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水利建設論文
一、準確把握民生水利三個功能之間的關系
云南農村民生水利是服務農民的生存、生活、發展的水利事業。從這個意義上講,云南農村民生水利有三個功能:一是農民的生存保障;二是農民的生活保障;三是農民的發展保障。其中,保障農民的生存是云南農村民生水利建設最基本的和首要的要求,集中體現在飲水安全。如果水利發展保障不了農民的生存,其他方面的工作都是徒勞的,因為農村水利發展失去了服務的對象———農民。而保障農民生活是高于生存,但又與生存具有緊密聯系的水利事業。生存在一定意義上講是最低的最起碼應該維持的生活水平,即人體本身對水資源的需求是長久不變的。而生活與農民生活習慣、生活方式及生活水平相關并隨之變化,總體上呈一種高需求、高標準的發展態勢。發展保障是為農民的生產活動提供基本保障,保障農民以水資源為生產資料和必要條件來開展的生產活動,與農民的生產活動息息相關。在民生水利建設中,保障農民的生存、生活、發展三個方面的內容是同時推進的,但一旦三方發生矛盾,就需要做出重點有別、先后有序的抉擇。
如干旱發生時,一般先保生存、再保生活,最后才保發展。現實中,我們一般把生存并入生活之中,所以,當三者發生矛盾時,一般“先保人飲,再保生產”,以此來解決水資源短缺和水利服務之不足。現階段,云南農村民生水利仍然滿足不了農民生存、生活、發展的需求,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區域性、季節性水資源短缺;二是水利基礎設施供給不足,水資源利用率低;三是水利服務機制不完善,水資源調配不合理。在這樣的背景下,要充分發揮民生水利在農村發展中的保障功能,關鍵在于加大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同時完善水利服務機制,合理調配水資源,緩解區域性、季節性水資源短缺問題。
二、正確處理民生水利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
云南農村民生水利發展既受制于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也受制于自然地理等因素,尤其是以森林生態系統及水環境為核心的生態因素,因此需要協調處理好兩組關系:民生水利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民生水利與生態建設之間的關系。協調處理好前者的關系,一方面,要求水利發展與農業發展相適應,滿足農業生產用水需求;同時要求水利發展與農業生產結構調整相適應,適應水旱作物種植結構的調整,以及現代農業發展帶來的技術革新。另一方面,水利發展必須服務于農民的生活需求,隨著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對水資源和水利服務的需求而調整,否則,“水利短板”將阻礙云南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反過來,需要根據農村民生水利發展的現實狀況來選擇適宜的產業,否則,農業產業及結構不合理,將打破農村水利服務及水資源分配的平衡,加劇水利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矛盾,導致社會經濟干旱。協調處理好后者的關系,核心在于處理好民生水利建設與森林生態系統建設,以及水環境治理之間的關系。
一般來說,森林覆蓋率越高、森林生態系統越完善,對水資源調節所起的正面作用越大;反之,調節功能將退化,加劇區域性水資源分布的不平衡。因此,需要在水資源充沛時,加快森林生態建設,修復和完善森林生態系統對水資源的調節功能,促進區域間水資源分布的平衡。此外,近年云南主要河流近40%的水體受到嚴重污染,九大高原湖泊中的異龍湖、星云湖、滇池外海、杞麓湖和草海長年處于中度和重度污染狀態,水環境呈惡化趨勢。在農村民生水利建設中,必須跳出水利建設本身,從水環境的戰略高度出發,通過水污染源的清理、水資源循環系統建設,創造一個良好的水環境,促進水資源循環更新。
三、全面把握民生水利建設的基本內容
從現階段云南農村民生水利發展的實際及水利功能出發,農村民生水利建設應“四位一體”。
①防災減災。云南全省每年受旱面積約占播種面積的30%,1/4左右的耕地遭受洪水威脅。無雨旱,有雨澇,旱澇交替頻繁,使人們的生產、生活面臨嚴峻的挑戰。21世紀以來,干旱和洪澇對云南農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較大的影響。2000—2011年的12年間,云南因干旱和洪澇災害造成的損失高達807.94億元,年均損失高達67.33億元,干旱和洪澇災害已經成為影響云南農民生存、生活、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面對這樣的客觀現實,把防災減災放到農村民生水利建設的首要位置,是各級黨委政府關注民生的具體體現。加強水利防災減災體系建設,能夠有效地保障廣大農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使廣大人民群眾面對災害不慌亂、不懼怕;保證農業生產正常、有序進行,確保糧食安全和其他基本農產品有效供給。
②飲水安全。云南農村飲水安全問題突出。首先,水質安全問題仍然突出。許多縣市的部分地區農村飲用水氟化物含量普遍偏高。此外,砷污染在全省呈零星分布,個別縣市污染嚴重。其次,農村飲水困難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徹底解決。云南飲水困難群體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工程性缺水導致飲水困難,主要分布在滇東喀斯特地貌地區,因為水利工程建設難度大,水資源滲漏嚴重,導致工程性蓄水不足及飲水困難。二是資源性缺水和飲水困難。2006—2011年,云南農村因旱導致的飲水困難人口累計高達2193.98萬人,年均有365.66萬人因旱出現飲水困難,占云南農村總人口的10%以上,如果扣除每年600萬以上的外出打工者,飲水困難人口比例接近20%;因旱導致1201.31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年均有200.22萬頭大牲畜因旱出現飲水困難。面對這樣的現實,保障農民生存,改善農民生活,消除飲水引起的健康問題,把飲水安全放在云南農村民生水利建設的優先位置,讓群眾喝上放心水、安全水,是各級黨委政府重民生、保健康,滿足農村群眾基本生活需求的民生工程。
③農田水利。云南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滯后,“雷響田”遍布山區、半山區,靠天吃飯耕地比例大,農業水利化程度僅達到38%,比全國平均水平50%低12個百分點。同時,水資源與耕地等經濟發展要素布局極不匹配,占全省土地面積6%的壩區,集中了2/3的人口和1/3的耕地,但水資源量只有全省的5%。建設農村民生水利要始終把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擺在基礎性地位,滿足農業生產用水和提高農業抵御自然災害能力,促進農業生產和農村發展。
④水能開發與移民安置。云南省境內河流眾多,流域面積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有908條,分屬長江、珠江、紅河、瀾滄江、怒江和伊洛瓦底江六大水系,全省年水資源總量2222億m3,排全國第三位,人均水資源占有量近5000m3,水能開發綜合效益大。合理開發農村水電是充分利用可再生資源優勢、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現實選擇,也是切實解決無電缺電人口的用電問題、改善廣大農民生產生活條件、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重要措施。妥善解決水能開發移民安置問題,是重民生的具體實踐。
現階段,防災減災、飲水安全、農田水利、水能開發與移民安置成為云南農村民生水利建設的主要內容,與保障農民的生存、生活、發展三個功能一致。在“四位一體”的建設內容中,防災減災涉及農民的生存安全,處于首要位置;飲水安全與農民的生存和健康相關,因此處于優先位置。由于地處內陸邊境,漁業不發達,因此,農田水利成為保生產、促發展的基礎性措施,處于基礎性位置。而水能開發與移民安置,是促進區域性農村快速發展,為農民提供生活能源的重要措施,在云南農村民生水利建設中處于重要位置。
作者:崔江紅 單位:云南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