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楚文化元素各種造型、紋樣的提煉與繼承
為紀念楚國著名文學家屈原、宋玉、唐勒、景差而建,是楚式建筑風格的吊腳樓。“惟楚有才”組雕,這組雕塑氣勢磅礴、技藝精湛,是東湖楚文化建設的經典之作。以多種雕塑手法展現了古楚國的農耕、戰爭、礦冶、紡織和日常生活情景,以古楚國八百年風云人物和重要事件為主題,體現了楚文化博大精深的內涵。在楚文化元素中,最具代表性的紋樣就是鳳紋,武漢東湖磨山風景區的楚鳳雕塑。將鳳的造型完美的提煉出來,雙鳳鑄于1991年12月,通高6.2米,耗青銅15.8噸,系參考長沙陳家大山戰國楚墓人物龍鳳帛畫中鳳的形象設計。底座高1.5米,取楚墓出土鎮墓獸基座造型。鳳是楚人想象中具有非凡力量的神物,部落時代崇拜的圖騰。成語“一鳴驚人”、“一飛沖天”,即喻楚鳳。尾羽如烈焰熊熊,以示楚人崇火。虎為巴人崇拜的圖騰,鳳踩虎造型取楚墓出土虎座鳥(鳳)架鼓原型。不管是鳳紋還是楚鳳雕塑都顯現出楚人在藝術發端時期不同凡響的創造力和觀察力,將鳳的形象重新分解、異化和組合之后,使造型奇特夸張,并開始趨向抽象化、符號化,設計語言獨具特色。充分說明了楚人對理想的追求和圖騰的崇拜,楚文化元素中的造型與紋樣,除了楚鳳,最具有代表性的3個元素就是簡、車、鐘,竹簡象征著楚國的思想和文化,因為它蘊含著豐富的文化信息,;戰車象征著楚國的軍事與政治,因為它寓意著高大的軀體和顯赫的威勢;編鐘象征著楚國的藝術和科技,因為它展現出了音樂的性能和工藝上的高技術含量。而將這些元素運用的較多的設計,便是我們經常看到的,許多旅游用品的設計,例如武漢博物館內出售的旅游手冊,各種宣傳畫冊上的圖形、筆袋上的紋樣、鑰匙扣上的各種人物、動物、器具的造型等等豐富多彩。
二、楚文化元素中的造型紋樣在圖形設計中的發展與創新
圖形設計作為一極具文化內涵的設計類別,對傳統文化的發揚肩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可以從以下的幾個圖形設計中了解楚文化元素的造型特征。在武漢東湖風景區虎坐鳥架鼓中楚鳳圖案的應用,服從視覺上的快感,突破繁復的造型,從而體現出抽象形式的藝術美感。如鳳的造型夸張、奇特,絕非對自然事物的客觀模仿,而是經過精心加工、整合出來的。在月湖公園楚文化墻景中的應用,是對楚文化的表現的又一重要方式。對稱與均衡式構圖的是楚造型紋樣慣用的手法,這種構圖存在一中心線,它交代了楚造型紋樣組織單元的布局,在其左右、上下或四周配置同形、同色、同量;均衡與不均衡指的是造型紋樣各部分力量分布的狀況,不同形色但量相同或相近的造型紋樣占據空間位置,它決定著楚造型紋樣的平衡美感,通過對稱與均衡的構圖手法,楚造型紋樣表現出一般描繪紋樣不同的視覺效果,更加具有組織性,這正是楚造型紋樣具備裝飾屬性的重要前提。楚造型紋樣的繁復有別于現代應用美術圖案的一大特征——在繁復中求變,亂中有序。楚造型紋樣的繁復絕不是簡單的羅列,單純的重復,它更加講究在紛繁中體現出對比與調和,節奏和韻律。這一特點在漢口江灘的楚文化鋪裝中可見一斑,由此可見,要將楚文化元素與現代圖形設計完美的融合,不僅要了解其特點,更要有創新意識。豐富的想象力是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源泉。因此,培養豐富的聯想能力,用發散性思維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多層面、多角度地進行思考,從而產生新的藝術造型以致產生新的創造性思維,創新思維活動沒有現成的固定答案,這就要求創新思維能超越障礙、突破困難,自由、流暢地在幻想與現實間不斷往返。而通過對楚文化元素的思索和提煉,圖形創意的靈感思路來源于楚文化元素中造型紋樣的神韻,表現形式大多為托物抒情、借物寓意,使畫面具有極強的視覺沖擊力,具有更強的感染力,想象力和擴張力,給人以無盡的想象和視覺的享受。
作者:徐丹 單位:武漢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