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醫學檢驗論文
傳統培養模式適合于碩士研究生數目不多的情況,而隨著研究生招生規模的擴大,以及研究生的培養涉及課程、臨床工作能力、科研、論文等多方面內容的情況下,單一導師制不利于研究生個性及創造性的發展,特別是在當今知識競爭激烈的時代,單憑個人能力傳授新知識、新技術顯現出很大的弊端和局限性,不能滿足研究生培養多樣化的需要,不能滿足現代社會對高層次人才知識和能力的需求[4]。如今,在傳統培養模式的指導下,醫學檢驗研究生的培養存在兩個極端,要么偏重臨床實用的規范化實驗操作,忽略了科研素質及實驗能力的培養;要么偏重純基礎科學的研究,忽略了臨床技能的培訓。沒有真正對兩方面能力進行綜合培養,導致畢業研究生定位不明確,沒有發揮出碩士研究生應有的作用[5]。隨著檢驗診斷醫學的迅速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檢驗研究生培養模式需要創新和改革。
1.創新培養模式
醫學檢驗研究生創新培養模式主要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1.1研究生培養方向定位明確。
隨著社會分工的越來越細,大部分醫院檢驗科都分設了多個專業領域,主要包括臨床基礎檢驗、臨床血液學檢驗、臨床化學檢驗、臨床免疫學檢驗、臨床微生物學檢驗及臨床輸血檢驗。研究生需選擇以上專業領域中的一個作為主攻方向,在該專業領域中延長輪轉時間、加強培訓,除掌握基本技能外,還需全面、深入研究,力爭成為該專業領域的專家。
1.2實行導師組負責制。
在給每個研究生分配導師的同時,組成一個由幾位老師組成的導師組,分別負責臨床實踐技能、科研實驗技能、科研寫作能力、教學能力的培養,對本學科的所有研究生的學習和科研全權負責。在導師組的指導下,統一調節和調配本學科內的資源,共同制訂研究生的培養計劃,共同指導研究生的學習和科研,最終使所有的研究生在畢業時都能具備一定的臨床實踐和科研能力。另外,為了合理安排研究生培養時間,解決臨床時間和科研時間的沖突,研究生臨床實習期間上午安排在臨床科室進行臨床技能的培訓,下午則安排在實驗室進行科研能力的培養。
1.3研究生其他能力的培養。
除了臨床技能及科研能力的培養之外,研究生還需在英語能力及教學能力等方面得到培養。研究生入學后至少選擇一門英語作為主修科目,在讀期間經過不間斷的學習,要求達到閱讀外文文獻、寫作及交流無障礙。教學能力的培養主要通過督促研究生參加教學培訓及安排研究生任課等方式完成。
2.創新培養模式的優勢
醫學檢驗研究生創新培養模式有利于研究生盡早找到專業主攻方向,因材施教,培養出技能多樣化的研究生,克服了傳統培養模式中研究生培養“一把抓”,專業定位不明確,就業方向不明朗的不足;此外,通過導師組負責制可以發揮組內成員的集體力量。每位導師學有專長,互相之間可以彌補不足,各自負責研究生相關方向能力的培養,顯示出較強的生命力[6]。因為加強了研究生臨床技能、科研能力及綜合能力的培養,畢業研究生不僅能勝任臨床工作也能在開展臨床工作的同時進行科研活動,成為臨床檢驗診斷學專業臨床工作和科學研究的高層次綜合人才,這也彌補了傳統培養中臨床和科研兩極化的不足。
3.創新培養模式的要求
3.1相對于傳統的培養模式,創新模式對培養機構的要求臨床醫學檢驗診斷學碩士研究生創新培養模式初探(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檢驗科,江蘇蘇州215004)何春燕朱雪明馮萍杜鴻秦陳浩顧愛萍展富琴○高教高職研究155更高一些。培養機構需要為每位研究生確定明確的培養目標,統籌合理安排研究生輪轉的時間,選擇能勝任的指導教師組建導師組,制定相應的臨床培訓大綱、考核指標、系統的科研培養計劃和考核要求,建立完善的考核激勵機制。
3.2指導教師資格要求:導師組至少需要三位教師,一位負責臨床技能的培訓,一位負責科研能力的培養,一位負責教學能力、英語能力和其他綜合能力的培養。對于指導教師的資格要求也需要有相應的標準,如臨床帶教教師需要副高級以上職稱,工作時間超過10年以上;科研帶教教師需要副教授以上職稱或具有博士學位,具有豐富的科研工作經驗。
3.3對研究生的要求:實行講座制度,每位研究生每兩周進行一次讀書報告,研究生需根據自己的研究方向選擇一篇較高水平的英文文獻精讀,并制作幻燈片對文獻進行講解。一方面提升研究生自身外文閱讀能力和授課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同科室的其他研究生了解更多的研究進展。實行課題匯報制度:每位研究生每兩周進行一次課題結果匯報,研究生需對兩周內的實驗結果及碰到的實驗問題進行整理和總結,制作幻燈片進行講解。一方面有利于研究生自身科研思路的梳理,另一方面有利于帶教教師了解研究生的科研工作進展,及時地給予指導和幫助。
4.新形勢下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改革
隨著醫學檢驗的發展,如今的碩士研究生培養已經不太能滿足醫學檢驗臨床工作和科研的需求。因此,建議研究生培養時間從3年延長到5年,從碩士培養到碩博連讀。這樣一方面可以縮短博士研究生的培養周期,更緊湊合理地安排培訓,另一方面由于連續不間斷的培訓有利于研究生科研思維的形成、科研能力的加強。畢業后不僅可以在臨床上獨當一面,也可以獨立開展科研活動,促進檢驗學科的長足發展。
作者:何春燕 朱雪明 馮 萍 杜 鴻 秦陳浩 顧愛萍 展富琴 單位: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