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自我教育論文
作者:夏聘庭 單位:益陽職業技術學院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將他研究的杰出人物稱為“自我實現”的人,他認為“自我實現只能出現在年齡較大的人身上,它往往被視為事物的終極狀態,被視為遠大目標而不是一個活躍于一生的動態過程,它是一種存在,而不是一種演變”,也就是說,大多數人不是靜態的,而是發展著的,他們正在走向成熟。實踐的過程意味著發展或發現真實的自我,發展現有的或潛在的能力。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是為各行各業培養杰出人物,使之成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人力資源。如何使當代大學生盡快實現“自我實現”?國內外學者對此有各種不同見解,也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自我實現”的標準。本文認為“自我實現者”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心理健康成熟,而自我意識健全、人格完整又是心理健康成熟者的首要條件。當代大學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使大學生不斷走向自我意識健全、人格完整。因此,本文在經過初步的研究與探討后提出了大學生自我教育心態培養這一概念,并試圖在此概念的基礎上結合教育教學實踐構建一個新的教育機制。
一、大學生自我教育心態培養的內涵
大學生自我教育作為高校德育教育的一種方法,要求大學生充分發揮他們提高思想品德的自覺性?積極性?明確的是非觀念?區別真偽?善惡和美丑?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惡?丑。要求大學生不斷提高自我認識?自我監督和自我評價的能力?嚴于律己,既能善于肯定并堅持自己正確的思想言行?又能勇于否定并改正自己錯誤的思想言行,并能恰當地運用批評和自我批評這種自我教育的方法。心態既指人的身心狀態,也是一種認知態度。大學人生是一個自我成長和心靈成長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必須靠自我教育來完成。自我教育心態是大學生成人成長過程中所必須具備的一種重要心態,它標志著大學生自我認知水平由自在狀態上升到自覺、自為狀態。自我教育心態培養就是指大學生要經常保持自我教育的心態,自覺地、積極地、主動地朝著既定奮斗目標努力學習、工作,使自己的身心保持永久的向前發展動力。它要求大學生既能正確的認識自我、悅納自我、肯定自我,又能經常保持內省,反思自己的過錯,糾正行為偏差,使自己的身心處于積極、樂觀、向上的狀態。大學階段是大學生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階段,既是人生的“黃金季節”,又是人生中比較危險的時期,在心理學上把這一階段稱為“第二次斷乳期”(又稱心理斷乳)。在這一人生階段,大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自我教育能力,但這一能力須不斷加強。所以,加強自我教育心態培養對于大學生來說尤為重要。
二、大學生自我教育心態培養的內容。那么,大學生如何進行自我教育心態培養?它包括哪些內容?
1、要學會自律。即要嚴格要求自己,以最高的學習標準、道德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也就是通常意義上的高標準、嚴要求。自律的標準越高,一個人的潛力就越能得到充分挖掘,才能就越能得到充分發展。高爾基的名言“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能就越能得到充分發揮”可以從這一意義上去理解。
2、要隨時進行自我反思。講求內省是中國傳統道德修養的一種基本方法,一個成功的人是善于自我反思的。孔子有吾日三省吾身之說,無獨有偶,陶行知先生修身有四問:一問我的身體有沒有進步?二問我的學問有沒有進步?三問我的工作有沒有進步?四問我的道德有沒有進步?西方哲學家笛卡爾有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這是西方式的吾日三省吾身。美國著名領導人林肯是這一名言的踐行者,他也是一個善于自我反思的人。大學生活是人生最重要的驛站和轉折點,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的黃金季節,對未來充滿奮斗的渴望與生活的希望,對人生的奮斗目標各具期望,但又有對現實的迷茫。所以,大學生在自我奮斗、自我完善的過程中要對人生的奮斗目標與現實的迷茫進行很好的反思,以隨時調整理想的焦距與行動方案,早日抵達成功的彼岸。
3、要學會自我調節。當理想與現實產生矛盾,當前進的道路上遇到困難與挫折,當心理出現障礙,情緒出現波動……這就需要反思、診斷與自我調節。反思自身是否出現錯誤,診斷原因在哪,最后的工作就是自我調節。它相當于照相時的調焦,即將自身狀態進行調整,包括行為目標系統的調整。這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借助外部條件(老師、父母、同學、朋友)的幫助,但更重要的是自我調調整。這是外因與內因辯證關系原理的最好實證,起最終作用的是自我調整,因為所有的問題最終要靠自己去解決。
4、要養成五種心態。大學生在學習工作中要學會保持五種心態。這五種心態是:歸零心態;老板心態;樂觀心態;進取心態;謙虛心態。歸零心態是指把過去歸零,使自己的事業不斷地建立在新的起點上,在新的起點上繼往開來。老板心態是指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對待學習和工作。樂觀心態是指正確地面對困難與挫折,對未來充滿信心。進取心態是指對事業鍥而不舍,不斷追求,不斷超越自身。謙虛心態是指永不自滿,虛心好學。這五種心態是大學生自我教育心態培養的基本內容,也是一個人取得事業成功的基本保證。
三、大學生自我教育心態培養的動力機制
自我教育心態培養是內外動力機制共同作用的結果。首先,社會大環境為大學生自我教育心態培養提供了外部動力機制。改革開放所產生的巨大推動力促進了中國社會的全面進步,中國進入了一個向上進取、開拓創新的嶄新時代。這是一個在各行各業、各階層都能產生精英人物的時代,它為廣大大學生提供了充分發展、全面發展的社會平臺。這是當代大學生人生發展的外部動力機制,也是當代大學生可能成為杰出人物的契機。時勢造英雄,每個時代有他的風流人物,只是出現方式與業績不同而已。在開拓進取創新的知識經濟時代,領風騷的必然是當代大學生的杰出人物。“人皆可為堯舜”,“吾欲仁,斯仁至矣”。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杰出人物,只是個人的能力與時機有差異罷了。所以,時代這個大舞臺給予了大學生人生發展的巨大外部推動力,也成為了大學生自我教育心態培養的外部動力機制。
然而,杰出人物畢竟是少數,并且杰出人物也需要機遇。但機遇的把握需要有超群的能力。所以大學生的人生發展需要有強大的內驅力,這是內因,對大學生人生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前文已述,大學生欲成才,必進行自我教育心態培養。這種培養的外部動力機制已客觀存在,可以看作是一個不變量。所以,內驅力便成為一個變量。內外交相作用,才可使大學生自我教育心態有可能便為現實。這種內驅力(即內部動力機制)靠遠大的理想來驅動,靠崇高的信仰與堅定意志來支撐,靠不懈的追求去延續。從哲學上講,它依存于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邏輯演義上說,大學生要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一內驅力與進取、開拓、創新這一時代的外部動力機制進行能動的對接。這樣大學生才能真正完成自我教育,真正完成社會化。即把外在的客觀要求變為內在的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自覺心理需求、完成自我教育心態培養的一個階段。當然,要達到“隨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還需要一個又一個階段的不斷自我完善。歷史的演繹將是:外在動力機制+內驅力→自我教育心態→人的自我實現與全面發展。它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是一個人開環的系統。這個過程使大學生的生身發展不斷完善,走向完美,從而實現道德自由與事業完美這一審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