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城市林業論文
作者:尤清娟 杜麗影 單位:查干浩特旅游經濟開發區嶺下鎮林業工作站
一、城市林業及城市森林的發展趨勢
森林引入城市,城市座落在森林中,恢復人類與森林的本來面貌,是城市林業總的發展趨勢。
1、人類對城市森林的繼續理解和認識對此理解和認識差距很大,以國家而言,工業發達,人們生活富裕的國家,對城市森林的認識較早,也較深,而發展中國家較晚,甚至尚無認識。
2、城市森林的范圍不斷擴大隨著城市的擴大、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工具的先進程度、旅游事業的興盛城市森林的范圍也在不斷擴大。城市化是現代化的重要過程和標志,城市森林更是城市現代化的標志。
3、人們更加注重自然美城市森林學是由園林學、景觀學和園藝學發展而來,本身就是藝術品,是自然美的再現。今天,人們更加注重城市美學,如我國杰出林業學梁希先生曾說“:新中國的林人,同時都是藝人”。
4“、森林文化”的出現和發展城市林業既是一種產業,又是一種文化,是國家、地區深邃遺產于一體的民族文化載體。城市林業在一定程度上依存于自然,但歸根結蒂還是人創造的。人的思想、思維活動,特別是人對自然的態度,歷史的傳統和文化便自然地反映在林業建設的樣式上。
5、新技術的應用新技術在城市森林方面的應用,一是計算機技術,二是生物工程技術。用計算機管理城市樹木,目前只有少數國家的城市在使用。生物技術在城市森林方面的應用有廣闊前途,是今后加強城市森林管理的重要方面,各國城市森林工作者都給予了極大重視。
二、城市林業發展的對策
總體來說城市林業是城市環境建設的內容,是一項關系市民利益的公益性事業,同時,在郊區的一些局部,林業又表現為一項生產活動,可以取得直接的產品。我們必須根據林業的特點,結合各地實際,認真解決制約城市林業發展各種矛盾和問題,積極探索城市林業的發展道路,使林業取得更大的發展。
(一)對林地實行功能分工,并采取相應的政策和措施
在現有林種區域劃分的基礎上,按不同地區的林地經營目的,把林地劃分為三種類型。
1、經濟效益型包括集中連片的經濟林和用材林。對這種類型林木的培育和利用,只有把現行的林業政策(如產權和使用權政策、經濟扶持政策等)用足用夠,真正落實,才可健康地發展。
2、生態效益型包括名勝古跡區、風景區、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大中型水庫周圍山脊以內、主要河流兩側、鐵路和干線公路兩側等的林木,以及古樹名木。在這種類型的林木和林地,應由國家和地方財政投資,由所在的林地、林權單位建立專業隊伍進行培育和管理,由林業的主管部門負責監督和檢查。
3、生態經濟型屬于防護林性質,但又考慮經濟效益。在經營管理上,這些地區可以采取必要的更新和撫育間伐措施。對這些地區的林業,國家應加大投入,提高補助的標準并采取減稅、讓利等優惠政策,鼓勵這些地區建立健全鄉村林場,開展多種經營,實行以副補林。
(二)理順投資渠道
應把城市林業作為城市公用事業和市政建設項目,其投資列入城市基本建設預算。目前,一些城市林業的投入主要靠農業發展基金,不只數量有限,而且不盡合理。因為林業的受益者不光是農村,而主要是城市的居民。林業保護水源的目的,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為了解決城市用水。因此,把林業的投入納入城市建設預算,是合情合理的。
(三)發揮城市的優勢,使城鄉人民共同承擔起發展城市林業的任務
動員更多的城區單位和居民參加全民義務植樹,是加快城市林業發展的重要措施和基本思路之一。把責任區進一步擴展,特別是安排在生態效益型林地,對義務植樹單位采取更優惠的政策,使他們與當地的鄉村或國營林場實行共建,長期合作,不僅會促進吉林市林業長期穩定發展,而且會增進城鄉交流與合作,促進經濟的繁榮。
(四)對森林生態效益實行補償政策,增強城市林業發展后勁
森林生態效益的經濟補償問題是一個大的課題。它的解決對林業的長期穩定發展具有戰略意義。如對供水部門,應當從供水的收入中提取一定的水源保護費;對旅游部門提取一定的風景資源培育管理費等。因為社會享受了林業的生態效益,所以給林業的經濟補償是合理的。否則,林業就難以持續發展。特別是城市林業,有相當一部分的林木是不能采伐的,如果不進行補償,管護工作就難以開展。因此,實行森林生態補償制度是必須的,而且,應當在城市林業中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