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地理教學論文
一、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引發學生興趣
1.在教學中適當地運用謎語,激發學生的興趣,啟發學生的思維,拓寬他們的知識面。如春風又綠江南岸——蘇州;隆冬穿背心——邯鄲(寒單);陳勝、吳廣起義——秦皇島(倒);用圓規畫圓——太原(太圓)等,謎語的運用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學生共同開動腦筋,能夠大大提高學習的效率。
2.適當引用民謠、諺語、歇后語、順口溜等進行教學,通俗易懂、且易生趣,并且加深了對地理知識的理解程度,如引用:“小暑大暑,灌死老鼠”說明我國降水量集中,尤其集中在大小暑兩個節氣所在的七月份,雨水遍地,連洞里的老鼠也不得安寧;“上山云里鉆,下山走河邊”講橫斷山區交通困難等。這樣的教學能有效激發起學生深厚的興趣。又如,長江一節要求學生記憶的東西很多,我就自行將知識編成了順口溜:長江源頭沱沱河,流自各拉丹東山。青藏川滇渝鄂湘,贛皖蘇滬入東海。宜昌湖口上中下,黃金水道六千三。這樣學生記憶起來就容易了很多。此外關于地理知識的歇后語也有很多,比如,土地爺燒香——自貢:烈士足跡——赤道;三伏天穿皮襖——武漢(捂汗)。只要教師在講相關內容時,能夠適當引用這些知識,一定會比干巴巴的理論講解效果要好得多。
二、積極備課,以激發學習興趣
備課時要精心安排課上所需要創設的情景,要能激起學生想象,提出問題喚起學生對學習新知識的興趣。知識經濟的核心在于創新,它包括理論創新和技術創新。創新依靠人才,而人才培養的基礎則是教育。因此,備課也需要創新。備課要有針對性,針對文化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備課時必須要認真思考、自編一些容易記的短語、詩歌或順口溜。備課要突出“地理味”,做到圖文并茂,以圖釋文,形象逼真,直觀性強。人地關系、空間概念和地圖教學,是地理課堂教學體現“地理味”的三個突出表現。其中,地圖教學是關鍵。建立正確的空間概念(包括區位概念和區域概念),使學生靈活自如地運用地圖,正確分析和說明地理問題,是地理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三、靈活運用電教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針對地理學科的特點,教師可以運用不同于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新型的教學手段來為學生講課,使學生的身心處于輕松愉悅的狀態,讓學生能夠體驗到不同以往的教學氛圍,產生積極、興奮的情感體驗,從而提高地理課堂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電化教育手段,如投影、幻燈、錄像、多媒體等,借助它們圖、像、音、文為一體的優勢,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各項感官,讓他們變被動接收為主動探索、發現,讓他們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為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這一點尤其適用于抽象、難以理解的地理知識的教學。在高中地理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往往會遇到一些現象的變化、規律的形成、事物的演變等,學生對此經常無法真正理解,這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投影等電教手段,來模擬地理事物的運用軌跡,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使學生一目了然,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作者:李翠蘋 單位:河北省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肖營子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