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微課
微課的特點決定了它在中小學教師培訓中既可以作為課堂教學資源使用,也可以作為中小學教師培‘訓的教程,或學員在培訓過程中遇到疑難問題的解決途徑。微課的層次性、針對性、趣味性和靈活性特點與中小學教師培訓相結合,將更能發揮其作用。
1.層次性。參加培訓的中小學教師基礎參差不齊,不同的學員對相同的知識吸收消化能力有很大差異,傳統的課堂教學培訓模式,很難做到使所有學員都跟上培訓教師的授課進度。當我們把一門課程碎片化,將知識化整為零,把每個知識點制作成微課,學員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對有關知識點進行重點學習,這樣就使得一門課程的學習形成不同學員間的層次性’有利于學員對培訓內容的掌握。
2.針對性。學員在培訓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問題,而問題往往對應于課程中的某個知識點,把這些知識點分別作為一堂微課的主要教學內容,進行具有針對性的講解,再由學員根據需要進行有選擇的學習,這正是微課作為課堂教學有益延伸和必要補充的重要表現。與問題相關的知識點,對于學員來講都是重難點,如不解決將會影響學員的培訓進度與培訓效果。有了微課的針對性教學,學員培訓中所遇到的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3.趣味性。微課教學是建立在現代教育技術信息化發展基礎上的,利用各種多媒體技術手段,將知識信息直觀形象地呈現在學員面前,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的枯燥感受。視音頻技術的應用讓教師的形象隨時出現在學員面前,猶如面對面的交流;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將乏味的語言變成直觀的動畫特效,有助于提高學員對知識點的理解記憶和學習興趣。聲音、視頻、動畫、特效多位一體的表現形式,將使培訓更有趣。
4.靈活性。現代網絡科技的飛速發展,使得影音文件在線傳播與點播的速度大大提高,借助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人們可以隨時隨地打開微課程進行學習,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學習碎片化的知識,可以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培訓中,集體授課的時間較為有限,而微課的靈活性使中小學教師可以不受培訓時間和空間限制,隨時隨地想學就學。
二、微課教學與課堂教學的差異分析
2013年,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辦的第一屆中國微課大賽吸引了全國各地數千名教師的參與,共收到微課作品一萬伍千余件,這一活動更是掀起了全國微課資源建設與實踐的高潮。但是,微課在我國起步較晚,在中小學教師培訓中也少有應用。作‘為一種新生事物,還有很多人對它感到陌生。為了便于大家了解微課,我們將它與傳統的課堂教學進行了對比,以揭示兩者間之間的差異。
(一)教學時長不同
傳統課堂教學一節課是40—45分鐘,學員很難長時間保持注意力集中,很多學員在課堂上會出現走神、開小差、玩手機等情況,這大大降低了學習的效果。而微課根據所涉及學習內容的不同,時長從1分鐘到10分鐘不等,最多不會超過20分鐘。在這樣短的時間里,大多數學員的注意力能高度集中,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二)教學內容不同
課堂教學其內容具有一定的連續性、系統性,教師授課與學員聽課都必須按照知識的邏輯順序完成,而每個學員的學習能力、知識吸收與消化能力各有差異’當有學員對某一個知識點學習理解不到位時,就很難繼續學習下一個知識點。而微課則是基于一個一個的知識點或者是教學內容中的重難點,進行詳細生動的再現講解,以便學員能夠利用課后時間及時將不明白的知識點進行查缺補漏,為進一步學習做好準備,為系統學習打好基礎。
(三)教學方式不同
課堂教學是一種集體活動,一個教師要同時面對班級里幾十位學員,師生交流雖然是實時互動的,但無形中會使這種互動帶有一定壓力;另一方面,學員數量多,不可能照顧到所有人,這會使部分學員產生不被重視的感覺從而降低聽課質量。微課教學則是一對一進行的,學習的氛圍比較寬松自由,學員在學習過程中,會有“這節課是在給我一個人講”的感覺,從而提高培訓質量。
(四)表現形式不同
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員能夠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不論是語言表達、肢體動作、還是眼神交流,都會在師生間傳遞出相應的信息,都會影響到師生的教學活動。微課教學則是以網絡為平臺,以計算機、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為工具,以教學視頻為表現形式的單向信息傳遞過程。微課教學雖說也可以進行觀后點評、留言提問等形式的交流,但反饋評價慢是其最大的一個缺點。
(五)教學場所不同
課堂教學以課堂為主,通常是在固定的教室里完成教學任務’而微課教學則憑借其載體的便利‘曲、網絡通訊的便捷性,使學員可以在任何地方進行知識的學習。教室里、車里、家里等,不會受到學習空間的限制。
(六)再現頻率不同
傳統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學任務必須在有限的課時內完成,知識的講授只能是一種不可逆轉的過程。微課則是通過視頻形式展現,在觀看學習中,學員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接受能力,利用視頻播放器暫停、快退、快進等功能調整學習進度,以達到對知識的完全理解和消化。
三、微課在中小學教師培訓中的運用策略
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多種表現手段,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巳經相當普及,并成為多數教師必備的教學技能,這也為微課在中小學教師培訓中的發展和應用提供了基本的技術保障。但是要讓微課真正走進中小學教師培訓并在教學中發揮作用,還應該掌握以下幾種運用策略。
(一)樹立微型理念
在中小學教師培訓中,要樹立微型教學理念。它作為一個新的概念,盡管已經有許多教育工作者對微課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但相關理論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在實踐中要分清公開課、網絡課、精品課與微課的區別。前三者主要是以教材為主,分章節進行教學,多為對課堂教學過程的實錄,教具的使用受到一定限制,教學過程一般較長。相比之下,微課則具有內容豐富、學習方便、短小靈活的特點。
(二)掌握制作技術
中小學教師的培訓需求,不僅是教育教學的系統理論知識,還包括在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各樣具體的問題。在中小學教師培訓過程中,應該在集中系統授課的基礎上,利用微課作為輔助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對學員實際需求進行針對性解答,使得培訓f作能夠因人而異、因材施教,讓每個學員都有收獲。微課的制作方式上,也應該發揮其示范作用,盡量以中小學?,F有條件為參考,以免讓中小學教師產生畏難情緒,影響培訓效果。目前,微課最簡單的制作方式就是PPT演示結合屏幕錄像的方式。一臺電腦、一個麥克風、再加一個攝像頭就可以完成。,這已經成為微課制作的一種最為普及的方式,在微課推廣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當然適當地將多機位拍攝、多媒體動畫特效以及三維虛擬場景等微課制作技術在培訓中加以展示,也會提高培訓的吸引力,激發中小學教師的興趣。
(三)合理使用微課
微課資源首先可以作為中小學教師培訓課程教學的有益補充和延伸,可以將培訓課程教學設計作為基礎,引導學員從不同的環節人手學習培訓內容,依自己的進度安排學習。微課的應用可以從培訓管理機構和培訓教師兩個層面解決。對于培訓管理機構來講,可以在自己的網站上設置相應的板塊,放置微課資源,方便學員在線學習或下載學習。而培訓教師個人在沒有條件開設個人網站的情況下,可以使用視頻網站、網盤等網絡空間等分享微課資源,使用QQ、微信等即時通訊工具,加強與學員的溝通。
作者:姚曉蘭 蘭覺明 單位:重慶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