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法合形”———加出形象寓意
運用加法將不同的事物進行系統地合成,可以產生能量巨大的創新和創造。對此,劉巨德先生曾有段精辟的論述:“這如同自然界H與O化合成水一樣,物相交而成,形相合而生,交合可以使新的生命誕生。諸如:植物的嫁接法、生物的雜交法、學科的綜合法……均是產生新的品種、新的生命、新的系統的創造性思維。……‘合’是一種智慧的表現,‘合’蘊有深厚的哲理色彩,‘合’是一種心智的產物。它可以調動各類‘游離態’的分散記憶、經驗、知識,按照新的目標、新的關系、新的方式結合起來。”
在圖形設計中,設計者根據信息傳達目的的需要,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表面上毫不相關但具有內在聯系的事物形態,和諧融洽地相加合成為一個整體,產生具有創造意義的新穎形態,就是“加法合形”。由此通過不同性質的事物形態間的非現實地整合,制造出奇特的視覺效果,顯示出新的非邏輯關系,或借助大家對一種事物性質的熟悉來表達另一種事物的意義。多種事物形態相互貫通整合,讓人們感悟到表象形態聯系下的深層本質意義,新穎別致且生動形象地表現圖形信息主題,加大傳達的力度。“加法合形”不是簡單的形態堆砌,而是根據主題意念要求,將表面上看似沒有關聯的事物形態,通過它們形態間潛在的相似性,利用異影表現、正負反轉、形態共生、異形同構、異質同構、局部替代、聚集成形等合理恰當的手法,將具有內在聯系的事物形態和諧融洽、自然緊密地合并成一個新的整體。
從而使兩種或兩種以上事物形態發生關系,形成現實和虛幻、表象和本質、主觀和客觀、原因和結果、對立和統一的奇幻構合。其渾然一體的造型,創造了無懈可擊的空間和牢不可破的有機整體。原本平淡無奇的事物形態因為奇妙的組合而變成新異的視覺圖形,被聯系在一起的事物越不相干,就越會有出人意料的“形新”。恰當巧妙的“加法合形”創造的整體意義大于局部意義之和。“加法合形”打破了原有事物正常的邏輯關系,顯現出新鮮獨特的視覺關系,促成事物形態彼此間相互融合、融會貫通、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得益彰、相互制約、相輔相成、相融共生,映射出奇妙的由“此(事物)”及“彼(事物)”的形象寓意,生發出許多意想不到的新鮮意義,深刻地表達出各個事物形態間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形成不同的“意美”,帶來生動、獨特、新鮮的形象寓意,表達出現實中難以言傳的抽象意義。
這種充滿新意的“加法合形”使圖形散發出別樣的魅力。如,將代表文化的“書”卷成“電池”的形態,二者的合二為一,不僅使“書”形成“電池”這種新穎形態,同時也形象地傳達出“書”像“電池”一般,是你生命的能量動力之源;將象征毒品的“白粉”擺出“骷髏”的造型,讓人直接感受到其新穎獨特且強烈有力的視覺震撼,形象生動地揭示了吸食毒品的危害后果;在象征人類的“手”的間隙中,開發出象征自然的“鳥”的造型,其正負反轉的視覺表現,不僅創造了新鮮有趣的圖形形態,還形象生動地傳達出人與自然不可分離的密切關系。“加法合形”將不同性質的事物形態合并成一體,創造出耳目一新的個性形象,不僅僅是最經濟地使用空間,而且通過它們之間積極有效的關系充分調動畫面的每一個因素,讓各種交叉的形集體對話,同時通過形態間的視覺關系傳遞出相應的內在意義,將圖形特有的語意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
二、“減法隱形”———減出意味深長
在中國書畫中的“飛白”“筆斷意連”“筆不到意到”都有“減法隱形”的韻味。白居易在《琵琶行》的“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形容的是一種幽怨和深深思念的感情達到沸點時,沒有任何語言或音樂可以形象地描述出來,唯有留下一段空白讓人細細品味。柳永的“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以及蘇軾的“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等名句,都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形象注解。縱有萬語千言,不若相對無言。在圖形表現中,在常規的事物形態基礎上作“減法隱形”,形態雖然沒有全部顯現出來,但是仍可判知它的整體,更由于一部分形態的省略,觀者要憑借自己的想象去把形態欠缺的部分做種種的補充,反而更顯得富有趣味。使圖形在不完整的形態之下,仍能充分體現其造型的特點,并強化想要突出的主題特征,激發觀看者的想象力,使其流露出新的意義。“減”可以創造出意態生動、意境深遠的圖像,“隱”帶來含蓄、余味、耐咀嚼。在“減法隱形”中,虛像因為實像的映襯而顯現意義,達到“以虛構實”的效應。
融實入虛可以引發人們的積極聯想,圖形自然顯得活了。智慧的“減法隱形”非但沒有減少相應的信息量,反而會突出或強調主題意念,可以達到以少勝多、以一當十的效果。“減法隱形”可以充分調動觀者的想象力,引發觀者進行無限的思考,反而使圖形更加惹人眼目,形象突出。讓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利用已有的經驗和常識對“減法隱形”的形態進行想象。恰如其分的“減法隱形”不僅可以保留原來形態的識別度,還可以引發觀者參與思考的熱情。形態減去了,而新意義卻從中產生,傳達出獨特的視覺哲理。“減法隱形”的營造主要依賴人們的視覺慣性和視覺經驗。盡管所要描繪的物象已被概括、抽象或不完整化,但由于保留了其中一些基本的特征,觀者在看到這種形象時,會自覺地根據現存的模糊、不完整的造型,從記憶經驗中搜取具有相關視覺特征的形象,將其補充完整,形成特指的具體物象。“減法隱形”摒棄了重復可見的或顯而易見的形態,但這些被摒棄的形態仿佛存在,可以看見。滕守堯先生對“減法隱形”這種現象有一段精彩的論述:“藝術是朝著增加形變過程的含蓄性、模糊性的方向發展。
換言之,要盡量使那些為人們熟悉的變化階段全被舍棄、隱蔽或越過,只讓少數幾個‘踏腳石’呈露出來,讓觀看者自己去組合成一個完形。通過讓觀賞者自己去找出某一母體從誕生到消亡的變態過程,觀賞者就成了藝術家的‘知音’,參與到他的創造中。”美國藝術心理學家魯道夫•阿恩海姆認為:“把不完整的東西補足,乃是理性能力中的一個最基本的本領。”利用視覺的閉合原理和整體性原則,通過抓住圖形關鍵特征,有目的減缺形態的視覺表現,突出圖形寓意,達到事半功倍的表現效果。觀者通過現有的知覺加上過去的經驗,不僅可以形成整體全面的認識,而且由于參與到未知形態的想象思考,透射出更為深層次的互動意義。
如,利用“減法隱形”表現酒瓶,將酒瓶本身隱沒在背景當中,僅僅通過瓶蓋、瓶貼的透視變化,讓人感受到酒瓶形體的隱約存在,在創造出新穎獨特的圖形的同時,也讓人深刻地感受到酗酒的危害;一個殘缺了三個手指的手掌,通過僅存的兩個手指,不僅給人以“勝利”的姿態,同時也讓人陷入深深的沉思:“勝利”來之不易,“勝利”要付出代價……“減法隱形”以簡約的視覺展現出新奇的視覺感受,并由其不完整的形態刺激觀者的正常心理,調動了觀者主動的視覺想象,簡潔、含蓄的形態促動觀者積極地捕取和努力地思考,表達出深遠的視覺意味和意境,傳遞出深邃的思想。
三、“無理變形”———悖論凸顯意念
在客觀現實中,各種物象形態都依據其固有的規律秩序而存在,它們成為我們周圍“司空見慣”的視覺現象。為了創造“形新”,制造視覺新奇,設計者還可以運用“無理變形”這種非自然的造型方法。有意識、有目的地將客觀事物形態進行秩序的錯位、邏輯的混亂、大小的逆反、方向的顛倒等處理,打破現實空間狀態的“墨守成規”,使幻象與真實、主觀和客觀混合交錯在一起,構造成一個新鮮的組合關系,實現了真實和虛幻相互包含、相互作用的視像。使原來熟悉的事物形態“無理變形”成非現實的、反常規的新鮮形態。同時,“無理變形”通過無法自圓其說的對抗表現,打破意識與潛意識、真實與虛幻、主觀與客觀之間的物理障礙和心理障礙,將各種不可能、不現實的形態通過視覺畫面真實地表現出來,從而形成離奇夢幻的視覺表現,造成視覺上始料不及的意外反應,激起觀者的視覺驚奇和重新認識,在顯現不合理、違規等看似不著邊際的形態創造中,突破現實原有意義的局限,把隱藏在事物形態深處的含義表露出來,構成視覺獨特、饒有趣味的悖論表現,并由此凸顯出深刻的寓意內涵。所謂悖論就是某種東西存在的本身是令它存在的條件變得不可能。悖論的前提是符合邏輯并且真實的,但最終卻是導致相反的后果。
如,“克里特島人說所有的克里特島人都在說謊”,“本黑板上那唯一的陳述是假的”,這兩句讓人困惑的話:如果說它是真的,它就是假的;如果說它是假的,它便是真的。這是哲學家們營造的悖論,無理而有趣。“悖論堪稱是隱藏于形相帷幕之后的不可言喻的神秘樣本。”圖形設計可以借助“無理變形”創造的貌合神離的邏輯特色,將某些只能意會、不可言傳的悖論理念,通過奇妙的“無理變形”深刻清晰地表現出來。在這些富有哲學意味的“無理變形”創造中,多用同一幅圖表達雙重或多重的、具有沖突意義的內容指向,以圖形元素的交錯對立的矛盾表達,反映深刻的社會道理和幽默的趣味。如,利用“無理變形”表現下雨和雨傘的關系,傘下大雨磅礴、傘外晴空萬里,其錯位的視覺聯系,形成不可思議的形態新鮮的“悖論”表現,顯現出令人深思的獨特意境;用來畫圓的圓規,竟然不可思議地畫出不可能畫出的三角形,“無理變形”創造的“悖論”關系,透射出機智、獨具一格的視覺寓意。這種超自然的表現從視覺局部上看似乎合情合理,沒有絲毫漏洞破綻,但若從視覺整體出發觀賞,會發現構成“悖論”的相互矛盾的事物形態竟然可以并存融合得天衣無縫,嚴密地構筑在一起,“和諧”相處在一個畫面中,形成亦真亦幻的有趣畫面。
不可思議的情節卻在畫面上表現得明明白白,表面上按照邏輯條理推演的圖像里隱藏著微妙的視覺變異,真實可信的畫面下透出不合情理的表現。以超越自然表象的視覺形態表達人們豐富復雜、含義深厚的思想情感。畫面中體現出形態交替轉換的“無理變形”效果,使識別進入惶惑的狀態,它先讓人們的習慣性思維產生一種預期,再用一種不可思議的手法打破觀者的固有想象,帶給人不可理喻的新奇效果,好似無法言說的辯證哲學,讓人深思。
四、結語
圖形形態的創造方式和它要表達的語意緊緊相連,圖形設計者利用“加法合形”“減法隱形”“無理變形”等方式創造出引人注目、鮮明獨特的“形新”,同時透過其不同的形態表現方式引發出耐人尋味的視覺寓意,賦予圖形內在的生命活力,清晰明確且深刻形象地表達出信息意義。準確恰當的“形新”是圖形內在創意思想的外在表現,可以升華圖形設計的核心意義,達到“意美”的目的,最終實現“形新”和“意美”的完美統一。
作者:崔生國 單位:上海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