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英語論文
本文作者:陶培娟 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第三中學
變革師生交往方式是開展和諧教育的關鍵
提問是英語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教學方法之一。如果教師總是用命令式的語氣進行生硬的提問(如:Tellmetheanswer!)或對學生的提問做出生硬的回答(如:No,you'rewrong.),學生在情感上會與教師拉開距離,教師顯得缺乏親和力。因而,學生往往表現出一味地從眾與退縮的狀態,在今后的課堂中將很少有學生主動回答問題。在這種課堂方式下,交際英語是無法形成的,更不用說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了。從生態角度來看,教師提出問題時要能夠激發學生對問題的興趣,體現出教師對學生的期待。例如問:Canyousaysomethingaboutyourlifestyle?其聲調表情都要像問話,而不應是審問。學生回答時,教師可適時運用鼓勵性語言(如:Don'tbenervous.Verygood.I'mgladtohearthat.等)和適時地插話,進行圓場和啟發。例如:Ithinkyouhaveahealthydiet.ButIdon't.Ialwayseattoomuchsugar.教師這樣的插話是為了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減輕被提問學生的緊張感。提問的技巧在于保證學生能夠回答并樂于回答。提問要選準突破口,緊扣內容發問,交給學生的任務要明確,要讓學生有話可說,切忌大而空。另外,注意適時發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或發表意見,教師的應答應根據班級情況,靈活多樣。
英語課堂經常進行的對話活動(Pairwork)或小組活動(Groupwork),一般都是由教師指定同座或鄰座同學進行的。這種方法簡便易行,但學生接觸面較窄,交際范圍小。這時,教師可讓學生走出座位開展Pairwork或Groupwork,學生從總是坐著的狀態,走出原有的狹小空間,與眾多學友自由組合討論。另外,除了一貫以來的對話表演外,還可多設計一些表演短劇、搶答競賽、編著故事等新穎的活動,把適當的課題導演成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創造語言情境,讓學生比較輕松,自然地達到訓練的目的,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素質。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將會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英語知識的運用能力也會得到更快的發展和加強。
完善教學評價體系是開展和諧教育的保障
評價不是教學目的,而是一種教育學生積極向上的手段,因此評價的結果應能促使學生積極向上。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這種需要在兒童精神世界中尤為重要。為此,我認為作為課改中的實踐者首要的任務就是更新理念,確立學生評價的主體地位。學生是多元化評價主體的核心,教師引導學生參與評價,正是給學生提供了發現、研究、探索的空間,為學生發展創造、創設條件。重視學生的自評與互評。自評就是讓學生自己評自己,學生想像豐富,有很大的創意性,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對他們的行為或作業做出自我評價。要讓學生會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待自己的學習表現,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判斷中,發現自己的成功之處和不足之處,鼓勵他們客觀的評價自己,有針對性地做出自我改進,進一步完善自己,養成自我檢查、自我調控的意識。
教師應對學生自評、互評做總結性評價,而不能讓學生層次的評價放任自流。讓學生參與評價,不僅僅是為了達到激勵學生的目的,更為重要的是,評價能力本身就是教育的目標。只有這樣,教師的評價才會讓學生心悅誠服,教師和學生的距離才會拉得更近。教師評價強調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培養。在情感與策略方面,教師要考察學生是否能夠不懂就問,虛心好學;能否認真聽講,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能夠大聲說英語,而且語音語調基本正確;能否認真地完成課內學習任務。在知識和技能方面,注重考察學生能否聽懂教師的課堂教學常用指令。傳統的評價標準是以教師為標準,以教師的理解為主體。事實上,世界是多樣化的,唯一標準不僅限制了學生的創造性,也是違背辯證法。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掌握的情況來評價自己或同伴的學習,其標準的層次化特點將會體現出五彩繽紛。這種多樣化、層次化的評價標準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民主氛圍。他們會在和諧輕松的學習環境中矯正自我行為,從而最終達到會學的教學目標。
開展和諧教育,構建生態課堂
和諧教育是一個發展的理念,生態課堂是一種新型的課堂。和諧的生態課堂是充滿民主的課堂,是活的課堂,是動態的課堂。在和諧生動的課堂中,教師可以采用先進教學設備,開展豐富的課堂教學活動,組織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在輕松自在的氛圍中學習,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要學,同時也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構建和諧輕松的課堂,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和諧社會呼喚和諧教育,和諧教育催生和諧生態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