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音樂藝術理念論文
本文作者:蔡蘊蘋 單位:福建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在當時國外西方小提琴藝術已經發展到相當高的層次,并且與二胡同為弦樂器,兩者發音原理相近,由此,吸引了中國有識之士借鑒西方樂器的目光。劉天華自小學習二胡,在后來又積極學習西方小提琴演奏和西方音樂文化,在兩種樂器演奏上都達到很高的水平,所以在樂器演奏技巧與發音原理上,有一定的了解,為其后二胡的革新奠定基礎。
他通過其處女作——二胡獨奏曲《病中吟》,第一次將小提琴的定弦、定把位、換把、揉弦等演奏技法運用于其中,這一創新之舉,不僅開創了二胡借鑒小提琴演奏技法之先河,而且使它首次作為獨奏樂器登上專業舞臺,使二胡由原先不為人所重視的民間伴奏樂器跨越為受人們關注的專業獨奏樂器,大大提高了二胡在中國傳統音樂中的地位,二胡藝術也因此進入了新時代。
而后的二胡演奏技法便相繼將小提琴的顫弓、連頓弓、拋弓、快弓、跳弓、泛音、撥弦等演奏技法融匯于二胡演奏當中,以及小提琴的由鋼琴伴奏的演奏形式。中西樂器與文化有機地融合為一體,這些無疑使二胡藝術更加豐富、形象,并邁向科學化、世界化,使中國傳統民族樂器在世界音樂中站住腳跟,讓外國人通過它的傳播,更加了解中國傳統音樂文化之歷史長河。
借鑒小提琴定弦法,并選取其中間兩條弦的音高作為二胡固定音定弦,使二胡的音高和調性得到統一,有了科學專業化的開端,而且也為換把技巧提供可能。換把確立為五個把位,拓寬了音域范圍和演奏空間,加上揉弦、滑音等音樂處理的變化,既豐富了二胡的音樂表現力,還使其音樂歌唱性的旋律更具活力。
滑音技巧能巧妙地模擬許多動物甚至是人聲,使音樂更加入色三分,廣受音樂人士的喜愛,被廣泛運用于二胡作品,豐富樂曲色彩。由于二胡不像小提琴有指板,所以在滾揉過程中,還是帶有原先的壓弦,但同樣能使音樂更柔美與連貫。右手顫弓、頓弓、快弓、跳弓等技巧的吸收,促使原先只演奏深沉、悲凄風格的二胡音樂,增添新的演奏風格,并將演奏技術提高到了新的層次。
還有其他技法,如具有獨特音色效果的泛音、左右手撥弦、采用鋼琴伴奏等,一直為二胡藝術的發展增添色彩。以及改革開放后,西方音樂的深入,音樂家將外國小提琴作品改編為二胡曲,大大提高二胡演奏水平,并擴充了二胡音樂體裁、音樂風格,使之呈現出多樣化,拓展音樂發展空間。
二胡藝術雖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但真正有大發展的,就是從近代開始,有選擇的借鑒及吸取西洋小提琴演奏技法和演奏形式,成為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中國的小提琴”。而今二胡演奏技法及演奏形式等方面的發展,幾乎都得益于小提琴成熟的演奏藝術。
使它用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便有了飛躍性的成長,其成就遠遠超過之前一千年來的發展,從默默無聞的伴奏、合奏樂器成為既具有獨特民族氣息,又有科學、專業的高演奏水平獨奏樂器,并在無形當中,影響著二胡藝術整體的發展。
小提琴演奏藝術對其的貢獻,也促成了現今的二胡在傳統民族樂器中擁有不可替代的位置,成為我國民族器樂的瑰寶,并且作為中國傳統音樂躋身于世界音樂之中,受到世界各國的欣賞,是中華民族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