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傳播學論文
作者:康小莉 李麗華 王俊奇 單位:石家莊學院
傳播學是研究人類如何運用符號進行社會信息交流的學科。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特殊的傳播活動,是對人進行思想政治觀念、道德法律意識的傳播行為,應遵循傳播學的基本原理和規律。《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下簡稱《概論》)課具有時效性和實踐性較強的特點,與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密切相關,同傳播學的知識和理論聯系緊密,因此運用傳播學相關理論指導《概論》課教學,從傳播目的和傳播效益出發,從理論和實踐雙重層面上對該課程重新審視和整合,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概論》課教學的傳播效果。
一、運用傳播學原理優化《概論》課教學過程
1.運用傳播學“把關人”理論,不斷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和修養。在傳播者與受眾之間“,把關人”起著決定繼續或中止信息傳遞的作用。在《概論》課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傳播者的“把關人”是直接影響傳播效果的關鍵因素。①加強傳播學相關理論學習,提高思想政治理論素養和教學技能。傳播者進行思想政治理論傳播的效果與傳播者的理論修養、專業知識成正相關系,作為《概論》課教師必須自覺學習馬列主義經典作家的原著,真正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學習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最新理論成果,理解中國共產黨輝煌的歷史及其基本原理,關注、學習和領會黨的一系列重要會議的決議。同時,要不斷深化對教材理論體系的理解把握,通過網絡和外出考察向各高校名師學習教法、教學手段、課件制作等以提升教學水平。只有這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才能真正做到用透徹的道理征服人,馬克思主義理論才能真正深入人心,得到學生的認同。②加強個人修養,完善人格魅力。傳播學研究發現,傳播效果往往受到傳播者本身個人修養、個人魅力等因素的影響。被傳播者容易接受人格魅力和個人修養好的的傳播者的信息。鑒于此,要求《概論》課教師必須注重提高自己的人格修養和人格魅力,用良好的形象以增強教育效果,必將對大學生思想觀念和行為準則的內化與外化產生重要的影響。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認真學習傳播學知識,掌握傳播學技巧。傳播理論是一種對事實的高度概括和總結,即從傳播活動的無數事實中通過抽象、揚棄等方式并能保持事實本來面貌的較為系統的思想認識。作為傳播者,如果不學習傳播理論,就不可能正確地學習傳播方法;而不能正確地選擇傳播方法,亦不可能卓有成效地開展傳播活動。作為傳播者的教師應具備正確處理信息的能力,具有有效傳播信息的手段和方法,這樣使《概論》課教學具有強烈吸引力和感染力。
2.運用傳播學傳受關系理論,充分發揮受教育者的主體性。在傳播學看來,知識、理論、信息的傳播實際上是“一種雙向的社會互動行為”。現代社會信息的傳播呈現渠道多樣化、表現復雜化的特征。因此,學生對傳播信息的接收是主動的、有選擇的,并不是被動的、任人擺布的,他們愿意接受那些與自己觀點、情感一致的或自己需要、關心的信息,他們還會帶著自己的立場、興趣、情感來理解信息。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充分重視受教育者的主體性。在《概論》課教學過程中應該是開放、充滿輕松活潑氣氛的,要構建一種教師和學生雙向互動、和諧統一的關系,必須改變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師講生聽、師說生服的單向關系。所以,教師必須研究受傳者的需要、態度、知識、經驗、能力、背景、信仰、價值觀、興趣等,運用先進的教學理念進行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大學生這一受教育者的主體性,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教學,增強教學說服力。
3.運用傳播學真實性原則,確保教學內容的科學性?!陡耪摗氛n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課程體系中的核心課程,是教師在大學生中對黨的意識形態、基本理論以及方針政策進行傳播的主要陣地。因此作為傳播者的教師“傳播信息的可信度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在《概論》課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是傳播者,學生是受傳者。傳播者是教育教學活動的發起者、組織者、實施者和傳播主體,傳播者決定著傳播信息內容的取舍與選擇,影響著受傳者參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信息可信度高接受效果就好,反之亦然。所以傳播者在教育教學傳播活動中只有提高信息源的可信度,才能提高說服效果,這是教師教育活動的第一步。在《概論》課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大量事實說明中國革命成功后社會主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后在經濟、政治、文化、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尤其是在當代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導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此外,由于《概論》課教學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特定使命,作為傳播者的教師充分利用對信息的掌控權、發布權的“有效控制”優勢對各種信息進行篩選、加工、提煉,剔除不利于國家意識形態要求的信息,有意識加入適合受傳者接受的、利于社會發展和自我成長的信息,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4.運用傳播學技巧理論,優化《概論》課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傳播學中傳播技巧對傳播效果的影響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影響本質上是一致的。在《概論》課教學過程中,運用“預熱策略”技巧理論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每一次講課前根據教學內容通過列舉案例或提出引人深思的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由局部到全局,由小到大制造輿論引起學生的注意,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和語境。同時也可以更多地采用“兩面提示”方法,這種方法往往給人“公平”的感覺,不容易引起被勸服對象的反感。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的歷史進程,中國革命為什么由中國共產黨領導,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等內容的講述;再如改進運用傳播學中的“近因效應”“首因效應”以及信息的對比度、刺激度、重復率、結構安排等技巧,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運用傳播學原理強化《概論》課教學效果
1.運用傳播學相關理論進行教學增強了《概論》課教學的感染力。要根據大學生的不同情況———不同專業,不同性格、成長經歷等,選擇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陡耪摗氛n教學中針對具體理論內容:如科學發展觀、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等內容要采用理論性說服教育方式;而社會主義改造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內容要采用“訴諸情感”的方式進行態度性改變教育。通過對先進人物和反面人物的對比介紹,引導大學生分清是非榮辱,明辨善惡美丑,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做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