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中醫外科論文
作者:張燕生 張董曉
北京地區中醫外科曾有過輝煌的歷史,在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時至今日,其發展卻遭遇瓶頸,躑躅不前。本文總結北京地區中醫外科工作的過去及現狀,分析造成當下局面的原因,提出合理化建議,以期振興北京中醫外科事業,促進中醫文化和諧發展。
1中醫外科發展的歷史
中醫學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歷史之悠久,內涵之豐富已被世人皆知,但在某種程度上說中醫學起源于中醫外科就鮮有人知。舉例而言,今天所說的疾病的“疾”和醫生的“”字,在造字時就形象得描述了一個人被箭擊傷后接受外科消毒、治療的過程。《周禮•天官篇》就有了“瘍醫”這一外科醫生的名稱以及醫事制度的劃分。從《五十二病方》這一目前公認的現存最早的醫學文獻中所載的內容也多有外科疾病來看,外科是在人類生產、生活中逐步積累的豐富的救治經驗。華佗作為醫圣,其麻醉方法與理念可謂中醫外科對世界醫學的發展作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其手術之全面,方法之豐富,也代表了所處時代的醫學水平。早期的《金創方》《鬼遺方》等外科專著代表了中醫外科的專科發展起源;明清外科“三大流派”的形成為外科學科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歷代政權對外科療瘡愈疾的能力均給予支持與鼓勵,如《莊子•列御寇》有:“秦王有病召醫,破癰潰痤者,得車一乘……。”這也是外科技術不斷發展的動力。在歷代外科醫家的積極努力下,除了麻醉、手術的方法不斷創新外,還有許多如敷藥法、箍藥法、塞藥法、溻漬法、結扎法、掛線法等簡、便、驗、廉的外治方法和藥物不斷充實、豐富著外科的治療手段,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貢獻。
2北京地區中醫外科建國后發展狀況
建國以后中醫事業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中醫外科與其他學科一樣也有了許多進步,作為中醫外科的重要學術流派之一“燕京外科流派”在全國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其學術地位在同行業中受到廣泛認可,但近年來在經濟利益驅動和其他一些因素的沖擊與影響下,中醫外科尤其是中醫外科外治的一些手段和藥物正在被忽視和停止應用,這對發展中醫外科及豐富中醫文化事業是不利的。
2.1擁有多位國醫大師燕京外科流派曾擁有趙炳南、朱仁康、房芝萱、方鳴謙、施漢章、金起鳳、石晶華等名醫大師,為北京乃至全國的中醫外科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專科專病建設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2.2多人在學會任領導職務中華中醫藥學會外科分會歷任主任委員中,均由北京地區專家擔任;許多外科分支機構如周圍血管、泌尿男科等專業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北京地區專家的比例最大,可以說北京地區在很大程度上掌握了中醫外科發展的前沿和學術領導的地位。
2.3醫療技術優勢燕京外科流派特色外治技術包括數十種,尤其某些特色病種的診治技術達到全國乃至國際領先水平。
2.4外治藥物多外用藥物是中醫外科發展的標志性成果之一,北京地區中醫外科外用藥之多居全國之首。
2.5人才培養聚集首都北京擁有大師培養的傳承人、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后等優秀人才,是“燕京外科流派”發展的骨干力量。
3北京中醫外科現今的不足
在全國范圍內,中醫外科和內科的發展不均衡,外科明顯弱于內科;從地域而言,中醫外科又出現南北發展不均衡的情況,雖然近些年也在不斷發展,但步伐不大,凝聚力不足,學術氛圍不高,輻射力度不夠,學術創新力不強,學術繼承隊伍后繼乏人。造成以上原因的主要因素有:
3.1傳統外用藥物減少外用藥是外治法的重要環節,中醫外科的膏丹丸散等劑型是經典劑型,潰瘍油、紅紗條等在北京使用數十年的效佳價廉藥物,因為售價趕不上成本,作為自制劑,已被藥房停止制作。一些廣受老百姓歡迎的一用就好,一貼就靈,一抹就止的藥物已經逐步退出醫療市場,如拔毒膏等甚至已經停產。外科外治用藥基本上被價格高昂的化藥、合成藥物輔料所代替。
3.2傳統外治技術失傳隨著傳統劑型的停產及使用減少,一些藥物的制作方法,如膏藥制作等也后繼乏人;老藥工的技術無人繼承,面臨失傳的局面。由于無藥可用或藥物由西藥代替,中醫外科講究的中醫局部辨證用藥及局部敷藥的經驗技術將被廢棄。另外許多療效顯著的外治技術如火針烙法等等也因經濟收入不高,也逐步被淘汰。中醫外科與內科的顯著差別之一在于其外治法的應用,中醫外治法是具有巨大的技術含量。由于其操作直觀、見效迅速、質控方便,被諸多外科專家一致認為是繼針灸、推拿走向世界后,目前最有希望向國際推廣和出成果的部分,但由于一些原因所困,目前面臨著發展的困境。
3.3隊伍建設困難中醫院校的畢業生在一無藥物,二無效益的前提下,改行者大有人在;或既使身處外科,也很快被西化,二級醫院中醫外科所占份額極低,基本處于毫無特色,發展彷徨的境地。行業的興旺取決于人才,若中青年醫師目前所處學習空間及可塑平臺任其發展,將造成中醫外科后繼無人的局面,中醫外科走向消亡只是時間問題。
3.4理論傳承及創新方面等都存在不足學科發展的重要標志之一是其理論的創新和發展,目前燕京外科流派的理論傳承及創新方面等都存在不足。
3.4.1北京對燕京外科流派的理論體系、診治經驗缺乏統一的整理總結;大部分中醫外科醫師對燕京外科流派的特點、學術淵源知之不足。
3.4.2理論提升不足:隨著疾病譜的改變,新的治療熱點不斷出現,如在泥石流救災、汶川地震等重大創傷性疾病中中醫外科外治技術彰顯了很大的優勢,如何將經典外科理論運用到新的疾病譜中,有待于理論上的創新、科研上的摸索、經驗上的總結、技術上的輻射。
3.5科學研究未形成標志性成果近些年未能形成標志性成果,如重大新藥、國際有影響力的文章、重大獎項等。未能將現有的優勢病種進行科學、系統、規范化的總結;目前臨床療效確切的外用藥也未能充分揭示其機制,并使其產業化。
4造成北京中醫外科現狀的原因
以上這些局面和不足在全國范圍內都廣泛存在,重要原因之一是中醫醫院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迫使中醫外科邊緣化。舉例而言,中醫外用藥潰瘍油、紅紗條在瘡瘍性疾病的治療中,療效明顯優于某些外用西藥,但使用中藥一次藥費僅幾元錢,而運用某些進口藥物,患者一次則需支付幾十元甚至幾百元,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致使中醫外科外治方法被邊緣化。再比如一個體表潰瘍或竇道若使用中醫外科換藥技術治療患者每次僅需花費十余元,按照平均十次治愈患者也僅需花費最多幾百元;但如果收住院進行局部清創、病灶切除及一期縫合,費用則平均需4000~5000元。因此雖然中醫外科治療方法創傷小、疤痕少,患者恢復快,但由于收費低廉,勞動強度大,對科室、醫院的經濟貢獻度小等原因;工作人員便會主動的給患者選用其他方法治療,從而使得過度醫療的情況廣泛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