劃配置,盡可能減少資源的浪費。
(三)整合資源,提高運載率
我國物流業相對于發達國家起步較晚,發展模式一直停留在粗放型的模式中,從而導致了空載率高、重復運輸等資源的浪費。隨著國際物流的發展,我國的物流行業也在由粗放型的發展模式向集約型的發展模式轉變,但由于我國的物流企業起步晚,發展的速度和硬件軟件設施都有待于提高。從整體布局看,我國物流行業還處于相對封閉、單一的初級階段,大多數企業還處于“單打獨斗”的模式,在信息互通、經驗交流方面也做不到資源的共享,致使行業合作有限,很難做到共同配送。只有各物流企業之間拋開芥蒂,用長遠的眼光看待物流行業的發展,才能真正建立一個共享的信息平臺,提高車輛的使用率,提高物流的運載率,減少空載率,避免重復運輸和無效運輸。這不但可以增加企業的利潤,還可以減少對資源的浪費,形成整個行業間的綠色物流模式。
四、采用高效節能的運輸工具,減少資源的浪費
物流行業所帶來的碳排放的增加主要來自于汽車尾氣,而汽車作為主要運輸工具,在物流行業中的使用率也是最高的。怎樣在保證物流路徑通暢的同時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是我國物流行業所面臨的一大難題。目前,其他國家物流行業大多提倡的是環保汽車的運用,但是由于造價高,短時間內很難在國內得以推廣,即使推廣也需要大量的成本,而且還浪費了現有的汽車資源。筆者認為,我國的鐵路貫穿南北,且覆蓋面廣,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再者,我國現在正大力發展鐵路事業,作為物流行業應該抓住這一契機,超過一定的公里數,就采用高鐵運輸,高鐵運輸不但低碳環保,而且在時效性上也不亞于空中運輸,還有其運輸費用的優惠,理應得到大力推廣。
五、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物流效率
現代物流的發展,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它貫穿在組織、計劃、控制、協調等一系列的物流活動當中,從產品的生產、包裝、運輸、儲存,都要經過精密的計算,這些都是通過信息技術完成的。我國物流業發展相對于發達國家較為緩慢,如何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商品流、資金流、信息流的順暢循環,并通過信息網絡及時地反應出整個流通過程中的問題,使物流企業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及時減少能源的消耗和經濟的損失。筆者認為,物流信息智能化是未來物流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這里的智能,不單單是軟件上的技術智能也是資源共享的智能。建立一個全區域的智能網絡平臺,實現供應鏈物流的信息共享,從而減少跨區域的信息斷點,達到對現實資源的最小限度的消耗。
六、充分利用再生資源和能源,減少流通環節中的浪費
在物流的過程中,除了運輸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碳排放外,物品的包裝和倉儲也是一種有形的資源消耗。在物流的運輸過程中,包裝的作用主要起到對商品的保護和保存,過渡包裝不但提高了物流成本,也造成了對資源的浪費。再者,倉儲過程中運輸工具以及承裝物品的容器等,都是我們應該考慮的問題。在物品完好的情況下,較少包裝和減少倉儲過程中所造成的資源消耗,是我們實現低碳物流的有效途徑之一。我國的物流企業和運輸企業多且散,在包裝和倉儲方面沒有統一的標準,一般都是根據實際操作中的經驗對物品進行包裝和管理。對包裝材料的選用也基本是以價格低為首選,完全忽視了包裝用品在使用后對環境所造成的危害。筆者認為,首先,在產品的運輸和倉儲過程中,應盡可能減少包裝,或者采用可循環利用的包裝產品。其次,要加強對作廢產品和包裝品的回收,減少能源的浪費。成立企業內部或第三方監管部門,專門針對包裝和倉儲的物品,進行回收和分揀,使此類資源得到充分的循環利用。通過有效舉措減少物流過程中包裝與倉儲的浪費,節省的資源和資金可以用于資源的開發與技術的創新,在為企業創造利潤的同時,也為低碳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
發展低碳經濟有百利而無一害,是實現我國經濟和自然和諧發展之路的必然選擇。當前,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路還很遠,發展低碳物流更是對整個物流行業提出了挑戰,同時也給物流企業帶來了機遇。低碳物流的實施與推廣是我國物流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式。發展低碳物流,在減少自然資源消耗的同時,也會給物流企業帶來長遠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作者:常曉宇 單位:長春金融高等??茖W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