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農業科技創新的基本內容
建立健全農業科技創新體制,使農業科技活動與農業生產經營活動融為一體、科技人員與農民建立一種新型的互有需求、雙方互利的關系。
一是構建新型的農業科研體系。高效利用農業資源、防治農業生物災害技術、現代生物技術、現代集約化種植技術、優質安全農產品技術、信息技術、現代農業設施等,作為近期農業科研選題。
二是完善農業科研課題申報驗收制度。大膽引入市場機制,實行科技人員競爭上崗,建立重大科研推廣攻關項目首席專家負責制。建立農業科研、開發、推廣一體化新機制,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
三是構建農業科技推廣體系,積極推進鄉鎮推廣體系改革。優化基層農技推廣隊伍,創新農技推廣機制,提高農技推廣保障水平,增強農技推廣活力。積極延伸推廣網絡,解決好推廣工作“最后一公里”問題。四是構建農業科技人才創新體系。培養創新人才,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創新型人才脫穎而出的政策機制。
2創新技術實施的保障措施
2.1建立投入機制
各縣(市)區政府每年要從產糧大縣資金中至少拿出10%用于農業科技創新,同時專門設立重大農業技術推廣項目專項補貼基金和重大突發性病蟲害預測預報防治基金,盡快提高齊齊哈爾市農業科研投資強度以保證科技創新項目的快速發展,各縣(市)區政府按照補助150元/hm2的標準,作為鼓勵資金從財政收入中支出;對新建水稻大棚育秧項目,每建1座標準大棚補助1000元;“兩病”防治補助150元/hm2,“兩螟”防治實行全額補助,必須保證資金足額及時到位。
2.2完善服務機制
在重點抓好面向農戶、面向企業、面向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面向生產基地、面向災情的公益性服務工作的同時,突出做好關鍵技術、重點技術、攻關技術的指導與服務,做到求實情、出實招、務實效。新技術創新示范、標志性示范工程和農業科技園區做到地塊落實、技術落實、品種落實、人員落實;“四組三大”推廣體系建立必須有新突破,充分發揮作用;科技培訓要上檔次、針對性強、有實效。
2.3實行政策機制
充分合理利用好良種補貼、農機具補貼、產糧大縣補貼、農業綜合補貼、農機具更新補貼、陽光工程培訓資金、雨露計劃項目資金、農業開發項目資金、大型優質商品糧基地項目資金等惠民政策,農業科技創新項目要優先享受,以促進科技創新進程。
2.4健全考核機制
加大此項工作進展情況的監督、檢查和管理。今后農業科技創新工作的具體完成情況將與考核各縣(市)區農業農村工作直接掛鉤,作為重要考核指標,市政府將責成市農委會同有關單位成立專門考評領導小組和技術指導專家組,負責編制、下達任務指標,制定嚴密的考核方案,采取不定期抽查和聯檢考評等形式,逐地逐項進行檢查督導、考評。
2.5實施獎勵機制
政府設立科技創新獎,一等獎1個,獎金10萬元;二等獎2個,每項獎金6萬元;三等獎3個,每項獎金3萬元,獎金由市政府出資,對于在農業科技創新工程建設中做出突出貢獻和取得顯著業績的單位、科技人員和管理者實行獎勵。
2.6強化領導機制
各縣(市)區政府要把該項工作納入日程,確定領導具體負責此項工作,建立層層負責的領導機制,層層成立組織,黨政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為保證推進工作順利開展提供組織保障。
作者:史丹丹 單位: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