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從學生的角度探究高中語文教學的方法
首先,要改變學生對語文的認識。如果說,學習別的課程是為了升學考慮,那么學習語文的目的和作用則要寬泛得多。語文是學生從小就學習的內容,不同時期,語文對學生的意義也各不相同。對于高中學生來說,語文對幫助學生理解其他學科的內涵,提高其他學科的學習效率起著不小的作用。但是很多同學卻將語文與其他學科分離開來,看不到這種聯系,甚至認為語文占據了大量學習其他科目的時間。針對這個問題,教師應該努力改變學生的這種認識,使他們了解學習語文的重要性。
其次,提高學生學習語文課的耐心。語文的學習不是靠惡補可以取得好的成績的,許多學生不肯花費時間學習語文課的其中一個原因,便是語文課不會像學習歷史、政治課那樣,通過一段時間的背誦,可以得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語文知識的提高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靠自己的勤奮取得真正地進步,許多學生對這種日積月累的學習方式沒耐性,覺得是在浪費時間。
此外,還要幫助學生從學習的壓力中解脫出來。高中學生學習壓力之大是有目共睹的。學生對所學的每一門課都心懷壓力、戰戰兢兢,生怕出現偏科情況,因此,學生在學習時總會伴有焦慮、緊張的情緒。在學習語文課時,有些學生上課積極聽講,課下認真做筆記,成績卻始終得不到提高,于是便開始自暴自棄,對語文喪失了興趣,甚至信心。殊不知,語文課的教學和學習方式都應該是藝術性的,不像其他課程,學習只是為了得到新知識,掌握了內容就學到了全部。語文課的學習更多的是需要理解,現在的教育學上,主張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自主學習,通過自己的理解,解釋所學習的內容,而不是單純的灌輸知識。這非常契合語文課的學習,每個人,對文章、詩詞的理解和感悟不同,所學習到的也應是千差萬別的,需要學生放輕松心情,根據教師的引導,得出自己的結論,這種學習狀態下的效果,遠比背負著沉重的心情,死記硬背考試點效果要好得多。
2.改變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占主導地位、起主導作用的還是教師。老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除了負有“傳道、授業、解惑”的責任外,還有義務將這個過程變得更加生動、活潑,使學習壓力越來越大的學生樂于接受。這是現在的教育學觀點對教師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對于教師來說,首先,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語文的正確態度。既要幫助學生克服因語文課無聊而產生的消極怠學的心態;又要防止學生因語文成績遲遲得不到提高,而產生的消極心理;同時很還要注意控制自滿情緒,以為自己有十幾年的學習積累,語文課不用學也可以取得好成績。要幫助學生認識到,學習語文的正確方式是積累。
其次,采用新的學習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采取學生講壇、組織詩詞朗誦等形式,使學生在學習中得到自己的學習感悟,了解語文知識的內涵,充分展示自己的語文天賦和知識儲備,在鼓勵學生再接再厲的同時,還可刺激其他學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使語文課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
3.結語
語文所教授的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語言,學好語文是一個學生做好其他事情的前提。高中是學習和積累知識最重要的階段,其教學成果主要取決于教師、學生之間的互動性和積極性。現代語文教育學觀點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更實際的要求,若教師能夠掌握正確的教育方式,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那么,高中語文的教學將會為其他科目的學習帶來極大的影響,為培養出更優秀、發展更全面的人才做出突出貢獻。
作者:劉超 單位:河南省鄭州市上街實驗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