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基礎教育論文
1計算機基礎教育教學研究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計算機教育研究不同于課程體系、教學模式改革等具體研究,也不同于教育科學研究,應該是幾者的結合,但是沒有項目和經費支持這種跨學科的研究,計算機教育研究的經費多數來自于各級各類教改項目。教改項目經費少、周期短、缺乏長遠性。教改項目實際上在學校也不被當作研究項目,主要是為了近期和中期目標研究和實施教學改革,但是沒有系統(tǒng)研究作為支撐,具體的改革方案和措施往往不能形成統(tǒng)一的整體。項目的目標往往是為了解決某些迫在眉睫的具體問題或者發(fā)現并研究國外在某些方面的領先技術。因此,教改研究不能代替教育教學研究,教改項目也不能支持系統(tǒng)的教育教學研究。
2計算機教育的基礎研究
計算機公共課程應該與傳統(tǒng)的基礎學科一樣,開展課程論和教學論研究,因為計算機課程與其他基礎學科的課程都是各專業(yè)人才知識結構中的重要基礎。我們應該從根本上研究計算思維與計算機科學技術在大學生知識結構中的地位與作用,研究不同專業(yè)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對計算機課程的需求,解決“教什么”的問題,以支撐計算機公共課程體系的設計;結合計算機課程與公共基礎課的特點,研究計算機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課程設計、教學資源建設等,解決“怎么教”的問題,以支撐具體課程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研究、教學資源建設。計算機教育的基礎研究需要有計算機專業(yè)和教育專業(yè)的跨學科研究團隊,需要研究者具有跨學科的研究能力與研究方法。研究者需要認真研究計算機學科的知識體系結構、各門課程的目標及內在聯(lián)系,確定可以作為公共基礎課的課程集合及學習路徑;針對不同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需求制訂面向不同專業(yè)的計算機公共基礎課和選修課培養(yǎng)方案。
3計算機教育的研究選題
計算機教育研究應該如何選題?有些選題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我們有時會看到這種現象:選一個熱門話題當作筐,什么都往里裝;或者認為只要運用先進技術,就是教學模式改革。其實,研究應該從教育思想、教育理論、教育需求、學科發(fā)展趨勢、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等方面選擇課題。選題時,應該對國內外現狀和發(fā)展趨勢進行全面分析,充分利用現有成果,這樣才能突破和創(chuàng)新。分析國內外現狀、論證選題的必要性和創(chuàng)新性,是科研中普遍應用的方法,但是在教學研究中卻常常被忽略。對于任何研究,恰當的選題都是研究的起點和基礎。選題如果膚淺,研究不可能深入;選題如果只是個口號,研究過程就是使勁喊口號;選題如果只說做什么,研究報告就是工作總結。計算機教育教學研究不同于教育科學研究,其基本目標是為了提高計算機教育水平。高端目標對教育學有所貢獻,因此目前最迫切要做的是從需求出發(fā)的研究,這也最能解決實際問題。從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出發(fā),選題會更有意義,研究也比較容易落到實處。由于有需求,研究也就有具體對象,在研究過程中就比較容易進行實驗、分析效果、獲取數據,研究成果也比較容易實施和推廣。
對需求的分析包括分析學科發(fā)展需求、社會發(fā)展需求、其他專業(yè)和行業(yè)需求、學生學習心理和學習行為的需求等。由于計算機學科與一些學科都有交叉融合,科研和工程中都離不開計算機科學技術的支持,因此計算機教育研究的需求分析還要包括因科學技術發(fā)展而使計算機科學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產生的跨學科人才培養(yǎng)需求。對于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改革研究,我們需要通過分析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研究因新技術的出現而導致的學生行為習慣變化,發(fā)現與經典教學理論、教學方法和模式之間的沖突。
多年來,我們不斷經歷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改革,各級教育機構立項的研究課題也叫教改課題,似乎目標就是“改”,不改就顯得落伍。誠然,科學、教育理論、新技術的發(fā)展促使社會處于前所未有的迅速變革之中,改革成為永恒的課題,但是為什么要改革、每一項改革都為了解決什么問題確實需要我們認真研究。不是為了必須改革才做研究,才牽強附會地尋找理論依據和數據來論證改革,而是要針對教學中的問題和不足,潛心研究,找出解決方案,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在這個過程中改革是必然的過程。這兩種教學改革研究從表面上看似乎很難區(qū)分,同樣都可以做出成果,但是實效有差別,尤其是長遠效果差距甚遠,因此切不可本末倒置。
4采用科學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的探索本身就是很重要的課題。教育科學是人文科學,計算機教育的課程內容是自然科學,并且人才培養(yǎng)也需要系統(tǒng)科學思想,因此綜合各學科研究方法的優(yōu)勢,形成適合計算機教育研究的方法很重要。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正越來越多地應用在人文社會科學中,包括教育學。例如,通過對學習過程中的數據進行分析、挖掘,發(fā)現教學方案、教學模式、課程內容、學生基礎、學習行為、學習效果等因素之間的聯(lián)系,進而發(fā)現以往沒有發(fā)現的規(guī)律和現象。進行教學研究需要根據課題的特點選擇恰當的研究方法,并對研究方法進行選擇、論證和評估,研究方法的選擇要具有理論依據和實踐意義。在研究過程中,遵循既定方法進行嚴謹的分析、論證、實驗,同時根據研究進展的需要不斷調整和優(yōu)化研究方法。如果發(fā)現原定方法的不足(如在研究過程中可能發(fā)現更多的不確定因素和干擾信息),就要根據需要重新評估、選擇和調整研究方法。
5落實和推廣研究成果
任何研究最終目的都是促進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計算機教育研究成果更應該開放共享,只有落實到教育應用中才能實現其基本價值。成果形式為課程體系、教學方案、教學模式的,需要以實際課程為例給出詳細的展示,以利于應用和推廣,不僅是羅列課程、大綱、資源等,還包括詳細論證、具體實施方案以及相關課程的全部教學過程、教學效果分析、可以推廣使用的配套教學資源;成果形式為教材的,除了教材本身,還需要課程教學方案、教學理念、可共享的教學資源和示范課程(如“智學苑”網站的課程);成果形式為教學軟件的,需要在技術上推廣到不同學校和教育機構,在實施上有推廣的方案;成果形式為論文、分析評估報告的,要對教學改革有一定的指導或借鑒意義,或對教育研究的方向和趨勢有引領作用。
6結語
計算機基礎教育教學研究正越來越受到重視,我們需要對計算機教育的基礎問題進行長期、系統(tǒng)的研究;對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從需求出發(fā)選題,以科學的方法進行研究,并將研究成果應用于教學實踐,使計算機公共課能夠不斷地改進,始終滿足不同學科人才培養(yǎng)方案對計算機課程和學生計算思維能力的要求。
作者:鄭莉 單位: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