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財務管理
河南省南召縣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公共財政體制框架的要求,結合本縣實際,抓住農村稅費改革的有利時機,積極開展鄉鎮財政收支改革。他們通過實踐創新,尋找到了一條鄉鎮財務管理和村級財務管理的新路子。全縣16個鄉鎮普遍建立了會計服務中心,實行了“鄉財統管、村賬鄉管”二管合一,合署辦公的管理新模式,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基本模式
“鄉財統管、村賬鄉管”的基本模式就是以建立鄉鎮會計服務中心為載體,把鄉鎮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的統管工作和行政村財務的村賬鄉管工作結合起來進行,實行二管合一,合署辦公。即在管理中使用一套人馬,一套設備,一個辦公場所,一個管理方式,一套管理制度,集中為鄉鎮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和村級財務管理提供服務。鄉鎮會計服務中心,隸屬鄉鎮財政所,由1名主任,1名總會計、2─3名統管會計、1名資金會計組成。一般情況由財政所長兼任中心主任,預算會計兼任總會計,預算外會計和農稅會計兼統管會計,財政所經費會計兼任資金會計,組成與財政所業務相聯的工作隊伍。
全縣16個鄉鎮按統一要求配置設備和財務軟件,統一采用電算化微機管理、微機記賬、微機核算,每個鄉鎮一般由4─5臺微機組成,統一在鄉鎮政府領導下,縣財政局業務指導下開展工作。
基本做法
(一)實行四個統一
1.統一組織。縣局統一對全縣16個鄉鎮的“鄉財統管、村賬鄉管”兩管合一、合署辦公工作進行組織,縣里成立了領導小組,財政局成立了辦公室,專門領導組織這一工作的開展。
2.統一標準。總體要求是高標準、規范化運作,按照縣級會計中心的標準建立鄉級會計中心。起點要高,軟件設計要有前瞻性,硬件配置跟上時代步伐。
3.統一培訓。全縣共分三期對16個鄉鎮的微機操作員進行實踐培訓。
4.統一實施。實行典型引路,分步實施,建立激勵機制,實行以獎代補,充分調動鄉鎮政府和財政部門的工作積極性。
(二)做到五個結合
1.鄉財統管工作與村賬鄉管工作相結合。把各個行政村視為一個統管單位,在會計服務中心設立村賬鄉管窗口,專門為村級財務結算服務。在軟件上,根據村級財務特點和集體經濟會計要求進行設計,在工作中單獨核算,滿足村級財務需要。
2.財政業務工作與鄉鎮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和村級財務工作相結合。把鄉鎮財政預算內外及農稅的工作和鄉財統管、村賬鄉管工作更好地聯系在一起。在農業稅征收中,及時收繳農業稅附加,及時將農業稅附加劃入預算外村級收入專戶中,將農業稅正稅劃入預算內國庫專戶中,有力地促進了各項工作的開展。
3.財政工作與農村稅費改革工作相結合。
4.會計工作與社會效應相結合。鄉鎮會計服務中心的建立把財政與鄉村各單位聯系在一起,同時,也與廣大群眾聯在一起。鄉鎮會計服務中心定期按要求向廣大干群公開財務情況,減少了群眾顧慮,緩解了干群關系,促進了基層穩定、起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5.會計服務中心與農村稅收服務中心建設相結合。實行合署辦公,形成“三合一”,達到資源共享,人員共享,辦公條件共享的目的,這不僅節約了人財物,更有利于集中拳頭辦大事。
運行方式
在建設鄉鎮會計服務中心,推行鄉財統管和村賬鄉管的工作中,他們主要堅持“五不變”,采取“兩取消”、“三改變”、“四統一”的方式進行運作。
1.堅持“五不變”。就是堅持資產所有權不變,資產使用權不變,財務審批權不變,獨立的核算單位不變,財務管理體制不變。
2.“兩取消”。一是取消鄉鎮直屬行政事業單位和行政原有的會計機構和會計崗位,由各單位指定一名報賬員,具體辦理經費申領、資金收付、票據領購、備用金手續傳遞和登記會計臺賬等。二是取消鄉鎮直屬行政事業單位和行政村的原有銀行賬戶,原賬戶存款余額一律劃轉新成立的鄉鎮會計結算中心基本賬戶管理。
3.“三改變”。一改資金管理方式,由各單位多個賬戶資金分散管理,改為鄉鎮會計服務中心單一賬戶集中管理資金。二改資金支付方式。各單位申領的財政預算資金由國庫撥入鄉鎮會計服務中心基本賬戶,各單位各項收入包括各行政村農業稅附加收入,按期報鄉鎮會計服務中心登記入賬,日常支出由鄉鎮會計服務中心核定備用金,報賬員到中心辦理報賬手續。三改會計檔案管理辦法。各單位會計檔案集中到鄉鎮服務中心保管、編目、立卷、歸檔。
4.“四統一”。一是統一制度。全面落實和統一財務決算、資金管理、財務審批、收支結報、票證管理等各方面的制度。二是統一審核。鄉鎮直屬行政事業單位和行政村的財務收支及原始憑證履行相關手續后,報中心審核。對符合規定的票據憑證按規定記賬;對手續不全的,要退回重新補辦;對難以確定的問題,要及時提交有關部門審定;對違反財務制度的不予辦理,并責令其糾正。三是統一記賬。報賬員要定期到中心報賬,由中心統一記賬,按照會計制度和有關要求定期編制報表。四是統一建檔。中心要統一管理會計檔案,確保會計檔案的規范有序、完整無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