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體育
新課程改革對體育課堂教學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為了適應新課程的要求,體育課堂教學應實現以下突破和創新:
一是充分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強調教學與課程的整合。體育教學不只是課程傳遞和接受的過程,更是課程創新與開發的過程;
二是教學的探究性和體驗性。體育教學不應僅是預定教學任務的完成,同時也是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和正確健康意識的樹立過程。體育教學的有效性比較豐富,從新課程的基本要求出發,綜合研究體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分析。
一、教學目標的有效性
教學目標在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標準中占據了核心的位置,起著統領全局的作用。新課程標準下,體育課堂教學目標的本質應包含:價值性,是否符合學生需要,能否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這幾方面的問題。“若使學生在校所學對其個人生活或社會大眾不具價值,甚至反而危害個人和社會,則教學將不具意義。”一些不符合學生真正需要的體育教學目標將使體育課變成“表演課”。公開課上,體育教師為了能夠取得好的“成績”。不考慮學生的需求而進行的講課的課堂便說明了這一點。
二、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教學是教師主導作用學生主體作用結合的過程,在強調教師主導作用時不能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現代教學論認為,多向交流能較大程度地發揮相互作用的潛能,因為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項互動,形成了—個信息交流的立體網絡,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因此教與學的關系是相互作用的關系,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多向互動過程。
三、教學評價的有效性
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發展性評價,對學生的評價內容更加全面。新課程評價不僅重視知識與技能,而且還重視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評價;從過分倚重學業成就轉向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評價中重視學生的學習態度的轉變、重視學習過程和體驗情況、重視方法和技能的掌握、重視學生之間交流與合作、重視動手實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看到自己在發展過程中的長處,增強學習的自信心。通過評價去激勵學生,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從而讓學生不斷嘗到“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