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旅游類論文
本文作者:肖樹青 單位: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學院副教授
從新生入校開始的認知實習(包括企業參觀、專家講座、職業化社團活動、學生周末實踐等),到二年級的校內頂崗實習、技能大賽、現場教學等均如此。第三學年的頂崗實習與就業推薦也優先滿足集團發展需要。適應銀座旅游集團崗位需求,確定相關專業培養定位。校企雙方共同研討行業發展動態、以銀座旅游集團為代表的旅游企業人才需求狀況和崗位分布,并在此基礎上確定旅游管理學院旅游類專業人才培養的定位。如旅游管理專業確定為督導級管理人才、烹飪工藝與營養專業確定為烹飪主廚、廚政管理人才等。進行“崗位職業能力導向”的課程開發。包括旅游集團高管及一線技術能手在內的旅游管理學院專業建設委員會專家對旅游集團主要業態所涉及之崗位群的職業能力和關鍵能力進行了分析。職業能力是指完成主要旅游相關工作任務所應具備的專門技術能力;關鍵能力又包括學習能力、工作能力、創新思維的能力等。企業需求是校企課程的依據,根據現代旅游行業發展的趨勢,把銀座旅游集團有關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加以選擇提煉,由此確定課程和方案,通過這一技術路徑開發的課程更具有針對性、實用性和前瞻性,更具有企業個性和職業特色。引入企業標準,并轉化為課程標準。銀座旅游集團擁有多家全國知名旅游企業,山東旅游公司入選“2010年度全國百強旅行社”,排名第十四。銀座旅游集團連續四年榮獲“中國最具規模的30家飯店管理公司(集團)”稱號,排名第十八位。我們認為,銀座旅游集團的企業標準代表了行業發展的較高水平,完全可以引入學校,轉化為各專業課程的課程標準,成為學校人才培養的重要資源。我們從崗位或崗位群的能力要求出發,邀請企業管理層與學院專業建設委員會一起進行專業設置和課程規劃,從而保證課程的設置既符合教育發展規律也滿足企業發展需求。
學校充分發揮行業辦學優勢和行業、專業對接的有利條件,著力在以下幾個方面與銀座旅游集團開展深度合作、構建課程體系實施環境。與銀座旅游集團所屬山東旅游有限公司、索菲特銀座大飯店、銀座希爾頓酒店等建立了緊密合作,建立了穩固的實習就業及人才培養基地。聘請集團企業高管擔任專業建設委員會委員、講座教授,聘請管理專家、技術能手為客座講師,建立穩定優質的兼職教師隊伍。組建銀座旅游店長班、星級酒店基層管理人才后備班等,并從人才培養方案制定開始就形成校企聯合培養機制,以服務集團產業發展。學院每年在旅游集團所屬企業召開專業建設論證會、頂崗實習管理現場會等。學院連續多年承辦銀座旅游集團技能大賽,并為集團提供技術咨詢及培訓等服務。引進銀座旅游集團人才、技術和管理標準,校企共建“三真”(真實職業環境、真實職業任務、真實職業崗位)校內實訓條件。利用集團資源,每年選派教師到集團企業掛職鍛煉增加企業經驗。近兩年已選派5名專業教師到旅游集團所屬企業擔任前廳經理、人事經理等職務,提高教師技能水平、提升教師雙師素質。作為旅游集團母公司的魯商集團專門出臺了《集團所屬企業與學校雙向掛職制度》。開展彈性頂崗實習和訂單培養,適應旅游集團企業經營需要。彈性化的頂崗實習和訂單培養是解決學生就業,緩解企業后顧之憂的兩種重要途徑。通過彈性化的頂崗實習,既解決了企業在經營旺季用工問題,又為學生解決了頂崗實習單位,實現了企業、學生、學校三贏。2010年世博會期間,旅游管理專業10余名學生在山東旅游公司進行頂崗實習,既解了企業的燃眉之急,又使學生經歷了真實旅游業務的鍛煉。訂單培養能夠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又能夠為學生提供優質就業崗位。2010年學院因應旅游公司需求,校企合作開辦了“銀座旅游店長班”,由旅游公司為學生提供定制化課程,并依托校企合建的“銀座旅游商院營業部”開展真實業務實訓。
魯商集團積極參與高職教育,探索機制創新。魯商集團高度重視高職教育,旗下產業與山東商職學院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成功探索了股份制辦學,實踐了校企合作育人模式。魯商集團下屬企業———山東福瑞達醫藥集團與山東商職學院合作共建了福瑞達生物工程學院,山東福瑞達醫藥集團投資680萬元,并提供獎助學金200萬元。校企雙方成立理事會,確定辦學規劃和辦學章程,設立教育教學管理機構,共同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開發課程,培養教師隊伍,建設實習實訓基地等。近幾年,校企合作編寫工學結合教材13本。旅游管理類專業正在與銀座旅游集團進行類似探索。將校企合作納入魯商集團考核指標。魯商集團作為學校舉辦方和銀座旅游集團母公司,將建立集團內“校企合作長效機制,實現校企雙贏”作為重要目標。并具體規劃若干考核指標,包括:所屬院校為集團內企業培養學生的人數;集團內專家為所屬學校提供講座和課程的質量;學校專家為集團內企業開展培訓的情況等。通過考核指標的確立,促進了包括旅游集團在內相關產業與院校開展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積極性。
構建一整套人才培養的管理監控體系。依托行業的校企合作育人是一項多主體的復雜的系統工程,為確保其有效運行,就必須建立一整套監控體系。以管理難點之一的企業頂崗實訓為例加以說明。旅游管理學院與旅游集團成立校企結合的實踐教學管理委員會,包括校企雙方管理人員、學校專職教師和由企業一線技術骨干人員和中層管理人員組成的兼職教師隊伍。同時加強各環節制度建設,制定實施了《旅行社管理方向校內實訓指導手冊》《飯店管理方向校內工學結合指導手冊》等校內管理制度和《旅游管理專業畢業頂崗實習指導手冊》《旅游管理專業外置課程教學管理細則》等校外教學管理制度,使“教學—經營一體化”人才培養的各環節都有章可循。實施嚴格的過程管理和評價機制。實踐教學實行“定單位、定崗位、定專業指導教師、定企業指導教師”的“四定”管理,嚴格落實有關管理制度。建立“學生、企業指導教師、實習所在單位、專業指導教師、教學院系”五位一體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激勵學生以積極態度完成實踐教學,達到“培養職業意識、提高工作技能、強化綜合素質”的實踐教學目標。對管理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反饋處理,促進實踐教學管理質量的不斷提升。
依托行業辦學,發揮校企雙方同屬國有大型企業集團、合作緊密的優勢,經過多年的積極探索,旅游管理學院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顯著提升,在國內外多次大賽中獲獎,如在山東省首屆線路大賽中,有2項作品獲獎并入選山東旅游“百條精品線”;榮獲全國首屆高等院校烹飪技能大賽銀獎、中華金廚獎,全國三文魚大賽中獲山東省第一名,第三屆高等院校烹飪技能大賽獲五項金獎等。總體而言,校企合作育人對于校企雙方都有利益滿足點。對于旅游集團及其所屬企業,可培養出符合企業經營需要、對企業忠誠度高的高端技能型旅游人才;對于旅游管理學院而言,則為實現“校企雙主體育人”提供了包括基于崗位需求、職業能力導向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生產性實踐教學條件、“雙師”結構師資隊伍等保障,最終培養出“適銷對路”的旅游管理相關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