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眾傳媒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負影響
(一)大眾傳媒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影響
1.思想政治教育在覆蓋面上更廣。傳播渠道多使得大眾傳媒具有覆蓋面廣的特點,其傳遞的信息可迅速地深入到社會各個角落,影響到每一個人。日常生活中,透過各種傳播媒介,人們能夠獲得各種信息,信息的層次也超越了家庭、學校、工作團體、社區乃至國界。傳播媒介中傳遞的思想觀點、價值觀念、社會規范等會對人們的思想產生極大的影響。也因此,大眾傳媒參與到每個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其導向作用不可忽視。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大眾傳媒所提供的世界觀、價值觀和道德規范的導向作用不容忽視。青少年常依照傳媒塑造的“參考框架”來認識和解釋社會現實,自身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品德價值逐漸被潛移默化,并在不知不覺中形成道德判斷與道德信念。與此同時,廣泛覆蓋面的大眾傳媒增加了青少年接觸多元文化的機會,有利于青少年更新知識和提高素質。
2.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在內容上更有深度與廣度。傳播媒介手段上現代化和方法上多樣化,很好地克服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乏味的局限性,提供了形式多樣和內容豐富的材料、信息。大眾傳媒批判假丑惡、傳揚真善美,以期達到美化心靈的目的,這恰也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對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來講,大眾傳媒可傳載形象生動、內容豐富、富有感染力的信息,又突破了時空局限,可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時性、廣泛性。同時,大眾傳媒渠道多也為青少年提供了展示個人才能的平臺以及同他人、時代共同發展的契機,為豐富青少年的精神生活提供了極好的機會。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教師來說,利用大眾傳媒,可提供平臺讓青少年以平等的身份進行交流,讓青少年感受到平等與歡樂,有利于師生關系的融洽和諧。
3.促進轉變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傳播的信息多樣化,促使青少年在知識獲取途徑上,由單純的灌輸轉變為自主進行選擇;傳播信息的強滲透性促使教育者將傳播方式由公開正式轉變為隱性滲透;如電視、錄音、錄像、投影等多種媒介運用于傳統課堂,可增強課堂吸引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針對不同層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社會宣傳教育中,可利用大眾傳播媒體來進行。另一方面,可小范圍有針對性地對青少年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直接而強有力的影響作用。
(二)大眾傳媒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極影響
1.沖擊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開放的大眾傳媒帶來的思想政治教育,傳播媒介、傳播主體、傳播內容以及傳播形式日益多樣化并逐漸復雜,而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在相對封閉的情境中進行,以理論灌輸為主、受負面干擾少、信息構成單純。由于正處在青春期,青少年生理心理上會表現出精力過剩、好奇心強、易于興奮、比較叛逆、自控能力差、易厭倦傳統教育、追求個性和新鮮事物的特點,促使其鑒別突如其來、紛繁復雜的信息能力較弱,在自制力方面也有所欠缺。與此同時,開放信息的環境以及復雜性,在一定程度上,對傳統思想政治工作的權威性和有效性有所削弱。加之,大眾傳媒對暴力、色情等嚴重社會問題的傳播,某種程度上變成青少年現實犯罪的模板。這些都沖擊著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2.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第一,傳播媒介的市場化促使媒體追求經濟效益,導致報刊、電視、網站為吸引觀眾,把發行量、收視率、點擊率等當成衡量媒體綜合實力的主要標準,并逐漸世俗化、功利化。加之對大眾傳媒監管、管理體系還未構建清晰,容易弱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并帶來青少年道德意識扭曲、價值觀念偏差。第二,大眾傳媒易被利用,產生負面誘導因素。西方國家可通過傳媒傳播消極、不利的信息、輿論,灌輸西方的政治觀點、文化觀念、價值理念以及腐化的生活方式,摻雜惡意詆毀的言論信息,企圖分化、西化我國青少年,影響青少年的價值取向,誘發青少年群體的民族認同感下降。負面誘導因素對于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起到了消極的阻礙作用,也讓思想政治工作面臨巨大挑戰。
二、大眾傳媒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影響的途徑與載體
大眾傳播媒介有三大特點:廣泛性、驅動性和導向性;三大功能:即傳播信息、引導輿論和提供娛樂。
(一)大眾傳媒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影響的途徑
大眾傳媒從理論灌輸、實現互動、輿論引導等三種途徑來對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產生影響。
1.理論灌輸。大眾傳媒強大的傳播優勢、主流媒體的話語權和權威性為向群眾灌輸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提供了堅實后盾。大眾傳媒可編織由聲音、圖像、動畫、數字化多媒體組成的網狀傳播結構,突出新興電子信息技術和電子傳播技術的優勢,借此發揮信息傳遞迅速、覆蓋面廣、權威性強的特點,以達到灌輸主流意識形態目的。另,營造典型形象宣傳氛圍,形成示范效應,也會影響青少年的意識形態。
2.實現互動。新聞改革不斷深入,大眾傳媒愈加重視人們需求,單向傳播模式逐漸發生變化,接受反饋機制不斷完善,給人們提供更多參與到傳播活動的機會,也為實現互動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創造渠道。鑒于此,大眾傳媒需把握信息交流方向、引導話題、控制節奏,在潛移默化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借由論壇、博客、微博等網絡上的交互式傳播方式出現和推廣,廣大青少年網民可以自由、真實地發表個人見解,闡釋剖析、解疑釋惑等。
3.輿論引導。在通過輿論引導的途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一要堅持黨管媒體的原則,堅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二要讓大眾媒體占有大量豐富真實的信息。三要主動引導青少年關注的熱點問題。利用訪談、討論、參與、教育等方式方法,多角度、多側面地做好熱點問題的引導和教育工作。
(二)大眾傳媒實現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
1.信息載體。大眾傳媒信息傳遞廣義上是指引導人們按照科學理論及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來認知事物、思考問題、統一思想、規范行為。狹義上,大眾傳媒有意識地選擇、傳播、灌輸有利于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信息。在增強人們政治敏感度的同時,堅定其政治立場,以此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借助傳播優勢,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可以在時間、空間上實現同步,有現場感、目擊感。由于傳媒對熱點信息傳播、討論,可讓青少年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還可對認知、價值、態度、行動進行全面引導。
2.文化載體。就文化角度而言,傳載信息是一個對文化批判、取舍的過程。透過大眾傳媒對青少年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要重視青少年,發揮他們的創造力,以此同時平衡好科學和物質的發展。社會處于向現代社會轉型的過渡期,在這樣的文化與傳播語境下,大眾傳媒要傳播有利社會發展的文化,兼容并包地弘揚傳統文化與反映現實文化,倡導積極健康的價值理念。
3.娛樂載體。傳播媒介為了吸引觀眾,使得自身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娛樂性就成為了其必備的屬性。以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傳播信息,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樂中,相較其他的方式,也更易于被他人所接受,在潛移默化中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要注意和警惕在娛樂化浪潮中,日益凸顯的享樂主義和消費主義等不良價值觀念的浸染與泛濫。
三、優化大眾傳媒影響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一)重視教育功能,將商業職能與教育職能分離大眾傳媒市場化容易導致一些個人或團體出于一己之利,將吸引青少年眼球的娛樂性和商業性放在重要地位。由于大眾傳媒在傳播信息過程中的無差別性,容易弱化大眾傳媒教育性的一面。從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者角度來說,要注意把商業性和教育性區分開,并充分發揮其教育作用。
(二)加強大眾傳媒對青少年思想政治的輿論導向功能大眾傳媒傳遞的信息時,要發揮輿論的導向作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宣傳時,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對主旋律教育,則要重點宣傳核心價值;用科學思想理論武裝人、正確輿論工具引導人、崇高精神塑造人,挖掘、樹立典型事例,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傳播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社會主義;要完成教育目標,可利用形式多樣的網絡媒介進行;要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可利用大眾傳媒反復強化。對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說,大眾傳媒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創造條件培養青少年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理想情操,引導青少年追求健康的審美情趣和文明的生活方式。
(三)建立以教育部門為主導、社會力量為支撐的傳媒教育網絡依靠現有的教育資源,以網絡化模式構建,由政府引導、教育主管部門主導,發揮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協同相關非政府組織、非贏利組織等進行多方協作的實施機制,把政府決策優勢與企業資金優勢聯系起來,發揮學校的教育資源來吸引社會資助,來建立和發展青少年大眾傳媒網絡。
(四)利用大眾傳媒優勢達到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利用大眾傳媒形象性、直觀性的優點,對青少年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調動人的視覺、聽覺,形成信息的有效傳遞;可以利用現代化的媒介手段把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以形象生動地傳遞給青少年,以增強教育效果;可以請資深的媒體從業人員擔任老師,讓青少年在各種媒體中實踐、體驗,切身感受媒體的價值、意義、作用,以期達到青少年自覺利用大眾傳媒進行自我教育的目的。從思想政治教育媒介,也就是傳媒自身、傳媒管理部門角度來說,要促進傳媒發展,加深對傳媒管理的科學研究,加強制度建設;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角度來說,要重視傳媒的作用,加深對媒體利用與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更加注重增強教育的針對性與有效性;從青少年的角度來說,面對浩瀚的信息,要培養理性思辨能力,努力把握自我,促進自身不斷發展。多方面共同發揮作用,齊抓共管,就可充分發揮大眾傳媒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作者:林蕾 單位:福建農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