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銀行金融綜合論文
一、中小銀行同業授信管理問題和難點
當前,盡管部分以城商行、農商行為代表的中小銀行制定了同業業務授信的管理辦法,并試圖將同業業務納入授信管理的范圍,但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未能達到預期效果,其原因可歸納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業務部門授信積極性不高
在同業業務授信問題上,盡管風險管理部門從風險管理條線角度出發,通常認為有必要對同業業務納入統一授信框架進行管理,但業務部門從業務條線角度出發,認為開展同業授信將對發展業務造成不利影響,不愿受到太多限制,積極性不高。之所以產生這種分歧,主要原因是各部門利益訴求不同而導致立場不同,同時,國內金融機構仍處在高度管制狀態,近十年幾乎沒有大規模違約、破產事件,也使得風險管理部門加強同業授信的理由容易受到質疑。
(二)授信的組織架構和流程不適應
在以城商行、農商行為代表的中小銀行,同業授信的前臺部門常習慣了將業務提交分管領導審批同意的模式,缺乏統一授信的意識,一旦增加獨立評審或審批的環節,往往感到業務時效要求難以得到保障。同時,隨著異地分行陸續開業,分行的同業業務(主要是票據業務)也隨之開展,如何總分支三級架構下開展同業業務,也對授信的組織架構和流程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授信工具缺乏
目前,中小銀行對同業授信具備的風險量化工具較少。首先,風險量化工具的使用需要必要的材料,而通常業務部門上報時申報材料隨意性大,且多以難以收集為理由未提供。其次,中小銀行在同業授信風險管理政策、評級工具、風險限額定量工具較為缺乏。盡管一些銀行在審批中引入了不良貸款率等準入標準,以及資產規模等量化指標,但較為單一,無法滿足快速、準確的業務需求。
(四)系統支持不足
由于部分銀行同業授信的IT管理系統的缺乏,很難得到同業授信執行情況的準確數據,評審、審批和授信后管理失去數據支撐,同時也無法滿足業務部門日常需要。
二、部分中小銀行同業授信的實踐與經驗
根據目前中小銀行同業業務授信管理的發展水平,部分中小銀行摸索出了一套適合自身業務發展和風險偏好的授信體系,提供了一定的借鑒作用。
(一)組織架構及業務流程
目前中小銀行在同業授信方面大致上可分為兩類模式。第一種模式為同業業務設置了單獨的業務條線,在調查申報環節由總行資金部或同業部,以及其他相關業務部門負責(有的分支行也有申報權),在授信評審、審批環節通常由總行同業部、風險管理部或專門的授信委員會負責。第二種模式則傾向于將評審環節交由公司業務評審部門,審批環節交由統一的授信審批委員會處理,使得同業業務和公司業務的評審和審批集中管理。此外,有的銀行居于前兩種模式之間,主要是將評審或初審職責交由同業部門或風險部門,或按照授信客戶分類進行不同管理。
(二)授信工具及管理
目前中小銀行常用的同業授信管理工具包括:準入條件、評級、風險限額等。對同業授信管理較為精細的銀行,通常具有較為完善的評級模型,并利用評級數據得到風險限額,對不同的業務品種設定了詳細的風險權重,同時對授信材料的收集要求也相應較高;部分銀行還制定了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加強對同業授信風險暴露的組合管理。為了有效的進行授信審查審批,各銀行均規定了授信的申報材料和報告的格式。從申報材料看,一類是客戶基礎資料,一類是監管機構及外部機構評級。
(三)同業授信管理
在同業授信的授信后管理和調劑方面,較有代表性的做法有兩類,一種類型是交由總行資金部(金融機構部、同業銀行部)管理;另一種類型是交由總行風險部門管理。
(四)系統支持
為了實現對授信的日常管理,條件較好的銀行引入了同業授信的IT管理系統,并將其運用到授信額度的分配、查詢、審批、風險預警和統計等領域。
三、改進中小銀行同業業務授信管理的建議
(一)建立同業授信的共識,明確同業授信的目標
同業授信必須得到參與部門的配合,各部門、總分行之間對同業授信要達成某種程度的共識,并根據共識的程度制定切合銀行實際的同業授信體系。如果缺乏最低程度的共識,同業授信難以順利開展。
(二)組織架構和流程的選擇
如前所述,銀行可以在兩種模式中選擇并有所側重。第一種模式,將同業業務作為和公司業務、個人業務并列的獨立業務條線進行管理。這種模式的優勢是:同業業務的地位得到提升,有利于業務的發展;評審和審批的專業性得到加強,效率較高。劣勢是:對部分中小銀行而言需要對組織框架做較大變動,整合或設立新的審批機構。第二種模式,將評審和審批環節交由公司業務評審部門處理,使得同業業務和公司業務的評審和審批集中管理。這種模式的優勢是:對傳統的組織框架改動較小,短期內操作性較強;評審的獨立性較強。劣勢是:評審和審批的專業性較差,涉及部門較多,授信流程較長;對于審批部門來說,需要承擔較多職能,在業務部門強調業務效率時,可能因無法滿足產生矛盾。實際上,在兩種基本模式中,銀行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靈活選擇適合自身發展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方案。
(三)授信工具的引進
建議中小銀行加強授信和評級客戶資料的收集工作,改進調查報告格式,對需要評級的客戶資料,至少收集基礎資料、財務報表、基本情況介紹、監管評級等。同時,由風險管理部門發布同業授信風險管理政策,明確準入條件、類別風險限額、單戶風險限額、期限政策、不同類型業務風險權重、集中度控制等要素。
(四)改進系統支持
作為一項系統性工作,同業授信的管理需要IT部門在內多部門的協同配合,有必要開發相應的同業授信管理IT模塊,實現對授信的實時查詢和監控。
本文作者:陳喬 單位:重慶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