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對外漢語論文
作者:張立娟 張慧強 單位:河北北方學院文學院
1、部首的產生及發展
東漢的許慎首創了部首。許慎以解析漢字為目的,在《說文解字》[1(]以下簡稱《說文》)中利用“六書”理論將9353個小篆,1163個重文“按類部居”歸入到了540個部中,并由此創立了540個部首。由于這種給漢字分部的方法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查找漢字的途徑,因此,用部首檢字就逐漸成為了部首的一個重要的功能。由于許慎是根據小篆字體來編寫《說文》的,隨著字體由篆而隸、由隸而楷的發展,以小篆字體為對象而設立的540部已經不甚符合后代漢字的歸部要求。因此,后代字典辭書在部首的設立上都不同程度的對《說文》的部首進行了調整。南朝梁顧野王的《玉篇》[2]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楷書字典。它在繼承《說文》部首的同時又增刪了一些部首,共設立了542個部首。唐代張參的《五經文字》[3]參照《說文》和《字林》的部首,設立了160個部首。張參編寫此書的目的是為了參考五經中文字的變化,這部書中收字不多。其后玄度的《新加九經字樣》[4]設立了76個部首,這部書收字更少,基本上是《五經文字》的續編。這兩部書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字典,但是,由于這兩部書中反映出了一些部首的歸并趨勢,因此我們在文章中會提到這兩部書。遼代僧人行均為了方便人們研讀佛經而編寫了《龍龕手鏡》[5]這部工具書,這部書中設立了242個部首。它的部首主要是從形體的角度設立的,并且因為《龍龕手鏡》的部首對《四聲篇海》[6]的部首有影響,因此,我們在文中會對《龍龕手鏡》的部首進行分析。金韓孝彥的《四聲篇海》設立了444個部首,這部書的前面有一個部首重組說明,說明了書中歸并的部首的情況,這可以作為我們對部首進行改革時的借鑒。明代都俞的《類纂古文字考》[7]設立314個部首,它以《洪武正韻》作為收字對象。這部書沒有做到對部首系統的全面測查。其后徐孝的《字學集篇》比《字匯》[8]早九年出版,書中設立了200個部首,它對《字匯》都有所影響。《字匯》對《說文》以來的部首作了全面測查,設立了214個部首,這214個部首對后世的影響深遠。《康熙字典》、舊《辭海》等大型工具書都沿用了它的部首系統。此后,新《辭海》設立的250部,《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設立的200部,《新華字典》設立的189部,以及參照《康熙字典》、《新華字典》和新《辭海》的部首擬定的《漢字統一部首表》中設立的201部,都是以《字匯》的214部為基礎形成的。由此可以說,從《字匯》開始,部首已經逐步向檢字法性質的部首轉變。
2、檢字法部首的取舍
2.1屬字的數量。保留了屬字較多的部首,例如“木”部、“人”部等。歸并了屬字較少的部首。例如把“ㄑ”部和“ㄍ”部歸入到“巛”部。因為“ㄑ”部下沒有屬字,“ㄍ”下只有一個屬字“粼”。
2.2部首的位置。考慮到了部首的位置,保留了符合檢字法要求的部首,刪除了不符合檢字法要求的部首。檢字法性質的部首常常將字的顯著位置的部件立為部首。例如處于字左邊的部件“子”部、“水”部等;處于字右邊的部件“欠”部、“邑”部等;處于字上部的部件“穴”部、“竹”部等;處于字外圍的部件“廣”部、“冂”部等;處于字下方的部件“皿”部、“豆”部等。
2.3部首的形體。將《說文》以來的疊字部首都進行了歸并,例如將“晶”部歸入“日”部、將“林”部歸入“木”部、將“品”部歸入“口”部等;將大多數形體相似的部首也進行了歸并,例如將“巳”部歸入到“己”部、將“七”部歸入“匕”部等;將一些形體過大的部首進行了重新歸部,例如將“稽”部歸入“禾”部、將“眉”部歸入“目”部、將“??rdquo;部歸入“殳”部等。
2.4本身無法歸部的部首。保留了一些本身無法歸部的部首。如“?”部,它是一個象形字,楷化后,各個部分不能再分析,因此保留了下來。
2.5筆畫部首。筆畫部首的出現可能最初是一個不得已的辦法。對于許多象形部首來說,它們本來是因為無法歸入到其他部首而單獨列為部首的,部內的屬字不多,并且有些部首的形體過大,這部符合檢字法部首的要求,因此,這些部首面臨著改革。但是由于這些字中無法切分出其他部首,只能將其歸入到筆畫部首中。筆畫部首的運用使難以歸部的字有部可歸,從而加快了人們對不合理部首全面改革愿望的實現。從這個角度講,這些的部首設立還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例如出現了丿、丨、?]等筆畫部首。
2.6保留了代表性的部首。幾個部首中含有共同的部件,前代字書把這個共同的部件提取出來立為部首。例如將含有“冂”的部首“同”、“冢”等歸入到“冂”部。
3、檢字法部首的類型
通過對檢字法部首取舍的分析,可以把檢字法部首分為以下幾類:
3.1筆畫部首。這類性質的部首所占的比例較少,但是比較簡單,容易掌握。部首下所屬的漢字也有很多是容易掌握的,因此在現代的工具書中大多保留了這種筆畫部首。并且由于這類部首容易識記以及容易辨認,很多現代工具書還有專門的為留學生學習漢字所出版的工具書就全部用筆畫來作為漢字規部和查檢的依據。
3.2意義性質部首。雖然現代工具書中的部首主要是為了檢字方便,但是由于現代的檢字部首大多都是由最初的意義性質的部首逐步發展來的,再加上很多意義性質的部首符合檢字法部首對位置和屬字等方面的要求,因此,現代為了檢字方便而設立的部首中意義性質的部首仍然占很大比例。例如“木”部、“竹”部等。
3.3檢字法性質部首。這類性質的部首主要是為了檢字的方便快捷,考慮的主要也是位置是否顯著、是否容易區分。這類純檢字法性質的部首所占比例也很小,例如:“亠”部等。
3.4意義兼檢字法性質部首。這種部首的形成大部分一是由于漢字形體的變化造成的,還有就是把有些形似的部首合并造成的。例如“王”部包括了“王”部和“玉”部,這主要是由于作為部首的“玉”在漢字中寫的與“王”字形體十分相似,因此在現代部首中就把這兩個部首用“王”來包括。相似的還有“月”部等。這類部首所占的比例也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