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工業設計論文
作者:滕佳華 單位:江蘇技術師范學院
在第一堂課中,首先讓學生討論什么是工業設計,設計的目的及意義是什么?什么是創新?創新主要體現在產品的哪些方面?討論完之后,教師進行總結并給學生展示一些優秀的設計案例,從而讓學生能夠比較深刻地體會到什么是優秀的設計,也能讓學生了解到創新不僅僅可以從形態上入手,從功能、材料等因素出發可能會有更大的創新空間[3]。接著以手機為例讓學生討論手機可以用什么材料來制作,學生討論完之后向學生展示使用不同材料所制作的手機,并比較不同材料制作的手機的優缺點。通過討論以及圖文并茂的PPT展示,不僅讓學生比較深刻地了解到本門課程的學習內容,認識到學習本課程的必要性,并且充分調起了學生對學習本課程的興趣和積極性,為該課程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授課過程中,能否有效地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熱情,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提高學生掌握知識點的效果與所采用的教學手段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以下兩種手段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摒棄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而采用啟發式教育,用討論、提問、問答或引而不發等方法,調動學生的興趣與積極性,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善于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4]。例如在講解金屬材料的性能時,讓學生思考并回答:我們身邊那些產品是用金屬制作的?為什么要選用金屬?用金屬制作成該產品有什么優缺點?能否用其他材料代替?為什么?通過對一些熟悉產品材質的探討以及教師的總結可以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記住了相應材料的性能,并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
(2)采用多媒體課件教學,以案列分析為主線講解材料的性能,以動畫或視頻的方式講解加工工藝[5]。在所制作的PPT講稿中引入了了大量的相關材料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案例,通過具體案例的分析,讓學生感受到材料和產品形態之間的聯系,體會優秀的設計是如何利用材料的特性與表現力進行造型設計的。而對于具體的加工工藝,如果僅靠文字敘述和圖片的展示,不能使學生對于具體的工藝原理或工藝過程有比較深刻的記憶,因此,在授課過程中,將各種材料的加工工藝制作成小動畫,小視頻給學生觀看,并給學生欣賞一些與課程相關的影片,比如講到陶瓷的性能及加工工藝時,給學生播放《陶瓷之謎》;講解金屬材料的性能及加工工藝時,給學生播放影片《法拉利制造全過程》。通過文字、圖片、音頻等不同方式的結合講解,使學生在輕松愉悅中了學到了相關的專業理論知識并加深了印象。這樣的教學手段實現了圖、文、聲、像并茂的視聽一體化教學,彌補了傳統教學在時間和空間等方面的不足,提高了教學效果。
注重實踐環節,理論聯系實際
學習該課程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在設計過程中能靈活的、正確的選用相關材料使創意得到實現,而不是死記硬背相關的理論知識。因此,在布置作業時也堅持了這個原則,比如講到綠色設計時,讓學生利用身邊常見的或者廢棄的材料制作一件小產品;講解塑料的特性及加工工藝時讓學生找出15個用塑料制作的優秀產品案例制作成PPT,并作簡單的說明。講解木材的特性時,讓學生到家具市場進行調查,了解木材的不同種類,實木與板材的區別,不同種類木材的視覺特性及價格的區別等。另外,可以帶領學生去工廠參觀實習,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完善課程考核方式,激勵學生自主學習
傳統的閉卷考試的方式,必然會使部分學生平時不認真聽講只在考試前死記硬背知識點,考完后也就忘得一干二凈,這種考核方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系統學習該門課程,不能很好的將材料與工藝的相關要素運用到產品設計中。為了激勵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改善學生的作業質量,使學生真正的掌握課程的精髓并能學有所用,將該課程的考核方式改為平時作業+閉卷考試+設計大作業的方法:閉卷考試可以讓學生有意識的去記憶一些材料的特點與相應的工藝方法;而設計大作業是讓學生自主設計一款產品,要求選用合理的材料及加工工藝,并要有一定的創新性。在產品設計過程中,可以將學生所學的相關知識如市場調查、計算機軟件應用、產品設計、人機工程學和美學等進行了系統的串聯,為設計大賽及畢業設計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因此,通過這種方式的考核,既提高了學生平時作業的質量,也讓學生掌握了基本的理論知識點,又加強了其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結語
工業設計工程基礎作為設計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對設計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通過以上措施的實施,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所提高,考核成績也比較理想。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應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用新穎的教學方式和前沿的知識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真正掌握材料與設計之間的關系,將材料與設計完美的結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