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的客觀性
農業科技園區功能體現了科技與經濟的緊密結合。建設農業科技園區,大大拉近了科研與市場之間的距離,科技人員可以親自到生產第一線了解高新技術及市場需求方面的信息,從而加快了農業科技成果由潛在生產力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過程。具體體現在農業科技園區的基本功能上:
一是試驗效應。通過在園區內對農業高新技術成果進行試驗示范,摸索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運行模式,找出成果轉化的限制因素,從而總結出適合當地條件的行之有效的高新技術轉化運行機制。
二是示范推廣效應。農業新成果、新技術一旦獲得成功,農民看到了效益,就會爭相采用,從而起到了不推自廣的作用。
三是培訓教育效應。通過示范、參觀博覽、現場培訓造就一批具有一定科學水平、了解市場信息的高素質新型農民,從而加快高新技術成果在農業中的應用,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二、提高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水平的構想
1、搞好農業科技園區建設規劃。
堅持從實際出發搞好農業科技園區建設規劃,提高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水平。建設農業科技園區,既要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注重超前性、示范性和先導性,又要從當地實際出發,因地制宜,不貪大求洋,不搞花架子和形式主義。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則,根據農業高新技術的成熟度及今后的發展趨勢,從加速農業高新技術的開發和應用,促進農業產業化結構升級和調整的高度出發,制定不同地區農業科技園的發展規劃。作為科技園區的主要內容,予以重點突破,避免雷同重復建設。一是在園區擺放上,要選擇一些農業科技力量雄厚,高新技術研究和應用基礎好,有獨創性技術新成果的地區,作為農業科技園的選項區,發揮區域優勢,完善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發展格局。二是研究的方向應體現超前性和示范推廣性,在技術水平和生產適用的兩個方面為21世紀農業發展提供成熟的模式。
2、明確科技園區建設的指導思想。
進一步明確科技園區建設的指導思想,提高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水平。建設農業科技園區的主要目的是加快農業科技成果的推廣轉化,帶動當地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更好地指導農村和農業工作。因此,在建園方向上,在指導思想上,要以高科技成果轉化為先導,以“高效益”作為農業科技園的發展前提,以示范、創新和技術輻射為紐帶,牢固樹立農業科技園為實現我市農業綜合開發持續發展、農村經濟持續發展和農村建設持續發展服務的思想。要注重農業科技園建設與帶動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結合,與開拓市場結合,與壯大龍頭企業結合,與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化結合,與增加農民收入結合。充分考慮不同地區,不同層次的農民對農業高新技術的多樣化需求。要本著實地、實用、實效的原則來選擇合適的項目。
3、選擇高效的農業項目。
以市場為導向選擇高效的農業項目,提高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水平。從科技園區達到高效穩定發展的角度看,在選擇項目上必須面向市場,選擇高效的農業科技示范項目。一是選市場潛力大,技術成熟,科技含量高的項目;二是選經過專家論證,且經過中試進入產業化推廣的項目。除此之外,首先還要考慮投資的項目所生產出的產品是否有市場需求和消費。其次,要考慮該項目是否適合當地的氣候和生態條件,第三要考慮產品開發前景,必須對產品的生命周期進行市場預測分析,以減少項目失敗的風險。
4、建立農業科技園的創新機制。
建立農業科技園的創新機制,提高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水平。從實踐和借鑒外地經驗看,目前農業科技園區的管理體制不健全、生產經營中沒有制定完善的管理辦法配套政策、沒有與生產和經營人員的切身利益掛鉤、投入不足影響了農業科技園區的自身發展。在這方面河南省許昌市科技園建設的經驗值得借鑒。他們在農業科技園區建設上,實行“四制”運行新機制,即:“投資業主制、運行公司制、科技推廣承包制,聯系農戶合同制”。
作者:柴金成 單位:黑龍江省綏化市農業廣播電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