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償獻血過程中常用的幾種語言形式。
一、親切問候式
一聲親切的問候,可以拉近無償獻血工作人員與獻血者之間的距離。打消他們對獻血過程的顧慮。縮小兩者之間的感情差距。消除獻血者恐懼和害怕的心理反應,同時也可以促進獻血者盡快適應獻血環境,并在獻血者心中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為下一步的采血工作奠定一個良好的開端。
二、解釋說明式
獻血過程中獻血者往往要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如獻血對身體是否有害,獻血的時間長短,采血的數量與獻血后的補養等問題。獻血者總是想通過詢問求得明確的答案,因此,采血工作人員就必須耐心、細致、準確、合理的向他們做出解釋說明,這種解釋應做到簡短明確、通俗易懂。
三、耐心開導式
獻血者懷著不同的心態前來獻血,在采血的過程他們受周圍的環境影響情緒有時波動很大。這時采血工作人員就對他們采用開導、勸慰、分散注意力等方法,引導獻血者積極配合采血工作,幫助他們鼓起勇氣,克服緊張情緒。
四、關心體貼式
對獻血者在采血前的身體狀況和就餐情況的了解及對獻血后的注意事項的講解,可以更好的幫助工作人員完成一次較好的采血過程,通過問寒問暖,幫助獻血者了解和掌握獻血知識和獻血后身體恢復等工作,為使合格的獻血者成為固定的無償獻血者打下良好基礎。
五、準確合理式
對獻血者的血樣抽檢結果及獻血后的有關信息要及時反饋。特別是對不宜獻血者和延期獻血者的反饋、咨詢工作中更要用比較準確的語言進行表述,既不能夸大,也不能隱瞞,更不能含糊其詞,模棱兩可,應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向獻血者說明情況,做出比較符合實際情況的回答。血站工作者在運用語言溝通時需要注意,音量要深沉柔和,速度要冷靜自持,聲調要沉穩內斂,抑揚頓挫,收放自如。這樣才能更加體現出無償獻血語言中的解釋性和關懷性。語言可以消除獻血者的錯誤認識,克服緊張的情緒。對咨詢獻血的人要從鼓勵出發,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他們耐心講解科學的血液知識,讓他們從思想上認識到獻血救人利他益己。并從中體會到獻血救助他人的快樂。通過普及科學的獻血知識,讓更多的人加入到無償獻血隊伍中來。
六、結語
成功有效的無償獻血服務其首要法則就是抓住對方的心理,用語言搭起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通過普及科學的獻血知識,讓更多的人加入到無償獻血隊伍中來。無償獻血服務是通過特殊語言技巧勸說他人接受某種信仰和價值觀,并且改變他人思想和行為。無償獻血服務和獻血者保留的內容不是單純的講述道理,最重要的是要讓對方接受,并成為一名固定無償獻血者。
作者:肖振山 單位:吉林省血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