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農業技術論文
1農業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
1.1農民素質偏低,應用科技難以普及
據統計,我國現有農村居民6.7億人,農民平均受教育年限為7a。受教育程度分別為:小學文化程度及以下占40%,初中文化48%,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僅占12%,接受過系統農業職業教育的不足5%。一直采用著傳統的耕種模式,且由于文化素質偏低,使得其對高新技術難以接受。
1.2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獲取國家最新研發的農業技術渠道較少
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到專業農業學院、農業技術研發機構等學習深造的機會很少。基層推廣人員只能了解一些抽象的信息,獲取途徑也只有互聯網、專業書籍、科教電視、農村廣播介紹這幾種。缺少專業人員指導學習和親自實踐操作的機會。
1.3農業科技推廣組織資金來源有限
政府對農業推廣組織資金投入不足和縣市級機構農業推廣組織構成不夠完善,制約著農業技術轉化效率。美國。日本、法國等發達國家對農業技術推廣投入一般占到農業經濟總產值的11%,且發展中國家平均農業推廣經費也占到0.6%左右,但我國卻不足0.2%,分攤到個地級市就更少了。且由于經費不足等原因,有些地方政府未減少財政支出,將推廣服務部門分散承保予私人、企業,有的甚至被拍賣或撤消,造成技術人員下崗、失去積極性,出現無人可用的被動局面。
2農業技術推廣的建議對策
針對上述農業高新技術推廣中遇到的相關問題,做以下幾點建議。
2.1做好農業技術推廣配套服務
農業推廣部門要充分利用隊伍專業、分布廣、信息獲取渠道豐富,將農業技術項目篩選、產中的技術指導和產后的銷售服務納入全程配套服務內容。在產前,做好市場調查和預測的工作,從而了解農民真實需求,為其提供準確的信息服務和技術準備;農產品收獲后可以采取保價回購,接觸農民的后顧之憂。對量大面廣的主導產品,農技部門要及時組織企業或帶頭人員開展深加工,產品推廣、銷售服務等服務,使得高新技術對農業產品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這樣,農民接受新技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會提高。
2.2加強科技普及,提高農民素質與技能
根據目前農民素質與農村經濟的現狀,對于農民技術培訓工作,應突出實用性和層次性。基層農技培訓可以通過3級網絡(縣、鄉、村)、3個層次(領導干部、科技人員、農民)、多種形式(辦班培訓、邀請專家教授講課、廣播電視講座等),實施“綠色證書”培訓項目。針對科技文化素質偏低的農民,可根據農事季節的特點,采取辦培訓班與現場示范相結合的辦法,這樣不但增強了他們的科技意識,也提高了運用農民技術進行自我發展的能力。
2.3提高工資福利,吸引并留住人才
建立長遠規劃,大力發展農業技術院校在科技推廣中的作用,搞好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知識更新和技術培訓。加強科研機構與基層人員互動機制,為基層人員培訓“建立綠色通道”,與時俱進不斷提高其專業水平和能力。農村大承保戶在農業技術推廣中能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引入農業科技企業加入農業技術推廣隊伍的建設,提高技術人員整體素質。
2.4政府部門加大資金投入,促進金融機構對農業技術推廣的投資
并且建立農業科技推廣人員專項補助基金,并統一下發各市直機構,且逐步制度化。加大農業高新技術推廣資金在農業發展總投入的份額;優化資金投入結構。使農業部對農業技術推廣的資金達到國際平均水平。特別要加大對貧困地區和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的投入比例,提高推廣人員工資待遇,實現農技推廣部門有錢辦事。同時要多渠道籌集資金,如利用信貸資金、龍頭企業支持資金等,加大對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投資力度。
3結語
總的來說,雖然農業推廣體系的建設在發展理念、組織體系建設以及推廣內容等方面都有了較大的突破和拓展,但是,正如同農業技術創新體制的改革,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改革并沒有從根本上觸動農業技術推廣體系行政化的組織架構,公共科技推廣的基本地位并沒有得到解決。
作者:柳鵬 羅杭春 單位:湖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