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如何保有中職語文課程的人文精神理念的思考
教師要有這樣的理念:思考如何舍棄語文課堂常見的說文解字、解析文章等較枯燥的記憶性知識,多注重文字本身的力量,活化文字生命,讓學生透過文本直接感受文學的多元思考與動人的情意熏陶,這才能符合語文教育應滲透人文精神理念的核心要求。對于文學作品,經過教師適當的引導,學生多半是可以享受閱讀的樂趣,比如:同樣是以女性角度行文的詩歌:漢樂府《上邪》、《陌上桑》、唐朝張籍《節婦吟》,通過比較閱讀,學生可以區分出到三位女子的不同個性:“山無陵,江水為竭乃敢與君絕。”《上邪》寫出一位性格剛烈的女子,對情感從一而終的決心。“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陌上桑》寫出的女子具有高度的自信感。“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紅羅襦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節婦吟》寫出感性與理性、情感與道德沖突時的抉擇與平衡。又如通過比較閱讀詩經中的《靜女》和《氓》,學生可以體會到:兩位女子同樣美麗,但性格各異,一位多了份矜持,多了點調皮,“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而另一位率直坦誠,“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若以情感教育作為主題,這些比較閱讀的作品可以直接展開討論,也可以直接提供給學生作為將來處理自身情感時的參考;這是一種轉化,是古典文學作品能夠在學生心目中再生的契機。
二、對中職語文教學提升生命情境的模擬與思考
語文人文教育的重要在于提供情境教學,因為情境幫助學習有模擬的機會,使學習的應用得以激蕩,真正進入生命,產生知識的力量。因為橫跨古今,因為包容所有,所以文學世界能提供教學上最豐富、龐大的情境,這點恐怕是其他學科所不及之處,也是語文教學應該受到重視的主因。正因為先學會了做人和處事,所學的專業技能才有穩固的基礎;語文教學提供各種生命情境,滲透人文教育的理念,特別是遇到困境時的處理,這些都可能是專業技術學科無法觸及的議題。就如人生的復雜性與高度變動性,又豈是選擇題所能涵括的?正因為生命沒有標準答案,在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的理念,可以更好地達成對生命教育的推動。如前所引的三首古樂府詩,都與情感有關,其中牽涉到如何表達、如何拒絕、如何溝通。《陌上桑》拒絕的是完全無意,又具有社會地位的男子;《節婦吟》拒絕的是曾經心動,但因生命相遇的時間點不對,必須割舍的情感;如果將拒絕的是《上邪》如此性格剛烈的女子,又該如何表達?這些都是現代社會經常出現的狀況,也是大多數專業課不會觸及的內容,但這又是與生命迫切相關的問題。
三、結語
我們生活中,多少年輕生命不懂得表達與拒絕的技巧,因而困頓沉淪、自殘甚至傷人;如果語文課程教育多給予一些情境思考或模擬,多融入人文關懷,應可以減少更多的遺憾吧!中職語文教學中無論是經典透顯的智慧、哲理散文的思維、詩詞章句的陶冶;或從個人生命,乃至一草一木、山川大海,宇宙自然中的所有存在,語文文本幾乎無一不及,形成了巨大的生命視野。因此,對于缺乏個人發展目標的中職學生來說,學好滲透人文教育精神理念的語文學科,幫助他們養成終生學習的良好習慣也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黃燕瓊 單位:廣西南寧市第六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