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對外漢語論文
作者:曾毅平 單位:暨南大學華文學院
1.(略)
1.1(略)
1.2研究對象留學生在初、中、高級三個階段的漢語學習過程中,中級階段是發展閱讀能力、形成語體感最重要的時期。這一階段學習者已學過漢語的基本語法,掌握了2000左右的詞匯量,是發展漢語能力的“起飛”階段。因而本文選取中級階段較有代表性的3套閱讀教材為研究對象,分析其語體屬性。3套教材為:1)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7、2008年出版,陳純賢編著的“中級漢語閱讀教材”———《這樣閱讀》。該教材共6冊,供兩學期使用,“適合已學完基本語法、掌握2000常用詞的學習者”。(陳純賢,2007:1)2)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3年出版,楊寄洲主編的“對外漢語本科系列教材”之一的二年級《漢語閱讀教程》上、下冊。該系列教材的“閱讀”專項語言技能課在一、二年級開設,其中一年級教材3冊,二年級2冊。二年級相當于中級水平。3)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周小兵、張世濤主編的《中級漢語閱讀教程》,共2冊。適合“在全日制學校學過1年(大約800課時)漢語的學生,基本學過《漢語水平詞匯等級大綱》的甲、乙級詞,漢語水平達到3級的學習者。”
1.3研究的主要問題研究的主要問題有:1)中級閱讀教材中的語體類型;2)各類型語體在教材中的分布數量;3)閱讀材料的題材、內容與語體典型性的關聯。
2.中級閱讀教材中的語體類型
2.1語體視角下的文體教學材料語體是比文體后起的概念,在對外漢語教學中,語體視角教學理念的提出,只是近20來年的事(金路,1988)。傳統對外漢語閱讀教材,其選篇和分布多以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和文學作品的下位體裁為綱展開。3套教材也是以文體而非語體概念選材并結構教學材料的,因而需要將文體閱讀材料作語體歸類。多位學者論述過語體和文體的關系(李熙宗,1994:161-170;祝克懿,2000;郭杏芳,2000),本文不對此展開探討。鑒于考察教材語體分布,在尋求兩者之間的對應時,主要強調以下兩點:1)語體作為語言體式,其特征由語音、詞匯、語法、修辭、話語結構呈現;而文體是文章體裁,除語言特點外,表現手法、內容、題材、主題、章法等都是其構成要素。2)以文體為綱選編教材,可以通過對體裁的感知,側重發展文體寫作能力。以語體為綱,則可以更多地感知因語境類型的不同,語言形式所發生的變異,把注意力集中在語言材料的語體分化(曾毅平,2008),以及如何得體地運用漢語上。
2.2中級閱讀教材選文的語體類屬語體的分類,尚有爭議。我們認為對外漢語教學可根據需要采用3種分類體系(曾毅平,2009),本文以“領域語體多分體系”為描寫框架。領域語體是開放的體系,帶有列舉性質,如:日常談話語體、藝術語體、科學語體、政論語體、報道語體、事務語體、廣告語體、法律語體等等,其內部也有層次關系。教材各領域語體內部有典型和非典型之分,以科學和藝術語體尤為明顯。科學語體有三個次范疇:科普體、大眾知識小品、專門科學體。科普體具文學語言的生動性,是準科學體;知識小品平實,屬中性科學體;專門科學體包括科研論著和專業教科書,最為典型。藝術語體也可觀察到3個次范疇:準藝術體(如記人記事的一般記敘文)、中性藝術體(如通訊、報告文學等)、典型藝術體(包括詩歌、散文、小說等)。據上,本文將3套閱讀教材中所涉及文體的教學材料,按以下對應關系歸入相應的領域語體:需要指出的是,文體和語體畢竟各有其質的規定性,一種文體可能在多種社會語境中使用,對應多種領域語體;一種社會語境中的語體也可能歸入多種文體。文體主要屬文章學范疇,也不是所有語篇都能算作文章。本文正是基于其錯綜對應關系,逐一定性教材語篇,作語體歸類后再行統計分析的。
3.中級閱讀教材中的語體分布
3.1統計對象3套教材領域語體以單篇課文為統計對象,包含閱讀技能講解和訓練、細讀、通讀、略讀、查閱、“閱讀知識”短文等。各套教材的閱讀材料形式有所差異,北語版《這樣閱讀》課文形式有:細讀、通讀、略讀、查閱4種;北語版《漢語閱讀教程》分通讀、略讀、查閱、閱讀知識、閱讀技能5種;北大版《中級漢語閱讀教程》每課第一部分介紹一種閱讀“技能”,第二部分“閱讀訓練”配2~5篇閱讀材料。
3.2領域語體分布本文對閱讀材料采主觀定性的方法確定其語體類屬,逐篇標注,得各冊教材領域語體分布數據如下:
3.3數據分析上表數據顯示,中級閱讀教材領域語體的分布呈現以下值得注意的現象:1)教材照顧到了語體的多樣性,常見的領域語體,如科學、藝術、報道、廣告、事務、法律、政論語體都有出現,但各體分布很不均衡。從折線圖上可看到,各套教材各領域語體總的走向都是“W”型,表現出語體分布基本態勢上的一致性。2)教材選文以科學語體和藝術語體為主體,其中科學語體占42%強,藝術語體占32%強。科學語體高于藝術語體10個百分點,主要是教材編寫者無一例外,都注重安排閱讀技能和語言文字知識的教學,這兩大板塊的閱讀材料占了相當比重。柱狀圖(圖2)清晰地顯示了科學和藝術兩種語體的優勢分布:3)柱狀圖第二梯級上的是報道和事務語體。這兩種語體都屬實用語體,報道語體多從當代報刊或廣播電視中選材,內容貼近現實生活,有助于留學生了解當代中國的社會風貌,體會中國國情。事務語體選取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文書,有通知、啟事、列車時刻表、航班信息、便條、產品說明書、圖書目錄、路牌等等。這兩種語體都選自社會生活中的真實語料,語言平實,很有實用性。4)廣告、法律、政論語體有少量分布,但3種教材情況各異:《這樣閱讀》無廣告語體;《漢語閱讀教程》無法律語體,而《這樣閱讀》法律文本有6篇;《中級漢語閱讀教程》、《這樣閱讀》未收政論語體,《漢語閱讀教程》也僅見2篇。這幾種語體的有無顯示了教材選材上的些許特色。或廣告、或法律、或政論,體現了編者選材的獨特視角。5)科學語體的下位分體依語體特征的典型程度分3類統計。“典型科學語體”,主體部分是語言文字知識、閱讀知識、文體知識、閱讀技能的介紹,純粹的專業論文僅選有1篇社會語言學論文,且作者語言個人風格還比較口語化。自然科學的專門科學體未收。居中的“一般科學體”主要是一些面向大眾的知識小品文,內容以百科知識為主,其語言比一般教科書也要通俗。科普選文有一些形象化的文學語言,它實際上具有文學和科學交融的性質,作為“準科學體”,是最低位的科學語體。6)藝術語體的下位分體類似于科學語體,依其典型程度也可分選文為3類:占首位的典型藝術體占藝術體總數的40%,這里有描寫性、情感性強的記實文學,也有最具典型藝術色彩的詩歌和美文。居第二位的是準藝術體,主要是一些具有一定的文學性的語篇,多是寫人寫事的敘述體語篇,占33%。一般藝術體的文學色彩比準藝術體強,但不像純文學作品充滿文學辭藻,且紀實性是其主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