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語文實踐論文
作者:陳泠西 單位:重慶市南岸區金山路小學
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可以引導其在朗讀中感悟,或在想象中感悟,或抓住有一定內涵的的詞句段品味。例如在教學《中彩那天》時,教師在學生充分自讀的基礎上,抓住“一個人只要活得誠實、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筆財富。”這個句子讓學生來感悟文章的人文意蘊。為了達成這個教學目標,教師將教學環節作了以下分解:自由讀課文,找一找,哪些自然段寫中彩那天發生的事?并勾畫出寫中彩后我和父親不同表現的語句,讀一讀,談談自己的體會。
學生在充分閱讀、思考、討論、交流的基礎上,談自己的體會,再通過感情朗讀讓學生感受父親所面對的道德難題,感悟語言文字所蘊涵的豐富人文內涵,有了這樣的感悟,教師順學而導:師:在金錢和誠實面前,父親終于選擇了……生:做一個誠實的人。師:這是因為他知道……生(齊讀):一個人只要活得誠實、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筆財富。師:現在你能結合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嗎?生:誠實、講信用的美好品質比金錢更重要。生:對于一個人來說,擁有金錢和財富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沒有誠實、講信用的美好品質也是貧窮的。生:現在社會上缺少的也正是這樣的美好品質,造成了很多不良現象的產生,這也說明了誠實、講信用的品質比金錢更重要。……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適時總結引導,并讓學生再次飽含感情地朗讀這句話,將學生的感情激發到一個新的沸點。這樣的語文實踐活動不僅是酣暢飽滿的語言表達訓練,更是一次審美的滲透和品德修養、健全人格的最好詮釋。學生通過文本與社會生活的交叉思考體會,感悟到語言文字所蘊涵的深刻人文內涵,相信這樣的體會將在他們的生命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提升課堂人文意識,培養語文素養
從教師的角度講,“人文意識”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在教師、學生、文本三者的對話中,教師要尊重學生,關愛學生,服務學生,發展學生,保護學生,引導學生關愛生活,關愛生命,以民主、平等的態度處理師生關系。從學生的角度講,“人文意識”就是在教師、學生、文本三者的對話中,學生所表現出來的自主、自信、自尊、自強的主體意識,以及對他人的尊重、理解和欣賞,善于合作、樂于共處等品質。具有良好“人文意識”的教師在語文課堂上,通過挖掘語文教材中豐富的人文內涵,生動活潑地發展學生的人文素養和語文能力,在課堂上營造濃郁的人文氛圍,使教師、學生、文本在課堂上達到“人文互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具體操作時要注意:一是聽、說、讀、寫是語文實踐活動的“四要義”,課堂上要有大量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活動。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過程,課堂上最顯性的活動就是師生、文本之間的活動,而不能是一些脫離了語文實踐活動的、條款式的孤立的思想道德教育。二是要重感悟、積累和運用。“多讀胸中有本,勤寫筆下生花”,多讀是“感悟”的基本方法,通過讀的熏陶,讓課文中蘊涵的倫理道德,人間真情,人文境界,民族尊嚴等充分感染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應減少支離破碎的理性分析。教材中的名家名篇,從某種角度來說,感悟、欣賞比理解內容更重要;“積累”是讓“讀、背”在語文教學中返璞歸真,提倡多讀多背,不需要“講透講深”“問個不休”,對于名家名篇、古代詩文等,先積累起來再說,日后再來“反芻”;“運用”則是指語文教學應讀寫結合,創設情境,在語境中運用。
例如《中彩那天》課后作業的設計“當庫伯把汽車開走后,我和爸爸、媽媽是怎樣的心情?可能有些什么對話?說一說,再寫下來。”就很好地體現了“在語境中運用”這一思想,既訓練了學生的思維、發展了學生的語言,更能在這樣的訓練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三是讓課堂生活化,以課堂為生活,學語言,用語言。王尚文教授曾經說過:“語文教學的聚焦點應該是話語形式,即‘怎么說’,而非‘說什么’,理解教材內容不應是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教材無非是個例子”。用教材教,關鍵不在于對課文的內容、情節進行“沖氣球式”的理解、分析,將閱讀教學目標停留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層面上,而在于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語言因素,把課堂創設成一種近似生活的情境,讓學生在這種“生活式”的課堂中不知不覺地學語言,用語言,從而正確、熟練、靈活地運用語言文字,形成自己的語言個性、語言風格,提高語文素養
增強課程意識,培養語文素養
所謂課程意識,就是為達到課程目標而選擇的事實、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態度、價值觀等要素,只有增強課程意識,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環境,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努力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與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語言時空里學語文、用語文,才能在語文的實踐不斷地積累語言,提高語文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在教學活動的設計上,要注重實踐性、體驗性。教師要創造性地進行教學,注意溝通課內外、學科間、校內外的聯系,重視聯系學生生活的多樣性、具體性來感悟語文教材的抽象性、概括性,將學校、家庭、社會語文教育形成一個整體,引導學生在自然、社會廣闊的天地里,不斷獲得學習語文的樂趣,享受學習成功的快樂,提高語文素養。總之,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應重視在具體的語文實踐活動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應重視使學生在充分的聽、說、讀、寫訓練中發展語言、發展思維、提高語文素養,使語文課堂教學煥發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