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企業文化論文
一、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互融與交集
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雖然都有著文化的共同屬性,但在理論、信念、價值觀、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等方面存在著明顯的不同點。首先是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建設主體不同,校園文化的建設主體是師生員工,而企業文化的建設主體是企業員工;校園文化在建設目標上區別于企業文化高職教育的“職業”特性要求,必須是將具有職業屬性,但頗具差異的企業文化引進校園,并與校園文化實現交集甚至發生有效碰撞,產生火花。校園文化要具有不可替代性,就應在校園文化建設和人才培養過程中凸顯校園文化的“職業”性,并與人才培養所需的企業文化與職業能力實現對接。在校園文化建設與人才培養過程中,無論是校園文化理念,校園文化載體在人才培養方案制訂中都需融入企業文化的元素,特別是兩者共需的職業道德、吃苦、敬業、堅毅和團隊協調精神等文化元素,在學校形成一種具有企業和學校雙重文化特征且互融的特色校園文化。
二、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融合在人才培養方案及過程中的主要元素
企業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必將通過一定的途徑和載體來實現,學生對企業文化的吸納主要應通過人才培養方案來保證。除了文化、技能培養外,還必須在職業素質和企業精神等方面用具體的項目和課程來保證。在人才培養方案中,企業管理、職業道德觀、企業精神,核心價值觀,團隊協作能力,工作作風等企業文化的主體內容必須在人才培養中用具體的項目加以實現。
三、實現企業文化融入校園文化的路徑與形式
1.校園文化吸納企業文化元素的方式,學校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實現。我們知道,校企文化的融合傾向性主要是企業文化對校園文化的影響,學校為適應企業需求應主動積極吸納企業文化,特別是以有行業相關背景的主體專業為重點。企業文化向校園的滲透往往具有單向性。學校往往可以通過校企聯合辦學、學生定向培養、產學結合等方式實現企業文化的融入。具體可安排教師到企業參加頂崗鍛煉,參加項目研究,解決企業技術問題等方式來使教師感悟企業文化與精神。教師在學生教育和教學過程中,應主動把企業核心價值理念、管理制度等企業文化主體內容引入到教育教學中去,通過課堂、社會實踐和企業實習等渠道,按照企業的綜合需求,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讓學生在學校就能夠感受到企業文化的熏陶和潛意識的引導,且不斷積累職業能力和素養。要按照企業需求,緊密聯系企業,保證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教學內容與企業的需求協調并行。在措施上可邀請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到學校對學生開展有關企業文化的教育和培養講座活動,聘請企業專家參與學校教學改革活動。在教學活動中組織學生到企業參加工程實踐,真正實現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企業管理理念和教育理念的有機結合與碰撞,促進校園文化建設中企業文化元素的有效融入,真正建設具有企業文化特征的特色校園文化。
2.找準突破口,實現校企文化的真正結合。在校學習期間,學校應以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提高綜合素質為突破口,把企業文化的精髓作為重點實現校企文化的對接。同時主動吸納優秀企業文化加以推廣。如煤礦企業文化的精髓就是把“安全為天“”生命至上”等理念運用于生產經營管理中。再如企業在管理方面還要求人們具有質量意識、服務意識、團結協作能力等理念。所以說校園文化吸納企業文化的落腳點,就是要通過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教育學生熟悉并深刻領會企業文化的精髓,糾正認知上的偏差,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
3.集企業人員和學校師生之智慧,共建特色校園文化。校園文化的形成是歷史的積淀,在歷史的進程中,無論是校訓、校歌,還是校園建筑的布局創意、教室宿舍的文化布置,都要精心設計,充分體現學校精神的文化內涵。在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要善于收集和吸納來自學校師生員工和企業的反饋信息,特別要對有畢業生的企業積極回訪,收集、分析他們的成長經歷和職業的牽引能力。對偏離校園文化建設目標、不符合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行為,適時調整,對有助于校園文化建設、保障學生培養的行為予以加強。同時,校園文化建設需要行業、企業的參與和支持。可誠邀企業人員,特別是校友等為校園文化建設出謀劃策,提出富有企業文化元素的獨特見解。通過對畢業生跟蹤調查了解畢業生對企業文化的適應狀況和企業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建議和意見。
四、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融合對人才培養的作用
將企業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并在人才培養中實施,必將對人才培養的質量產生重要影響。對培養企業所需的人才將會實現有效對接,讓學生自信,企業滿意,效果明顯,作用與意義重大。
1.能夠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增加職場經歷并縮短適應職業崗位的時間周期。現畢業生初次就業率一般較高,但穩定性較差,就業質量低,頻繁跳槽現象嚴重,不管是主動跳槽或是被動跳槽,都說明了畢業生對企業職場環境的不適應。雖然絕大部分畢業生基本能適應企業對職業崗位能力的需要,但是由于缺乏適應企業管理和人際關系溝通的能力和素質,對企業精神和行為文化認識與體會不足,無法在企業的環境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最終,逃離企業或被企業所淘汰。
2.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與好習慣的養成。職業崗位實踐和企業文化對學生的熏陶,是能夠讓學生養成良好職業行為的重要途徑。將企業文化引入校園文化建設,并落實于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中加以實施,在知識與能力培養的同時,把職業素質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過程始終,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含一定企業文化的校園文化來培養和規范學生的思想與行為,使學生逐步了解、習慣和自覺遵守企業對職業的素質要求。
3.提高了高職院校服務地方經濟、服務企業的能力。為行業企業服務、為區域地方經濟建設服務是高職教育的辦學宗旨,它決定了高職學院應該有很強的服務功能。教師必須對企業要有強烈的服務意識,企業文化的融入,既可以使學校的教師學習企業的管理,領悟企業精神與服務理念。由于企業文化的融入,將使學校與企業有更多的溝通和共同語言,對教師參與服務企業將更加有利。
4.搭建了形成高職院校辦學特色的有效平臺。辦學特色是強校之本,職業性是高職院校的特征之一,而職業性又是企業的固有特性,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融合,必將在專業、課程、管理服務等方面辦出特色來,從而形成有特色的校園文化,最終辦出具有特色的高職院校。只有在文化建設上吸收不同類型企業的優秀企業文化才能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園文化。
5.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成為社會有用之才。通過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融合,讓學生直接接觸企業及企業文化,體會企業參與社會競爭的現實,感受優秀企業文化的核心理念、價值觀、企業精神和團隊意識,從而親身感受到專業知識,職業技能在企業安全生產與經營活動中所能發揮的重要作用,體驗企業的競爭壓力與工作職責,激發出學習知識、技能,提高綜合素質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對人才的培養有利于學生成人成才;能夠增強社會適應能力,有利于畢業生就業;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有利于高職生創業。對于探討高職學院如何搞好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制訂人才培養模式提供思路與辦法,為高職學院開展校園文化建設提建議與思路。通過探索有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之路,促使校園文化建設成為提升高職學院的核心競爭力。
本文作者:吳再生、張洪沖 單位: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