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環境設計論文
一、厘清知識結構的系統性,防止學習內容的片段化、表面化
從信息時代的特點來看,學生對于知識的吸收面域更加寬泛,在專業教育的方式方法上往往能獲得多種媒體的支撐,學生能夠從平面媒體、圖像媒體、視頻媒體等各種載體獲取相關知識以及信息,這對于專業學習的幫助非常有益。但我們也應看到,基于新型載體的學習內容往往停留在淺嘗則止的階段中,這是由于信息和載體的局限性所造成的。
因此在教學改革中,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并進行相應的處理:學生雖然能夠從各種媒體上獲得信息,但這類信息往往龐雜且缺乏系統性,一般顯示成斷片式或者表面化的展示途徑,停留于知識結構的表層,所以,在專業教育中,我們可以通過梳理設計史論、設計結構、設計方法等內容^來幫助學生創建具有序列性柄知識體系,并建立扎實的專業基礎。
二、擴展吸收途徑的多樣化,轉換學習方法與思考角度
雖然在信息化時代獲取各類信息的途徑較為便捷,但是對于學生受眾來說,信息時代的吸收途徑大多集中于網絡載體,加上使用習慣的惰性使然,反而容易導致信息來源的單一化。因此,不僅要認識到學生對于新型載體的認知優勢,也要了解這種載體暴露出的各種問題。
例如過于依賴信息的傳播速率而導致缺乏權威性的研判,缺少專業角度的嚴謹研究等。以本專業調研課題為例,筆者在此類課題的反饋中,往往在不同年級的階段性調研中發現同類課題在商業背景、企業文化、運行結構等內容上相似度和局限性極高。
雖然學生能夠非常便捷地獲得較多的背景信息,但更需要依托這些內容,深化專業設計與背景資料之間的關系。換言之,要幫助學生在相同的獲取途徑下,轉換學習和思考的角度,通過方法的多樣性促進自己養成更合理、有效的思維模式。即使在初期使用同一信息載體的情況下,也要通過后期設計活動的深化,幫助學生擴展所需信息的吸收渠道,結合方便快捷的新型傳播媒體與系統化較強的傳統媒體,整合更趨于條理化的學習方法,革新設計環節的思考角度,以建立更適合當前環境的設計方法系統。
三、促進學習能力與實踐能力的交互性鍛煉
根據上文對新型信息傳媒載體的分析和教學的變化內容來觀察,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能夠直接獲得各種環境設計案例的設計圖紙,或是成果展示的影音資料,也因此會間接產生一些媒體資料等同于設計實物的觀念偏差。但從環境設計的專業特點來看,需要通過創造性思維,根據使用需求,密切結合科學技術手段以及審美行為,對設計項目進行有目的地判斷和規劃。
因此,環境設計專業的各種設計過程,既需要掌握行業內的前沿信息,也需要有現場勘查、思考、判斷設計方法的過程,更需要有實踐解決問題的能力,并結合創造性思維的發揮等等一系列實踐經驗的累積,不能只存在于紙上談兵的空想,更不能將媒體化的信息和實際設計效果混為一談。在當下環境設計的教育模式中,既要發揮新型媒體的優勢作用,又要結合專業學習能力、創意思維鍛煉的良好途徑。
四、總結
對于環境設計專業教育模式的探討,要立足于信息載體的時代特點,研究該時期教育對象?A學習共性與特點,結合專業對于理論與實踐知識相結合的需求,根據教育主客體的關系變化,轉換過去偏于單向化的教育方式,拓展各類知識信息的吸收渠道,并幫助學生有目的地進行引導并建立相關的知識系統,根據本專業對于理論與實踐相輔相成的具體要求,引導學生開拓專業性的創造性思維,避免信息時代背景下造成的盲目和偏差,積極調整教師的知識觀和教育觀,調動新型媒體的優勢,更好地培養適應現代社會所需的專業人才。
作者:季玲 單位:常熟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