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企業發展論文
一、精益生產在中小企業發展中的推廣現狀
就當下而言,精益生產雖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應用,但尚未普及,且面臨著重重障礙,如中小企業因對精益生產認知不足,擔心會因投入過大影響企業正常運營,甚至思想保守,排斥變革,故多數中小企業并未真正實施精益生產;有的企業雖然引入了精益生產,但也是生搬硬套,加之因循守舊,執行不力,缺乏團隊意識,致使企業并沒有標準、規范的工藝流程、信息系統、作業時間、質檢制度、管理制度等配套改革,致使精益生產效益難以彰顯,甚至半途而廢,因此我們必須探尋切實有效的措施促進精益生產在中小企業發展中的順利推廣。
二、精益生產在中小企業發展中的推廣策略
首先要引導企業上下樹立精益意識;因精益生產在企業每個生產環節均有所體現,因此需要全員積極參與,協作配合,而中小企業人員流動性又一般較大,這就要求企業管理者打破固有觀念,基于對精益生產的正確認知,著眼于長期發展和企業實際,循序漸進的開展精益生產,那么構建精益文化便是首要環節,畢竟在思想上接受精益理念是后續推廣工作的重要前提,故希望企業自上而下樹立精益意識,以此引導員工逐漸學會節約,拒絕浪費;同時結合合理的激勵機制和必要的教育培訓,充分調動員工的工作熱情,使其掌握精益生產內涵,并在積極工作、團結合作和主動創新中釋放個人能力,彰顯群體智慧,進而降低工作強度,提高生產效率,為順利推廣精益生產打下堅實基礎。
其次是做好精益生產推廣基礎工作;無論是高效生產,還是優質產品,都需要中小企業完善的配套體系,以期順利開展并行工程,整體推進精益生產,因此企業應結合自身實際,有機整合市場需求、原料采購、產品設計、生產工藝、產品生產和檢驗、成本費用、資產設備、人力資源、質量安全、日常管理等信息,使其基于價值流達到高柔性生產要求,然后借助信息系統實現信息的及時流通、反饋與處理。如通過市場調研把握市場需求,并結合指令性和指導性計劃,合理分解計劃任務,以此避免超前生產或過量生產;再如推行看板試驗,提高員工技能水平,完善評估制度,用于適應多變、多樣的市場需求等。
再者是嚴格實施標準化作業和管理;具體而言,標準化作業是指根據既定目標和企業實際優化資源配置,以期促使設備布置、生產順序、作業人員、物流過程等達到最佳組合,以此實現生產活動的標準化,消除無效動作,提高生產效率,若加以細化,其主要包括標準工時、作業順序、制品數量三大要素,詳細參數應視企業情況而定。而標準化管理則是借助5s完成的,即對原材料、制品、輔助用品等進行合理區分,然后規范歸置上述物品,同時注意清掃現場,使其保證整潔有序,進而縮短物品尋找時間,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和隱患,提高生產作業效率。
最后要妥善處理企業產品庫存問題;庫存歷來被視為企業的“萬惡之首”,若制品、成品庫存量過多,不僅需要人員予以搬運、檢查和管理,也需要增加額外的設備和投入,故建議中小企業一方面實施看板管理,一來可以起到示范、驗證的作用,憑借其實際效用引導員工進一步接受精益生產,二來則可以其可視化特點最大限度的降低其過量和提前生產的庫存,并不斷優化相關工序;另一方面則要推行均衡生產,即根據預定的循環時間均衡生產產品或零件,以此將生產流動的不穩定性降到最低,以此減少庫存風險。但與此同時,應以可靠的質量為前提,這就要求中小企業制定合理的質量全面管理體系,以便及時發現、響應產品質量問題,并從源頭處予以治理和改進,以此保證無次品。
三、結束語
由上可知,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引入精益生產模式降低企業成本,增加企業利潤,積極應對市場競爭,可是在實際推廣中卻面臨著重重障礙,因此為真正彰顯精益生產的獨特效用,推動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我們必須認清當下形勢,準確把握要點,以此制定行之有效的針對性措施,促進企業順利進行新變革。
作者:包樂 單位:舍弗勒投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