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教育培訓論文
一、建立思想政治工作預警機制的必要性
1、人際關系與群體訴求的新變化要求建立預警機制從總體上來看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教師群體對中心分配制度變革的期望越來越高。二是操作服務人員尤其是勞務派遣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不高、對個人工作要求度不高,往往存在“重活臟活沒人干、干好干壞一個樣、大事小事推皮球”的現象。三是在部分管理人員中一定程度存在工作標準不高、紀律觀念差、執行力不強、牢騷抱怨多的現象。雖然當前出現的這些問題,對于很多單位來說,在不同時期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對于中心來說,尤其是對于正處在大發展關鍵時期的中心來說,這些問題的存在極大地牽扯了中心的人力、物力與財力,極大地影響了中心良好辦學形象的樹立。特別是在當今這個信息高度發達的時代、一個小問題極易放大的時期,如果不處理好這些內部關系、化解職工群體之間的矛盾,對于凝心聚力抓建設、創新實踐圖發展的中心來說,將會形成很大的涉穩問題。如何充分化解職工群體的矛盾,理順職工的情緒,這都需要進一步加強與改進中心當前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調解作用,切實將全體教職工的思想統一起來,將大家的力量與智慧凝聚起來,擰成一股繩。
2、特定群體訴求表達事后影響大亟待建立預警機制加強與改進中心思想政治工作,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建立思想政治工作預警機制。畢竟中心是一個綜合性教育培訓機構,教師在中心群體中占有支配地位。作為當前中心最具思想、最有變革精神的群體來言,教師群體或教師個人產生的問題,往往具有三個特點:一是其思想相對偏激,教師因為文化層次高,在內心深處有一定的優越感,認為他人的思想無法與自己在一個層面上溝通,在其對某件事情的看法形成之后,其觀念、想法往往難以改變。二是其傳播信息的手段較為發達,對外影響大。這也與其文化層次相對應,作為學習的教導者,教師往往是新生事物的最先感受者,是對新技術尤其是新媒體的忠實支持者與運用者。當其有情緒與個人問題之后,其溝通與反應的渠道往往更多地偏向于向外界發散,其傳播的手段已從當年的寫信、貼大字報轉向了新媒體特別是網絡。三是煽動性大,作為知識的傳播者,教師群體往往在文字方面具有相當的造詣,在語言表達上具有較大的感染力,某個人的問題,經過渲染后,往往在不明真相的其它職工群眾看來,就變成了一個群體的問題,容易引起部分職工群眾的共鳴,從而使個體事情上升為群體事件,甚至成為涉穩問題。基于教師群體與教師個人所產生的問題與矛盾的特點,必須提前介入、提前解決。另外,中心雖然只是一個企業培訓機構,但作為中南地區最大的企業教育培訓機構,中心擁有相對齊全的教育培訓資質,開辦著從職前到職后、從技能培訓到技術培訓、從理論培訓到實踐教學、從開放函授到脫產全日制、從成人本專科到在職研究生等各層次、一系列的教育培訓,人力物力財力都相對有限,要切實做好各個群體、各個部門、各個人員的思想政治工作,僅憑以往那種事后處理型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確實在人力與物力及財力方面無法做到,也無多大效果,因此,必須要采取事前處理的方式,建立思想政治工作預警機制,盡量將矛盾化解于萌芽狀態,從而避免個人事件與個人問題的升級。
3、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優勢應建立預警機制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對基層政工隊伍建設是極大的提升,有助于提高政工人員的組織能力和協調能力;也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在內容、形式、方法、手段機制等方面的創新和發展,使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線”地位得到加強。有了思想政治工作預警機制,在應對苗頭性情緒和突發事件時,能夠比較迅速啟動工作預案,及時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做到反應敏捷、從容不迫,在事態擴大前盡快平息,從而有效地提高了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思想政治工作預警機制的建立有效地起到了矛盾問題預先防范、預先控制、預先解決的作用,變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由事后應對向事前掌握,變被動處理為主動預防,使一部分隱含的問題較早地被發現,并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從而使職工群眾之間以及職工與單位之間的矛盾問題大大減少,有效促進人與人、人與企業的和諧穩定局面的形成,為單位發展創造穩定的內部環境。
二、建立思想政治工作預警機制的主要內容
思想政治工作預警機制的最大作用就是未雨綢繆,有的放矢,力爭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要想有效發揮思想政治工作預警機制的作用,就必須創新思想政治工作內容和方式方法,采取措施積極應對。
1、建立健全預警機制的管理體系要建立健預警機制的管理體系,形成自上而下縱橫交錯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預警機制的管理網絡系統,進一步建立健全預警機制的有關制度,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做到有章可循,規范操作,為思想政治工作預警機制建立提供制度保障。
2、建立預警機制應遵循的原則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預警機制應遵循的原則:一是預見性原則。預警機制必須要有超前意識,否則就失去了建立預警機制的意義和作用,要通過調查研究、分析判斷、歸納總結,能夠預見可能出現哪些問題,怎樣解決這些問題。二是針對性原則。不能無的放矢,頭發胡子一把抓,要想針對性強就必須平時做好細致的工作,只有整個預警機制的設計工作縝密、針對性強,一切問題才能迎刃而解,彈無虛發。三是實效性原則。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預警機制的目的就是為了強化思想政治工作,這就要求不僅要追求過程更要講究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3、建立預警機制達到的預期目標及時掌握教職工的思想動態變化,避免出現“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能掌握主動權,只能被動處理問題”的現象,并按照預期目標制定相應的應對方案。通過預警機制掌握的信息統一協調,整合力量,優勢互補,減少內耗,形成合力,了解職工的思想動態,通過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化解矛盾,潤物無聲。
4、利用預警機制,加強人文關懷“職工的心,學校的根”。要真心實意的愛護關心每一名教職員工,把職工的困難當成領導自己的困難,想方設法為教職工排解困難,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從而使教職員工安心工作,快樂工作。感情需要是人類最基本的需要,也是影響行為最直接的因素之一。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聯系蘊藏著無限的潛能,可以超越物質利益、精神理想和外部壓力的影響,產生“士為知己者死”的激勵力量。因此要注意以理服人,更要強調以情感人。加強與教職員工的感情溝通,從思想、生活、學習等各方面給予誠摯的關懷,想人所想,急人所難,建立起一種平等、親切的感情,讓教職工感受到組織的關心和學校的溫暖,以此來激發其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三、建立思想政治工作預警機制的具體做法
建立思想政治工作預警機制,必須要依據一定的規程、采取一定的方式、確定一定的制度與相應的人員配置與職責分工,才能使這個機制真正建立起來,才能使其正常運轉發揮作用。
1、界定觸發預警機制的情況源頭作為預警機制,必須要有一個能夠觸發機制的情況來源。根據中心實際,我們可以將以下三種情況作為預警機制的觸發情況:一是中心重大的人事分配制度變革,這類政策的變動往往會對中心的利益群體進行重新劃分,對各類人員的影響相對較大;二是重要時期敏感時期的異動,如教學定位、發放獎金、核實工作量等時期,這都是作為中心教育培訓機構來說比較重要的時期和關鍵時期,這些時期對中心的人力與物力資源是一個相對重要的分配時期,會有很大的變化,這些變化對于常規來說,都屬于異動情況;三是職工群體的家庭生活發生重大的變化,如婚戀離異、買房購車、小孩出生與上學、親人生病與亡故等,這些在職工家庭生活中發生的相對比較重大的事情,都會對職工個人情緒產生重要的影響,其生活情緒可能會帶入工作環境,并被轉移到相應的工作事件之中。
2、建立控制到邊的信息收集網絡預警機制,要真正起到預警作用,那必須了解預警反應條件的相關信息,對于思想政治工作預警機制來說,這個信息的收集與掌握相當重要,如果無法收集信息,那再靈敏的預警機制、再完善的反應規程都將無法啟用,都只能是個空殼和擺設。要完成信息收集與掌握工作,就要配置一定的人員進行相關的收集工作,要建立一個信息網絡來保證信息的及時傳送。這種工作網絡可以在原來相對粗線條的工作網絡上予以延伸,即將原來的工會小組、黨小組、信訪小組互聯起來,將之打造成分布在基層職工群眾中的工作網絡。充分利用這些小組的人員,予以合理配置,并在社會面信息收集與控制方面發揮群體優勢和組織合力。
3、完備處理信息與解決問題的決策架構建立預警機制的主要作用,就是抓早、抓苗頭,將問題消滅與解決在萌芽狀態。但要使預警機制真正有效,必須要有相應的決策與處理系統,也就是要建立處理信息與解決問題的決策架構。首先是要有一個常設性或非常設但能正常工作的決策機構。該機構作為中心思想政治工作的決策機構,要定期或非定期聽取相關信息工作人員的匯報,對基層提交上來的信息進行篩選,對重要的信息予以研究,對有一定影響程度的信息要予以跟進了解,對有關傾向性的苗頭要采取措施予以解決。其次,要增強各人員的工作責任,包括明確各人員的工作職責與分工,確定相應的工作標準、組織開展常規化的工作考核與檢查。第三,要有一定的權威。能夠對中心的人財物等配置有一定的話語權,對中心的政策出臺與修訂有重要的影響。另外,要注重與中心其它決策機構的對接,畢竟在處理相關傾向性問題時,由于很多問題與個人訴求可能是因中心的某項管理活動與政策變動引起的,這還要將思想政治工作與中心其它的政策制修訂、管理變革等方面統一協調起來,采取多元化的措施,來共同處理相關問題。總之,對于當前中心來說,建立思想政治工作預警機制十分必要,確保預警機制作用的有效發揮,還必須要有相應的配套政策與制度支持,從而形成集信息收集、信息匯總處理、決策研究、措施制定、執行檢查、考核糾偏等于一體的一整套反應靈敏、處理靈活、網絡健全的行為機制。
作者:楊川 單位:中國石化集團江漢石油管理局職工培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