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水利建設論文
一、水利工程利用潛力分析
現有水利工程利用潛力主要在水庫、引調水工程、灌區。
1、水庫
廣西4556座水庫中,大、中型水庫座數僅占6.41%,但總庫容占93.26%,設計年供水量占71.3%,2011年供水量占64.0%。因此,充分挖掘大中型水庫潛力,對發揮水庫效益至關重要。從廣西水庫供水情況看,有灌溉、供水任務的水庫有4051座,設計年供水量197.95億m3,2011年實際供水量104.97億m3,全區水庫實際供水量僅占設計年供水量的53.03%,現有水庫可供水潛力仍較大。如按供水量占設計年供水量的80%,水庫可增加供水量53.39億m3。從各市水庫供水量情況看,實際供水量占設計供水量比例小于50%的市有:柳州、桂林、百色、賀州、來賓、崇左。實際供水量占設計供水量比例小于50%的水庫中,大型水庫有大王灘、五里峽、靈東、武思江、旺盛江、龜石、客蘭等7座,中型共有55座。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有27座病險水庫因未完成除險加固,汛期限制水位運行,影響了汛后回蓄,供水效益受到影響;大王灘、旺盛江、龜石、客蘭等以灌溉為主的水庫,因灌區有效灌溉面積遠低于設計灌溉面積,供水作用得不到很好發揮;五里峽等設計有生態補水或城市供水任務的水庫,因未開始實施或供水規模遠未達設計水平。另外,百色、樂灘等水庫以防洪或發電為主,水量豐富,將可作為優質的水源,為發展灌溉、供水提供了保障。
2、引調水工程
廣西共有跨水資源三級區以上引調水工程3處,分別為桂林市的靈渠引調水工程、桂林漓江補水五里峽南干渠引調水工程以及欽州市的郁江調水工程,總設計年引水量54341萬m3。2011年靈渠、五里峽南干渠引調水工程實施引水,總引水量11386.5萬m3。作為漓江二期補水工程的五里峽水庫南干渠引水工程,年設計向漓江實施跨流域生態補水量0.63億m3,2011年開始向漓江補水0.46億m3,由于管理、調度等方面原因,2011年尚未充分發揮其作為二期補水工程應有的作用。目前在建的郁江調水工程,是欽州市沿海工業園供水水源工程,設計引水流量20m3/s,設計年引水量3.9億m3。工程建成后,將由郁江調水向欽州市及其沿海工業園區提供生活、工業和改善環境用水,供水效益巨大。
3、灌區
全區共有灌溉面積2449.02萬畝,其中耕地灌溉面積2356.81萬畝,僅占全區耕地面積6680.33萬畝的35.28%。沒有灌溉設施的耕地面積占64.72%,以坡耕地為主,基本處于“靠天吃飯”、廣種薄收的粗放型種植狀態,坡耕地通過發展灌溉農業,實現增產增收潛力很大。2000畝以上灌區灌溉渠道情況統計資料表明,1.0m3/s及以上灌溉渠道總長10867.6km,襯砌率為42.16%,0.2(含)-1.0m3/s灌溉渠道總長26972.2km,襯砌率僅為21.34%。目前全區灌溉水利用系數僅為0.424,畝均灌溉用水量1126m3。全區灌溉水利用系數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與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的投入力度有關,尤其是末級渠系改造比例偏低。如果全區灌溉水利用系數達到0.55,則全區農業用水可節水58億m3,可用于新發展灌溉面積約668萬畝。根據廣西灌溉發展要求,2020年廣西有效灌溉面積將由2449.02萬畝發展至3503萬畝,較現狀增加1254萬畝;其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由現狀的33.207萬畝發展到1020萬畝(甘蔗及其他840萬畝,林果草160萬畝)。因此,仍需發展新的灌溉水源,為改善旱坡地的灌溉條件,大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也是重要途徑。
二、水利工程分布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性分析
1、“兩區一帶”發展布局《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42號)明確提出了“兩區一帶”的區域發展總體布局:充分發揮北部灣經濟區引領帶動作用,盡快將廣西沿海打造成為西部大開發戰略高地和重要的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充分利用沿海港口優勢,培育壯大臨港產業集群,加快形成臨海先進制造業基地和現代物流基地;加快形成西江經濟帶,要加快西江黃金水道開發,提高通航能力,以區域內重點城市為節點,以產業園區為載體,完善空間布局,形成分工明確、優勢明顯、協作配套的產業帶;增強資源富集的桂西地區自我發展能力,桂西地區礦產、水能、旅游等資源富集,要積極實施優勢資源開發戰略,大力發展特色產業。之后,國家批準實施了《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自治區政府批準實施了《桂西西江經濟帶發展總體規劃(2010-2030年)》。“兩區一帶”作為廣西未來經濟發展的引擎,今后區域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將急劇加快,產業和人口聚集。
2、水利工程分布與“兩區一帶”發展的協調性分析廣西國土面積23.76萬km2,2011年人口5199萬,GDP11721億元。從全區水庫分布指標看,全區人均占有設計供水量380.7m3/人,地均占有設計供水量8.333萬m3/km2,萬元GDP設計供水量168.89萬m3/萬元。“兩區一帶”的水庫分布指標則較全區指標明顯偏低:
(1)北部灣經濟區人口較密集,經濟發達,雖然地均占有設計供水量與全區相當,但人均占有設計供水量僅為全區71.7%,萬元GDP設計供水量僅為全區56.7%;
(2)桂西資源富集區萬元GDP設計供水量與全區相當,雖然大中型水庫較多,但供水水庫較少,人均占有設計供水量僅為全區72.2%,地均占有設計供水量僅為全區38.8%;
(3)西江經濟帶區域較廣,涵蓋廣西14個市中的7個,土地面積過半,水庫分布指標均較全區稍偏低。
三、未來發展方向
1、充分挖掘現有水利工程潛力
(1)加快對病險水庫實施除險加固。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后,不但可有效保護水庫下游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通過工程的加固、配套、挖潛、改造以及改擴建等,可增加水庫供水能力。
(2)加大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力度,大力推進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通過對灌區開展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開展灌區田間工程和中小灌區建設,推廣田間高效節水灌溉技術,一方面可節約農業用水,另一方面可新增灌溉面積,保障糧食安全。
(3)充分發揮現有水庫的綜合利用效益。利用百色、樂灘等現有水庫,作為重要水源,發展新的大型灌區,開辟城市第二水源和備用水源;通過對現有水庫進行調查、論證,分析水庫綜合利用要求和潛力,編制水庫調度規程,有條件的水庫通過實施聯合調度、預報調度,加強水庫工程管理,充分發揮現有水庫的綜合利用效益
2、進一步完善水利發展格局
從國家及自治區經濟發展戰略,需完善北部灣經濟區、桂西資源富集區、西江經濟帶“兩區一帶”的水利發展布局,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水資源支撐。
(1)北部灣經濟區積極推進工業區供水水源工程建設。根據水資源承載能力,合理布局產業結構,協調好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加強水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興建大垌水庫、木頭灘引水工程、郁江調水工程等一批沿海城市供水重點水源工程和引調水工程,滿足沿海工業園發展的需水要求。
(2)桂西資源富集區在水環境、水資源承載能力范圍內,積極推進保障飲水安全工作、桂西礦產資源基地等資源開發、加工型企業的供水工程建設;加快左江旱片、右江旱片和桂西北旱片治理,實施中小型灌區節水改造、雨水集蓄工程。規劃興建多旁水庫工程、岜蒙水庫擴容工程等桂西鋁工業基地供水工程,同時實施馱英水庫、龐凌水庫、那利水庫——伏漫水庫——念向水庫連通工程等一大批由水庫工程、連通工程以及打井工程組成的抗旱水源系統。
(3)西江經濟帶主要結合現有大王灘、達開等水庫完善沿江城市應急備用水源,提高沿江城市供水保障程度,建設大藤峽、老口、邕寧梯級等,提高主航道航運等級。規劃建設樂灘水庫引水灌區工程和大藤峽灌區工程,改善桂中旱區糧食主產區的灌溉用水條件和城鄉生活、工業用水條件。
作者:閆九球 單位:廣西水利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