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法制教育論文
法制理論教育教學平臺
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曾言:“加強法制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進行教育,根本問題是教育人。”學習法律知識,進行法制教育,使大學生成為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不僅是大學教育的主要任務之一,也是建設法制社會的根本需求。開展法制教育工作是一項宏大、復雜而艱巨的系統工程,面對思維活躍、個性迥異的當代大學生,面對法律意識薄弱與法制觀念淡薄的大學生,開展法制教育工作大有必要。高校應通過以下途徑構建法制教育教學之平臺:利用思政課這一理論教學平臺向學生系統傳授與普及法律知識,讓學生明白依法治國的重要性。思政課不僅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教學的主要陣地,也是對學生進行普法教育的主渠道。通過這一渠道向學生普及法律知識,講授法律理論,進行法制教育,使學生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我、維護權益、做守法公民,應是思政課的重中之重。利用專業課對大學生系統講授行業專業法規,把專業教育教學與職業道德教育,技能培訓與法制教育緊密結合起來。高校開設的專業課、技術基礎課與實習實訓課,在向大學生傳授專業技能知識的同時,也擔當著提高法律素養、普及法律知識、培育守法公民之重任,肩負著培育和塑造具有健全人格與優秀法制素養的守法公民的歷史使命。通過主題班會這一途徑,開展各種形式多樣獨具特色的法制教育活動,把學生日常管理與法制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利用學生身邊的事例進行現身說法,結合社會上發生的重大案件開展法制教育,開辟靈活多樣的法制教育新平臺,應是對大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
法制實踐教育教學平臺
理論是灰色的,只有同活生生的現實生活相結合,才能煥發出無窮魅力。法制教育的目的與宗旨也是服務大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重在踐行。黨中央極為重視德育課的實踐活動,每年為大學生提供人均20元的實踐經費,這其中就包括大學生法制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一是課內法制實踐教育教學平臺。現今各高校皆開設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在此課程的講授中,各高校要依托課堂,開辟多種課堂法制實踐教學活動,搭建法制教育平臺,加強師生互動,從而提升大學生的法律素養,培養守法公民。這些課內法制實踐教育教學平臺及其活動主要包括:模擬法庭、法制辯論會、普法情景劇。二是校外法制實踐教育教學平臺。校外法制教育教學實踐是大學生校內法制理論教育教學及其實踐的延伸與有益補充,大學生的法制教育活動一要同校外職業技能教育培訓基地相結合,二要同校外法制教育基地相結合,依靠體驗式教育教學,使學生身臨其境,提升法律素養,培育法制精神。三是加強同地方法院合作,共建高校法制教育平臺。有條件的高校,可采取“走出去”與“請進來”兩種辦法,既可以組織學生旁聽法庭審判,也可創造條件建立流動法庭,力爭法院將法庭設在高校,以讓更多的學生進入巡回流動法庭接受法制教育,感受法律之威嚴。
二課活動法制教育教學平臺
大學生二課活動是高校教育教學的延伸,也是大學生法制教育活動的有益補充。利用獨具特色形式多樣的二課活動,構建多渠道的二課活動平臺,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法制教育活動,寓教于樂,寓“法”于教,在歡聲笑語之中對大學生進行法制熏陶,從而提升大學生的法律素養與法制意識,應是大學生法制教育的另一個重要平臺。一是通過高校舉辦的迎新生晚會、新年晚會等各種大型文藝晚會,利用歌曲、小品、相聲、話劇等多種藝術形式,結合大學生自身生活特點,從生活中采集素材,編寫演出反映大學生生活的法制劇目,對大學生進行普法宣傳教育。二是利用各種校園廣播、電視電影、多媒體以及專欄板報,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法制教育。要把普法教育同校園文化建設結合起來,把法制教育同公寓文化建設與教室美化結合起來,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法制教育教學育人環境,使得高校法制教育深入人心,有序展開。三是以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4.26知識產權日、11.9消防日等特殊的紀念日為契機,對大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教學的專題宣傳與普法教育,普及大學生的法制知識,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涵養。
社會法制教育教學平臺
社會是一個大舞臺與大熔爐,也是大學生法制教育教學的好場所。大學生只有走出書齋,融入社會,感同身受,接受洗禮,把大學生法制教育與社會法制教育實踐相結合,才能使大學生法制教育相得益彰。一是同地方法院密切聯系,共建高校德育法制基地。采取“走出去”的辦法,同地方法院共建法制教育基地,走出課堂,進入法庭,定期旁聽與觀摩法庭審判,感受法律的威嚴。二是同監獄、勞改所、少管所建立法制教育教學基地,定期參觀,現身說法,凈化心靈,接受熏陶。三是積極參與社會大型法制教育實踐活動,讓大學生在社會這個舞臺上增長見識,接受法制教育。(本文作者:屈克林 單位: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