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人力資源
在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源具有特殊的經濟價值和廣闊的開發前景,國家間競爭的關鍵是人力資源及其開發水平的競爭。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中國經濟飛速增長,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可與西方發達國家相媲美,但人力資源方面的差距卻日益突出。加入WTO與國際接軌后,對中國的人力資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開發人力資源,使之轉化為人力資本,提高組織競爭力,已經成為當前政府、企業與文化教育界人士的共識。
關于人力資源開發方面的研究,早已引起我國有識之士的重視,自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來,我國學者已經發表了大量論著。然而,關于企事業組織內部人力資源開發方面的研究,卻并不多見。事實表明,企事業組織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人力資源是組織因素中的核心與競爭優勢所在。因此,深入研究企事業組織人力資源開發的問題,對于當前中國經濟的發展具有緊迫性和關鍵性。蕭鳴政教授的《人力資源開發學———開發組織內人力資源的理論與方法》一書(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是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人力資源開發的理論與方法”的成果,它是作者十年來研究人力資源開發問題的系統總結與拓展,填補了目前我國對組織內人力資源開發理論與方法研究的空白,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和實踐指導意義。
《人力資源開發學———開發組織內人力資源的理論與方法》是一部系統闡述組織內人力資源開發理論與方法的學術專著,包括基礎理論、開發對象與方法技術三個部分。作為一個新領域的開辟,第一部分“基礎理論”,在評介了國內外14種人力資源開發定義的基礎上,探討了人力資源開發的概念、類型、特點、作用與功能,指出了人力資源開發學的研究對象與方法,闡述了什么是人力資源,人力資源具有什么樣的屬性、作用、結構及其表現形態,并系統論述了人力資源開發的動力原理、素質原理、實踐理論和主要學科基礎,為以后該領域的進一步研究和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第二部分“開發對象”,主要回答了人力資源開發主要開發什么。在借鑒日本和西方心理學的一些案例與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作者指出,人力資源開發的基本對象是人員素質,包括品德、智力、技能、能力、潛能與其他心理素質;人力資源開發的具體對象是職業資格,并分析了品德素質、體力健康和文化科學素質在職業資格中發揮的作用。第三部分“方法技術”,是該書最具實踐操作性的部分。這部分吸收了國內外的各種實用技術和方法,以圖表的形式介紹了人力資源開發的程序、過程、模型和實例,讓人一目了然。作者首先提出了人力資源開發的系統觀,構建了相對人力資源形成過程與基本結構的三個開發系統工程:全過程的終身開發模式、素質結構的綜合開發模式和系統化人力資源開發模式;然后,作者從人力資源配置使用的角度分析了組織內人力資源開發的各種具體形式,并且圍繞職業資格這個對象點,分別從員工自我、職業發展與組織管理等三個不同角度,分析了人力資源開發的各種具體方法和途徑。接下來,作者從人力資源客體的角度,對新員工、老員工和主管人員的開發方法進行了系統詳細的分析與概括,闡述了支持人力資源開發過程及其方法的各種技術,這對我國企事業組織進行人力資源開發的具體操作,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關于組織人力資源開發問題的理論性研究,在我國還剛剛開始。雖然本書的研究填補了當前的空白,但也有不足之處,個別地方的表述有待進一步改進,如“開發對象”篇內容略顯不足;“方法技術”篇應該多增加一些案例。
總之,《人力資源開發學———開發組織內人力資源的理論與方法》觀點新穎獨到,內容豐富系統,結構完整,圖表具體,是一本集理論性、應用性和操作性于一體的高水平學術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