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醫(yī)學檢驗論文
1教學實驗室“安全態(tài)”的概念
教學實驗室“安全態(tài)”意指實驗室內物件與環(huán)境對于實驗室內活動者沒有生物危害的風險。具體而言,實驗室內不存在活動者可接觸到的生物危害性標本(包括一切信息不明的血液或其他體液)和生物危害性的廢棄物,實驗室操作臺面、設備器具表面以及活動者可能觸及到的其他物體表面無殘留的生物危害物,實驗室內空氣與戶外空氣流通。顯然,教學實驗室“安全態(tài)”并非是實驗室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整齊潔凈態(tài)”。“整齊潔凈態(tài)”并不一定達到教學實驗室“安全態(tài)”。
2實現(xiàn)教學實驗室“安全態(tài)”的必要性
教學實驗室“安全態(tài)”是面向學生開展實踐性教學活動的基礎狀態(tài)。在校生對于生物安全風險的防范意識差,尚無防范職業(yè)暴露的行為習慣,不熟悉實驗室環(huán)境,不知道什么物件能接觸、什么物件不能接觸,加上實驗室活動人數(shù)多,同一時間內學生人數(shù)可達到數(shù)十人,教師難能一對一管理到位,人多手雜,學生很容易在無意識狀態(tài)下暴露于血源性病原體。所以,維持教學實驗室“安全態(tài)”對于在校學生進入實驗室學習而減少生物危害性風險是很有必要的。實現(xiàn)教學前的教學實驗室“安全態(tài)”,或者教學后回歸教學實驗室“安全態(tài)”應該是生物安全防護體系中實驗室管理者的基本工作職責。
3實現(xiàn)教學實驗室“安全態(tài)”的基本策略
3.1將教學實驗室“安全態(tài)”作為實驗室常規(guī)化狀態(tài)
醫(yī)學檢驗技術教學實驗室如同臨床實驗室要按BSL-2進行管理。醫(yī)學檢驗技術教學實驗室設計特點、建筑構造、防護設施、儀器、操作以及操作程序都應該滿足符合BSL-2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應根據(jù)教學實驗室使用功能的多樣性與開放性的特點,將教學實驗室“安全態(tài)”作為實驗室常規(guī)化狀態(tài)。處于教學實驗室“安全態(tài)”的實驗室入口處門上可設置相應提示標志。學校管理者應將實驗室管理者是否維持教學實驗室“安全態(tài)”作為目標管理內容之一。
3.2評估教學實驗室教學活動的風險
任課教師與實驗室管理者根據(jù)教學大綱或教學計劃對教學實驗室開展的教學項目逐一進行生物危害風險評估,主要依據(jù)實驗用生物標本以及所用試劑的風險性,將教學實驗室所開展的實踐性教學活動分為生物危害風險性實驗與生物危害安全性實驗兩大類,有針對性地組織實踐性教學活動。
3.3按照生物安全防護體系的操作程序再建教學實驗室“安全態(tài)”
在兩類實踐性教學活動中,生物危害風險性實驗教學過程會破壞教學實驗室“安全態(tài)”,實驗室管理者必須在教學過程中或實驗課后,按照生物安全程序文件的處理措施,及時地再建教學實驗室“安全態(tài)”,基本程序見圖1。教學實驗室“安全態(tài)”是適應學校醫(yī)學檢驗專業(yè)(或醫(yī)學類)教學實驗室特征的一種特定狀態(tài),符合生物安全的要求,能有效降低學生暴露于血源性病原體的風險,也有利于在安全的條件下充分發(fā)揮教學實驗室的使用功能,提高教育資源的效益。
本文作者:周劍濤、姚堯、丁海峰、夏杰、高原、夏德宜、張靜、張緒利 單位: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醫(yī)藥衛(wèi)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