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對外漢語論文
作者:梁琳 孫曉慧 單位:吉林省對外漢語教學培訓中心 東北師范大學
吉林省高校對外漢語教師人才培養調研
國際漢語教師是國家文化的傳播者,更是國家形象的代言人。教師隊伍的人才素質、文化水平、專業技能以及政治態度都要承受國際的眼光和國家的考核。為了提高國際漢語教師的數量和質量,培訓工作至關重要。根據國家漢辦頒布的《國際漢語教師標準(2010版)》,參照國內外外語教師標準和培訓大綱,學員應具有從事國際漢語教育的職業意識和專業知識,具備較強的漢語教學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勝任國際漢語教育教學工作。隨著中國文化在國際市場的導向性逐步增強,作為人才培養搖籃的高校紛紛設立對外漢語專業。該專業要求學生具有深厚的漢語言文化底蘊、熟練的英語口語、較好的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并且畢業后能夠在國內外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工作。目前,對外漢語專業已經得到了國家教育部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扶持,漢語言文字學、漢語國際教育、中國語言文字以及語言應用及語言規劃等相關專業因與對外漢語專業有著相似的教學目標和課程內容,也日益得到就業市場和對外漢語教師的認可。目前,吉林省高校漢語言類專業根據層次差異授予學位,包括學士、碩士、專業碩士和博士學位,具體專業設置及師資力量的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根據表1統計分析結果如下:①吉林省開設漢語言教學類專業的高校共14所,以師范類或文科類院校為主;②吉林大學和東北師范大學具有這類專業的博士學位以及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的授予權,東北師范大學還具有對外漢語專業的二學位授予權;③長春理工大學、延邊大學、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吉林師范大學、北華大學具有這類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其中,長春理工大學擁有對外漢語專業的二學位授予權,吉林師范大學擁有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的授予權;④吉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長春理工大學、吉林師范大學、白城師范學院這類專業的教授、副教授數量較多,長春、四平、白城3個地區教學師資和學生數量較集中;⑤民辦院校華僑外國語學院緊跟市場脈搏,在對外漢語專業的師資方面也具有一定優勢。高校專業人才的培養不僅要依托教學系統管理及師資水平,課程設置的合理安排同樣重要。吉林省高校對外漢語專業的課程設置情況如表2所示。到目前為止,吉林省高校對對外漢語人才的培養主要是依托專業設置、課程內容、必修科目、選修科目、課程實踐、社會實習來開展的,除授課內容之外,其他方面與普通專業區別不大。部分高校會采取推薦實習、課程模擬等方式提供實習實踐機會,幫助學生在理論和實踐上達到統一。
吉林省社會培訓機構對外漢語教師人才培養調研
2006年國家漢辦停止了“國家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書”的認證考試,到目前仍然沒有重新啟動。隨著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對對外漢語教師的需求量日益增多,對外漢語教師培訓市場也在逐步擴大。在市場的驅動下,市面上出現了五花八門、名目繁多的“對外漢語教師”類的培訓及認證,目前全國漢語教師認證機構多達7家,授權不同的培訓機構,吉林省范圍內現有的授權公司和培訓機構及培訓詳情如表3所示。社會培訓機構一般采用周末班和網絡班兩種課程設置,課時設置在100學時-300學時之間,實踐課30學時-60學時左右。在內容上,大多根據學員的不同背景、特點和需求,設計具有針對性的課程組合方案,實施分類、分層培訓;在形式上,采取案例分析、課件設計、小組討論等多種方式,提高學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實習實踐上,通過教學觀摩、模擬教學、試講等環節,培訓學員的實際教學能力。網絡班型大多采用面授、網絡相結合的方式,將線上線下、課內課外有機結合。各培訓機構所提供的認證明目也不盡相同,包括①國際認證協會———國際注冊漢語教師資格證書。認證注明為中國區唯一經美國國務院簽印并由中國駐美國大使館認證認可的國際認證協會,于2011年在中國首次舉行國際漢語教師資格測試考試。目前在長春有兩家合作單位,分別是圣禹博凱國際教育咨詢(北京)有限公司、儒森漢語對外漢語國際授課機構,四平市的合作單位是吉林伊格爾學院,在吉林也有合作單位。②國際漢語教師協會———國際漢語教師職業資格證書。國際漢語教師協會(InternationalChi-neseLanguageTeachersAssociation,簡稱ICA)是專業從事國際漢語教師培訓、考核和外派的國際權威認證機構。ICA推出的“國際漢語教師職業資格證書”得到153個WTO成員國教育部門的共同認可;在國內經過中國外交部、國家人事部等認證部門認可;在歐美該證書是唯一經過英國大使館、美國大使館等100多個國家的領事館認證認可的國際漢語教師資格證書。③國際漢語教育學會———國際漢語教師執業能力證。國際漢語教育學會于2007年研發了《國際漢語教育評價體系》,為各國漢語教學單位提供漢語教學總體設計方案、學習者語言水平測量系統、教師評價體系、教學評估方案、教材選擇系統等服務。國際漢語教學執業能力測試通過者獲得國際漢語教師執業能力證書。④北京語言大學———國際漢語教師職業培訓證書體系。
建議
經上述分析,吉林省對外漢語教師的培訓,包括省內高校及培訓機構的教學管理和師資、教材及課程等方面的設置都比較成熟和完備,但仍顯現一些問題,主要有①省內高校對外漢語教學的師資分布不均,與韓國、俄羅斯等交流較頻繁的延邊等地區對外漢語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沒能得到重視,并且師資相對薄弱;②對市場洞察力相對較敏感的民辦高校對外漢語專業人才培養缺乏動力,原因不僅在于教育行政部門對對外漢語的人才培養投入力度有待加強,還在于對外漢語專業人才的就業渠道有待拓寬,以增加該專業人才培養的吸引力;③對外漢語及相關專業課程體系中對實踐教學重視程度不夠,體現在實踐課程明顯少于理論課程,這種情況的出現也緣于省內提供教學實踐的機會較少,倡導向社會培訓機構借鑒和學習;④專業教學內容更新較慢,教學形式單一,并且整個領域內學生的基礎教育不夠扎實,尤其是培訓機構的培養方案,甚至進行以拿證為目的的教育。針對以上問題,建議如下。
應均衡分布對外漢語教學及相關專業的師資為讓更多的省內高校對外漢語教學及相關專業的師資平均分布,建議采取教師輪流制,教授專家級教師輪流到不同地區的高校進行講座、授課及指導,增加學術權威的受益群體。使全省高校對外漢語專業的學生水平均衡發展,以便于不同地區對外漢語教學相應優勢的充分發揮。另外,鼓勵權威教師到教學相對薄弱的院校進行兼職,指導其他教師教學,全面提高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