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圖書館專業管理論文
本文作者:王未 單位: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圖書
面對瞬息萬變的世界,樹立創新管理觀念至關重要。衡量圖書館的標準,已不再取決于它擁有多少藏書、人員、設備,而取決于它是否有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為了適應新時代的要求,提高對信息的積累能力,獲取能力及開發利用能力。圖書館呼喚管理變革,管理創新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的,這已經成為圖書館界的共識。但如果將其置于更加廣闊的范圍和更高層次而加以考察,就會發現目前圖書館在觀念、體制、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缺陷,工作普遍缺少創新能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創新意識淡薄。有些領導思想僵化,觀念陳舊,工作缺乏創新,事業發展緩慢。相當部分的工作缺乏開拓創新,不求效益,不求進取。圖書館工作人員只要坐在出納臺前為上門的讀者服務就行,最多只滿足于幫助他們檢索出所需要的書刊資料。創新機制滯后。
有些圖書館停留在計劃經濟管理體制,館員憑實踐經驗辦事,毫無創新思維,館員沒有競爭意識,知識老化成舊,又缺少繼續教育機會和自我更新的勇氣。創新人才匱乏。在圖書館工作人員中知識結構、職稱結構不盡合理。有相當一部分人員是靠關系走進圖書館的。學歷層次低,工作只能簡單應付。真正圖書館專業人員呈下降趨勢。在信息服務中,缺乏信息、英語、計算機管理人才,更談不上高層次創新服務,產生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在創新認識上存在障礙。當今評價一個圖書館員是否稱職,不是看他提供了多少次服務,而是看他解決了多少問題。有些館員對圖書館的忠誠感在降溫,缺乏組織協調能力。這些都嚴重制約了圖書館的發展。因此,進行管理體制的創新是大勢所趨,刻不容緩。
1管理體制創新
1.1建立新的科學管理制度
一個好的管理制度是一種科學的制度。接軌外部,聯絡內部。形成一個合理、整體的系統激勵約束體制。建立高效的組織結構是管理運行賴以支撐的架構。新的管理體制主張多功能一體化管理,尋求各工作環節的協調動作,指導圖書館重視機構,以適應知識經濟要求。
1.2調整部門結構
為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圖書館內部組織機構應從傳統的采編、流通為主體的部門結構,轉變為以業務基礎建設部門和讀者服務部門為主的組織結構。業務基礎建設部門負責數據庫建設和圖書加工入藏工作。讀者服務部門負責數據庫的利用、咨詢、檢索和圖書文獻的借閱、流通管理工作。改變現有結構設置重疊、管理分散的局面,形成文獻采編、文獻開發一條龍的新格局。同時要運用先進手段,使每個員工在每個終端機上都能夠上網,并作為一項考核指標,提高從業人員的基本素質。
2提倡人本管理
2.1人力資源是圖書館文獻資源之外的又一寶貴戰略資源
人本管理立足點應當是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發揮人的能力,發揮人的創造精神,使人得到自我更新和自我表現。以人為本就是不斷提升讀者對館員的滿意度。讀者是圖書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傳統的思維模式,圖書館強調內部規模的發展,很少對讀者的現狀及未來需求趨勢進行調查研究,極少考慮如何方便讀者,主動為讀者提供多樣化服務,以書為中心,而不是以人為中心。因此,必須改變傳統的服務理念。一切工作應圍繞讀者這一中心來進行。
2.2因事設人,人盡其才
圖書館工作繁雜,各個工作崗位都有不同要求。管理者要善于對員工取得的成績多加贊譽,使人具有成就感。同時還要善于運用市場規則,充分發揮人的能力,形成能者上、庸者讓、劣者汰的競爭機制。
2.3要培養一批多層次、全方位、高素質員工隊伍
必須建立一套嚴格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優化人員隊伍,實行雙向選擇,優化組合。實行“等級崗位制,以崗定薪,薪隨崗變”的薪酬制度。在職能問題上,應以反映學術水平,業務能力,工作實績為依據,而不應再固守于論資排輩的自然晉升和職稱終身制,以及平均主義的分配政策。要加強館員繼續教育,并以多途徑,多種方式有效推進。要針對館員工作以及要求的多樣性和變化來進行。以培養一批廣、博、精、專的優秀人才。
2.4創建造就人才、引進人才機制
當今社會,無論是圖書館與圖書館之間的競爭,還是圖書館與其他信息產業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德才兼備的人才是圖書館的寶貴財富,是現代圖書館業賴以生存發展的根基。而當前,人才匱乏已經成為制約許多圖書館轉型發展的瓶頸。因此,重視知識和人才,造就優秀人才隊伍是圖書館界面臨的一項迫在眉睫,勢在必行的戰略任務。創新人才機制,首先要改善用人制度,引進競爭機制,實行平等、公開的競聘上崗制。另外管理者要知人善任,量才適用,好鋼用在刀刃上,使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特別注意發現和重用那些具有信息知識、創新知識、管理能力、公關能力的人才。其次,要創造良好的人才引進環境,制定優惠的人才引進政策。千方百計吸引優秀人才到圖書館工作,成為圖書館的學術帶頭人和業務骨干。
3管理系統創新
3.1資源共享———管理模式的創新
伴隨著數字化革命和因特網的發展,傳統的圖書館開始向數字圖書館邁進。文獻信息資源共享共建是今后圖書館發展的趨勢。傳統圖書館管理模式,以藏為主,追求大而全,小而全,各自為政,互不干涉。必須打破墨守成規的束縛。圖書館領導要多方呼吁,多渠道,多角度地將圖書館的地位、作用、現狀反映到領導面前,取得領導的重視。加強數據庫建設,樹立信息觀念、資源觀念、競爭觀念和效益觀念,充分挖掘館藏資源,大力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數據庫,供信息用戶使用,達到文獻信息的共享共建。
3.2服務方式創新
進入21世紀,隨著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尤其是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在圖書館廣泛地運用,使圖書館的館藏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使文獻的載體形式和傳遞方式多樣化。在知識經濟時代,用戶的需求,用戶利用圖書館的方式、方法也發生了變化。對圖書館的服務方式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一方面,圖書館應努力改變原有的服務方式;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新技術開展新的服務項目,拓展服務范圍。圖書館服務形式多樣化按其性質劃分可分為:傳統服務與現代服務;館內服務與館外服務;一般服務與特色服務;有償服務與無償服務;個性化服務與群體化服務等。
3.3技術手段創新
技術管理創新就是對與技術創新過程相關的機構和組織構成的網絡系統的管理創新。在由傳統圖書館到電子圖書館,以至到未來的數字圖書館的發展過程中,自然會遇到許多問題。如分類的適用性,編目規則對多媒體信息的適用性,全文綜合數據庫的編目、定位問題,MARC機讀編目格式對電子圖書、電子期刊中文章的處理范圍,以及使用超媒體技術將多種媒體整合的數據庫的編程處理等。圖書館只有首先在技術處理上取得突破與進展,建立支撐知識管理的技術設施,如互聯網、校園網、存貯機構、數據庫管理系統(DBMS)、數據收集、加工技術、傳播技術、通信技術、檢索技術、共享技術、聯機分析與處理技術等,才談得上建設21世紀的數字化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