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工業設計論文
作者:任敏 何偉 單位: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
多數獨立學院理工科工業設計專業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實踐動手能力強、具有國際視野和較強創新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基礎課程教學模式的偏離會導致學生在后續的課程學習中缺乏必要的專業技能及創新意識。我們在理工科工業設計專業基礎教學中,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完善與修正,制定了一套適合自身需要的基礎教學體系,具體說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獨立學院多數學生入學前對于工業設計專業非常陌生,對于美學知識的掌握更是知之甚少,而工業設計專業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廣泛,是審美創造和表現結合起來的綜合體。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訓練學生造型的基本技能,還要培養學生造型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使技巧的傳授與思辨的創新思維并重。如:除了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美學的熏陶外,還要求學生在課外閱讀大量的設計書籍,并且帶領學生參觀優秀的設計展覽,從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上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第二,加大設計素描與結構素描的比重,突出速寫課的地位,增加默寫訓練。傳統的素描教學主要是通過借助光影,將物體的空間感、質感、立體感準確的表達出來,對于理工科工業設計專業學生來說,入學前沒有繪畫技能的專業考試,造型能力非常薄弱。
在教學中,必須讓學生明確學習素描的目的不是成為一名繪畫藝術家,而是要通過素描這一表現手段,培養學生的藝術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如:在教學中,對于立方體的訓練,可以通過剪切、組合等方式培養學生空間建構能力,并結合方體與產品之間的關系,對其進行聯想與創造,理解幾何體與產品之間的關系。速寫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我們強化學生的速寫意識,要求學生通過簡捷的表現方式掌握產品形態,并與默寫同時進行,擺脫學生對形體的過分依賴,力求增強學生眼腦手相互協調配合的能力。
第三,色彩的訓練集中體現在色彩設計創意與產品的快速表達上。從工業設計專業對色彩應用的實際出發,我們把對傳統色彩教學的寫生造型能力的培養拓展為形態、色彩、材質等基本要素的構成與表現的研究,引導學生思維進行轉變,又注重學生個性發展,教會學生理解色彩、感受色彩,結合色彩構成的訓練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一定的表現手段,并全面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打開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四,加強各基礎課教師之間的聯系,分散技能表現課程的教學時間。繪畫類基礎課程應該與機械制圖、透視陰影等課程達到協調統一,相輔相成。讓學生明白各學科之間知識的系統性與連貫性,為專業課的學習打下基礎。各技能表現課程的課堂教學一般不會由于獨立學院學生的基礎技能差而延長教學課時,集中授課會讓初識繪畫的學生一無所獲,因此,我們拉長課程的授課時間,基礎課程的學習貫穿學期始末,這樣,便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鞏固和復習的時間。比如:素描、設計速寫、色彩、軟件教學,可以延長學習時間,同時加強學生的課外輔導和監督。甚至可以將學生寒暑假自學和練習的作業也納入課程考核之中,以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
實踐證明,新的教學模式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的藝術素養,提高了學生的造型和表現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圖1和圖2分別為教學改革前后同等基礎學生表現圖技法的作業。從圖中可以看出,改革后學生作業的構圖意識、造型與表現能力有明顯進步。當然,在教學中,仍需要針對獨立學院理工科工業設計專業的自身特點,不斷改進授課方式、方法,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改革,使基礎教學能夠更好的為專業設計做好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