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行政管理論文
一、新時期原有的行政管理水平已經不能適應高水平大學的建設需要
1、高校都重視教學人員的培養和提高,高校的教師有時間和機會隨時都可以去脫產進修學習或攻讀學位,然而卻忽視行政管理人員的培養,特別是人事制度改革以后,高校管理工作人員工作更加繁重,行政管理人員沒有時間和機會進修及培訓。因此,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無法得到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系統培訓,缺乏運用先進的管理方法去思考和科學管理的能力,無法把現代管理知識及技能熟練地應用到日常管理工作中。高校行政管理水平已經不能適應高校建設發展的要求。
2、待遇較低,缺乏科學合理的考核及晉升制度。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在各個高校實行后,對于教學科研人員非常重視,行政管理人員收入與職稱、職務掛鉤。工作性質決定了辦公室工作人員很少有個人的彈性時間,更是沒有獲得額外收入的條件和時間,科研成果和論文很少,職稱評不上去,個人收入相對較低,導致其工作沒有積極性。由于行政管理人員工作業績沒有納入收入分配中,行政管理人員的考核及獎勵制度不夠完善,導致行政管理人員的待遇達不到教師收入的平均水平。高校的考核只有年度考核,每年年末教職員工填寫一個考評表,基本上都是合格。這種形式化的考核方法對每位行政管理人員各項工作的考核不重視,因此不能激發行政管理人員的工作熱情。此外,沒有建立科學完善的干部晉升制度,致使行政管理人員工作積極性不84高,嚴重影響了工作效率。
二、新形勢下完善高校行政管理隊伍建設的策略
1.提高高校管理人員的政治思想素質。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組織部長工作會議上強調,干部要在提高思想政治素質上不斷取得新的進步。高校管理人員的核心因素政治思想素質一定要高。作為高校行政管理人員承擔著“管理育人”的重大責任。因此高校行政管理人員必須要保持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提高為群眾服務的本領。要有正確的政治方向,要有敏銳的政治洞察力,要有愛崗敬業的精神,把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貫徹到院辦公室工作中。要加強法律及法規等方面的學習,有很強的依法行政觀念及能力。要胸懷寬廣、正直熱情、團結互助,保證各項管理工作的落實。
2.健全管理人員的培訓機制,提高業務水平。不學習就要落后,高等院校的管理人員一定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認識到新工作的開始也是新的學習的開始,目前各高校的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新學科專業不斷增加,人才培養模式發生很大變化。因此,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實現管理的科學化及高效化,要求管理人員熟練掌握計算機應用和網絡化管理的知識,還要有教育學、管理學的知識,用專業知識指導管理工作。要通過校內培訓、相互學習與觀摩、校際間交流學習、到院校進修、崗位培訓等途徑,促進政治理論和業務素質的提高。同時,有計劃地選送一些有潛力的管理干部攻讀高一層次學歷,提高管理層次。這樣可以全面提高高校管理干部的業務能力和現代化管理水平,培養出適應高等教育發展和改革需要的管理隊伍。
3.提高服務意識。作為高校管理人員不僅要為本部門做好服務,而且要為高校各個部門和教職員工、學生做好服務。作為高校管理隊伍人員培養良好的服務意識,是強身之道、立身之本。因此,要加強主動服務意識,要有踏實的工作作風和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在工作中要立足本職工作,任勞任怨,并能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大膽創新,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另外,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的地位比較特殊,因此就要求行政管理人員一定要嚴以律己,要廉潔自律,以為高校師生服務為己任。
4.建立健全考核激勵及干部任用機制。建立健全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競爭機制才能在高校改革中取得有益的效果。建立健全考核激勵機制還要盡量在人員配備上相對合理,比如管理人員的學歷、年齡、職務等結構要合理,形成梯度,這樣就能減少競爭中可能產生的摩擦。建立一套合理完善的考核指標、待遇標準和獎勵辦法等。嚴格按照崗位責任制度的要求及條件進行考核,考核嚴格同績效掛鉤,實行多勞多得、優勞優酬的獎勵機制。通過考核實現優勝劣汰,對于那些工作中沒有創新和責任心差、不思進取的管理干部進行精減分流。通過管理工作人員之間的競爭和對他們的激勵,激發其工作積極性。對于工作有創新、業務能力高、業績突出的管理人員進行激勵,使能者居之。建立有效的干部選拔任用機制,將各方面能力強、素質高、掌握科學管理知識的干部選拔到領導崗位。還應該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關心照顧行政管理干部的學習和生活,加強和進一步完善行政管理人員的培養、選拔、激勵機制,制定職級評定和職務晉升等政策,激發其工作熱情,解決其后顧之憂。
三、結語
總之,高校加強行政管理隊伍建設,要改變行政管理工作的傳統觀念,建立健全新的管理體制,改革固有的不合理的工作方法及思路。只有做到提升行政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及現代管理水平,充分發揮其整體決策、計劃、組織和控制職能,盡快建立起一支精干、高效的專業化行政管理隊伍,才能全方位提升高校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
作者:佟穎 單位:遼寧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