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幼兒說對時教師及時進行表揚。天天說,時時說,用不了多久幼兒就能用漢語說一些常見物體的名稱和一些簡單的日常用語了。當然,對于比較內向的孩子,老師要有耐心,要細心,給他們一定時間來適應,即便不張口,但老師和其他幼兒天天說漢語能夠對這些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對于這樣的孩子,要多鼓勵,一旦張口老師應及時給與表揚。
一、選材要適當,以幼兒接觸多、喜聞樂見的為主
例如:在識字課時,要求教師從身邊的事物學起。以“字”延伸來訓練幼兒的漢語表達能力。因為身邊的事物接觸的很多,比較實際易懂易鞏固。如,鞋子、衣服、帽子、碗、杯子、身體部位,孩子馬上能夠看到、摸到、邊說邊摸,接受快、記憶牢,生活中這樣的事物很多,幼兒的詞匯量的掌握能很快增加。幼兒在掌握一定詞匯量時,教師引導幼兒向說句子過渡,在教學中,將一個“字”延伸做組詞造句的訓練。實踐證明,教師經常用一些幼兒易于理解、易于接受的字來組詞造句,既可增加幼兒的知識,又起到培養幼兒語言能力的作用。如“花”請小朋友給“花”字找朋友,并比賽看誰找的朋友多。這下課堂可活躍了。他們積極動腦思考,舉起小手“紅花”“、百花”“、花盆”……再請幼兒說出一些與此有聯系的句子,幼兒積極發言“:我得了一朵小紅花”,“幼兒園里開了很多花”“,窗臺上放了一盆花”,等。這種口頭造句是口語培養的最簡單的形式,由口頭造句開始逐步引導幼兒用一個完整的語句表達。
其次,抓住幼兒興趣特點,多教兒歌、幼兒歌曲。幼兒愛唱、愛跳、愛說,在每一首兒歌、歌曲中教師一定要根據內容、情感來編加動作表情,讓幼兒根據動作表情來理解歌曲、兒歌內容,便于幼兒理解、記憶。通過兒歌、歌曲的學習有利于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變換了學習方式,便于鞏固復習。皮亞杰說過“,游戲就是把真實的東西轉變為兒童想要的東西,從而使他的自我需要得到滿足。他重新生活在他所喜歡的生活中,他解決了所有的一切沖突。尤其是他借助一些虛構的故事來補償和改善世界。”在實踐中,以游戲為途徑,讓游戲成為幼兒成長的階梯。
二、在掌握一定詞匯量后和簡單日常用語,利用多種形式幫住幼兒多聽,多讀、多說,培養了漢語表達能力
首先,利用直觀圖片。根據所學的詞語、漢字等內容,繪制圖片,布置在教室中,讓幼兒在日常生活能隨看隨讀。既激發了幼兒的求知欲望,又能起到復習鞏固的作用。圖片的制作選擇要根據幼兒語言發展不斷變化,要由單一的內容逐漸過渡到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圖片,如:《貓醫生過河》、《金色的房子》、《分蘋果》等。其次,活動過程中以設問來開展,可先讓孩子對畫面有自然性的認識,問一些比較直觀的問題。如“是什么”“、有什么”“、在干什么”“、是什么表情”等對畫面進行綜合判斷,然后運用推想性問題,如“在說什么”“、在想什么”等進一步理解圖片內涵,從而使講述有頭有尾,有情節和過程,孩子說話也逐漸語之有序。
其次,創造漢語表達的條件。幼兒園要給孩子創造表達漢語的機會,來提高幼兒學漢語的積極性。例如:每學期根據每個班的語言的發展水平舉行兒歌、歌曲、講故事等活動來發展幼兒的漢語表達能力,提高學習漢語的積極性。
提高民族幼兒的漢語水平,只要我們的幼兒園、我們的老師在教學方法上多下功夫、多反思、多總結,抓住幼兒學習語言的特點。幾年來為了提高我園孩子的漢語表達能力,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貫徹了直觀性、趣味性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原則,采用了幼兒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使我園民族幼兒漢語學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劉君君 單位:新疆精河縣第一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