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文化理論論文
本文作者:俞磊 王宗殿 楊松濤 黃志斌 單位:安徽中醫學院醫藥信息工程學院 合肥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為了遞進實現三大和諧,須在客觀上明確協合標準,并且在主觀上將協合標準轉化為正確處理自然系統、社會系統、人與自然系統等諸關系的思路.美化是反映系統和諧實踐方略的理念“.美化”是最優化,同時,又旨在形成良好的自然生態(自然美)和人文生態(社會美、心靈美),因而也是生態化[3-4].美化既包括客觀世界又包括主觀世界.美化客觀世界是美化主觀世界的前提,美化主觀世界是美化客觀世界的保證,兩者互為前提,無論從何啟動,終將兩者協同.一提到計算機,幾乎所有的人都會想起軟件.的確如此,因為計算機軟件與現代人類工作生活息息相關.下面,我們就談一談和諧、協合和美化三大基本理念在計算機軟件開發中的運用.有過軟件開發經驗的人都知道,進行軟件開發之前,首先要進行可行性分析,包括技術、經濟、法律、風險評估等方面,只有利大于弊才有開發的必要.
軟件開發出來后若從方方面面因素考慮都十分滿意雖然不太現實,但至少該要在大家接受的范圍之內,這實際上就是一種“和諧”.確定開發計劃后,就要進行調研和需求分析,明確所要開發的軟件去解決什么問題,滿足什么需要,以便能讓使用這套軟件的潛在客戶群都認為此套軟件可用可行.就拿大家現在熟悉的各行業管理信息系統MIS來說,一般員工、中層管理人員、高級管理人員和公司決策人員的具體需求是不一樣的,開發出的MIS要能全部滿足上述人員的所有需求,這才算是一套成功的軟件.所以有必要進行調研和需求分析,這就是一種“協和”,往往在這上面所用的時間不比軟件的真正開發時間短.當軟件開發出來后,開發者會讓客戶試用一下,覺得哪些地方使用不方便,或者是哪些地方應該怎么樣才是客戶所希望的,這都是非常寶貴的意見,開發者會根據這些反饋來的意見對開發出最初版本軟件進行改進,以最大限度的滿足客戶要求,這就是“美化”.
和生原理及其在人與計算機關系中的運用和生原理概括反映了自然系統、社會系統、人與自然系統中最基本的本然性客觀法則———和異生物,即異質沖突的和諧化過程催生萬物,并使萬物生機勃勃[5].萬物因和而生,因為事物本身在和諧中誕生,環境之和是其中事物生生的條件,同時“和”也使萬物生機勃勃.和生是異質沖突的解決,并不排斥異質沖突,但也不停留于異質沖突,它強調通過協合來解決異質沖突,生成新生命、新事物.和生是異質沖突、協合、新生這三階段過程的真理性顯現.和生過程中,異質沖突的解決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可能是沖突各方的平等粘接,可能是有關方面的地位顛倒或一方消解另一方,可能是各方共同消亡形成新的異質協合的和諧體.計算機是一個新興的事物,給人類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的功能已涉及到信息處理、數據分析、聯機上網、娛樂、繪圖等多方面.人類需要計算機去做他們不想做或難以做到的事,但只有人去操作計算機才能實現.計算機和人不能互相取代,只有人和計算機和平共處,才能實現全人類的和諧進步.運用和生理論解釋,就是異質沖突的解決方式是人和計算機這兩個沖突方的平等粘接,而不是有關方面的地位顛倒或一方消解另一方,或者是各方共同消亡形成新的異質協合的和諧體.
和立原理就是指主體努力使自己的行為有利于自然系統、社會系統和人與自然系統諸要素的同存共生、協同進化,包括共處、和達、智愛三大基本規范[5].人類需要共處,事實上,人與自然、社會、心靈、文明,都處在各種形式的共處之中,并在共處中生產與生活.共處要講原則,共處規范是生存權平等的體現,其基本原則就是生存權的平等性.共處要有規則,在人與自然生態環境系統中,人是主動的子系統,“游戲規則”是人類去自我設定、自我遵守.針對自然系統而言,和達規范要求人們既承認人類的價值,也發掘大自然的價值,既承認人類的權利,也賦予自然的生態權利,依據“協同性”來約束自己,并根據與自然相互作用的反饋信息來設定生態穩態的目標,調控人與自然以及自然物之間生態關系的發展方向.共處、和達規范的基礎和核心是智愛,即建立在理性思考,把握客觀必然性基礎之上的對自然、他人、社會和人類的關愛.
和立原理也適用于人與計算機的關系上,下面分別從共處、和達、智愛三大基本規范來具體的談一談.首先人與計算機要和平共處,互相不能取代,這點在和立原理中已作了分析.很難想象當今的社會沒有電腦人類的生活將倒退到何種地步,但無論如何計算機也取代不了人類的智能決策.其次人與計算機要和達,要發揮雙方各自的優勢.還拿MIS而言,它給其所在行業業務的展開與執行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可對產生的業務數據進行全方位的詳細分析,挖掘出許多有用的信息,但最終的決策還是由人來決定.因為MIS中的業務數據都是客觀的,而社會這一環境下有很多主觀因素,要想做出適當的決策需要綜合考慮主客觀等多種因素,主觀方面只有人能知曉,所以最終的決策是由人來決定.但MIS中的業務數據可為人做出正確合適的決策提供客觀方面的依據,這就充分發揮了雙方的優勢,也就是“和達”.智愛方面,就人與計算機關系而言,主要體現在不要排斥對方,不光是計算機,還有其他的新興事物,要從客觀的角度,理性、辯證的來分析某一新事物的利與弊,而不能盲目的說好還是不好.
客體的和諧狀態引起主體的怡然性體驗,便是主客體相統一的和樂效應.和樂是“和諧”價值的真正實現,本質上是審美之樂,不僅體現了主客體的統一,而且托載了事實與價值的統一[5].因為作為客體美的現實的和諧狀態是一種事實,是客觀存在的和諧事物、事件和過程,能引起主體的怡然性體驗,說明它能滿足主體的審美需要,是一種價值,反映了人的需要以及人需要的滿足“.客體事實美—主體價值美—事實與價值統一美”構成了和樂的審美過程.在人與計算機的關系上,也要“和樂”,雙方都要意識到彼此的優勢.與以前的工作生活狀態相比,人能意識到計算機給自己的工作生活帶來了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豐富了娛樂生活,這本身就是一種快樂積極的體驗.
本文在簡單介紹綠色和諧文化理論基本內容的基礎上,聯系計算機軟件開發流程分析了和諧、協合和美化三大基本理念的具體運用,并結合人與計算機的相互關系,探討了和生、和立、和樂三大基本原理的具體運用.總之,綠色和諧文化這一新興理論博大精深,對我們日常工作生活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值得今后進一步的研究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