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美術
當今社會科技的發達,新技術的廣泛應用以及現代化教育手段的不斷更新,使得多媒體教學進入美術課堂成為必然。美術教學的主要任務是教給學生基本的美術知識和技能,同時讓學生有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意識。而多媒體計算機技術作為一種新的輔助教學手段,利用圖象、聲音、文字、動畫等各種功能,就可以吸引學生,讓學生迅速融入情境進而發現、聯想、模仿、創作,從而提高繪畫技能,而且能使課堂教學效率大大提高,提升了美術教學的質量。
一、巧設懸念,激發興趣
“興趣是求知的源泉,學習的動力”。對于學生來說,興趣是學習的最大動力,而多媒體課件的運用則正是這樣一個可以充分激發學生興趣的魔杖。利用多媒體課件巧妙地設置疑問和懸念,能夠極大地喚起學生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對即將開始的學習過程充滿期待和熱情。
運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繪畫興趣。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給予學生大量感性材料的支持,使學生容易理解知識并對其產生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如在上《色彩感覺》一課時,老師可以先給很多種不同的顏色,讓學生自己先選色后填入,讓大家在涂色游戲中感受色彩的冷暖,然后讓學生討論哪些是暖色,哪些是冷色,在不同的環境中有沒有發生什么不同的變化。涂色游戲可讓學生直接地在電腦上操作、繪制,將圖片、音樂、色彩直接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達到一般課堂所收不到的效果,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提高了教學效率和質量。多媒體課件的直接運用,可以使學生把自己的東西充分地表達在畫面上,可以在電腦上進行繪畫、上色等等,比在畫紙上畫靈活性高出很多倍,也快了很多倍。
二、直觀演示,優化教學過去要上好一堂美術課,教師需要搜集大量的圖片、幻燈片或錄像帶,并且在講課時需要大量的口頭講解。因此,本來應該非常生動直觀的美術課,變得非常乏味,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興趣。而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美術課的教學效果就大為改觀。如教《豐富多彩的線》這一課時,我首先拍攝了建筑上的直線、馬路上的線、花圃的紋路、毛衣上的曲線等,讓學生感受到線存在著我們的身邊。再通過聽音樂在電腦上畫出各種形狀的線,然后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感受到線條不僅能看到,還能聽到,這時并告訴學生“讓線條自由地跳舞”,學生都踴躍地發言:自由發現了哪些線,如何讓線條跳舞,并讓學生把各種線條組織起來,讓學生充分了解我們的美術作品是怎么用這些線勾畫出來的;在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同時,也促進了其對概念的了解。
在課堂上我發現有一些教學內容學生們理解起來有困難。比如在講《漫畫像》一課時,學生們不能正確地理解“漫畫”的意思,如果教師只簡單地用“變形”“夸張”這些較抽象的詞來向學生解釋,會顯得蒼白無力,我在課件中將創作人像漫畫的過程一步步地表現出來,讓學生看到了夸張變形的整個演變過程。這樣學生畫起來就容易多了。
三、開闊視野,升華情感應用多媒體技術將音樂融入課堂,有利于誘發學生良好的情緒和喚起學生的情感。良好的學習情緒在課堂教學中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學生對感興趣的事物總會投入積極的情緒,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夠激發這種情感。多媒體技術可以將音樂融入美術教學課堂,音樂是流動的,它與美術具有天然內在的聯系。自古以來,音樂家因畫作曲,美術家因曲作畫的事例舉不勝舉。音樂有一個重要特征———情感特征。音樂具有情感性,情感具有感染力。相對于美術作品而言,音樂更容易打動人,更容易引起情感共鳴。如在欣賞范寬的中國畫作品《溪山行旅圖》,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課件以古箏名曲《高山流水》作為背景音樂。
作品那種巍峨、崇高的意境,隨著音樂《高山流水》時而平緩、時而激越、時而悠遠、時而高昂的旋律而變化。再加上教師用語言來描述作品中那種巍峨、崇高的意境,使學生更深刻地認識作品中所表現的事物的本質、真理,體會作者的意境和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雖然多媒體教學的出現,確實推進了美術課堂教學的改革,彌補了傳統教學的很多不足之處。比如說上美術欣賞課,課文中提到的中國名畫、世界名畫,以前只能靠書本上的一些圖片和教師的乏味的講解。有了多媒體之后,教師可以從網上找到和課本相關的圖片,還有作者的背景資料,做成課件,讓學生在課內欣賞。課后,學生也可以自己上網查找相關資料,延伸課堂教學。但是現在的美術課許多教師用多媒體代替了自己的手繪,將手繪示范完全棄之不理。有了多媒體后,教師是否就不用手繪示范了?
總之,不管多媒體的功能多么先進,它也只是教師手上的一個教學工具、一個幫手,它永遠也代替不了教師自己的創造性勞動。因為我們知道美術課包括的內容很多,如:手工制作、繪畫等等,這些都是電腦代替不了的,我們更不能因為多媒體而忽視了學生基本功的訓練。因此,我們作為美術老師應該正確地利用多媒體,揚長避短,讓多媒體為我們的教學服務,從而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