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生態問題論文
作者:馬眾 朱鑫琳 張克陽 單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一、馬克思、恩格斯自然生態觀的基本思想觀點
1、自然界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前提和基礎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著作中明確指出:人是自然界發展的產物,作為自然界的組成部分,人的一切都是屬于自然界的,人類生活在環境中,并且和環境共同發展。人類的生存與發展依賴于自然界,而人比動物具有更多的普遍性,就是因為人依靠更廣闊的無機界。
2、環境造人,人也創造環境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人創造環境”的思想。人類要想持續生存和發展,就必須進行勞動,人類通過勞動改造著自然界,馬克思主張依靠實踐來實現環境和人相適應。在他看來,我們居住的自然環境應該是健康的、合平人性的。人類的創造必須把改造自然、建設自然、美化自然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才是合乎人性的行為。
3、自然生產力是社會生產力的基礎自然生產力是不需要代價就可以獲得,或者是沒有經過加工就已經存在的東西;社會生產力是由人在自然生產力的基礎上通過勞動制造出來的能力或勞動產品。自然生產力是社會生產力的基礎,它制約著社會生產力的產生和發展,包括生活資料和勞動資料的的雙重影響。
4、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早在生態危機初露端倪、還未引起人們普遍重視的時候,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理論中提出了關于人與自然和諧一致的思想。比如:“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和小亞細亞”的例子,以及“阿爾卑斯山意大利人”的例子都是因為破壞了森林等植被,使得原本富庶的耕地或平原變成了不毛之地。人類社會和自然界和一體的,所以必須重視二者的和諧發展。
5、改革不合理的社會制度自然界與人類社會是不可分割的,人與自然之間的不協調實質上是人與人、人與社會兩個方面的問題。不解決社會環境的問題就不能解決生態環境問題,人與自然界的協調發展就要改變不合理的社會制度。
二、我國生態環境面臨的主要問題
生態危機是由于人類盲目的不合理活動使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導致生存和發展受到威脅的現象,是生態失調后期的惡性結果。一旦生態危機發生,會在一定規模上或在局部地區內引起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的變化,維持生命的系統可能出現瓦解的情況,從而威脅人類生存和發展,我國生態環境面臨的主要問題和挑戰有:
1、大氣污染嚴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報告,在全球空氣污染最嚴重的排行榜中,中國有7個城市在前十名里面。當前,中國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居高不下,二氧化硫、煙塵和工業粉塵等的排放量都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大氣污染最嚴重國家之一。
2、森林面積銳減根據《全國第六次森林資源調查報告》,我國現有森林總面積1.75億公頃、森林植被覆蓋率為18.21%,森林蓄積量124.56億立方米,但是由于亂砍濫伐、森林大火、病蟲害等因素,使森林生態遭到嚴重的破壞,我國現有森林生態系統退化十分嚴重,導致其他生態環境惡化每年都有大量的森林消失。
3、水土流失加重由于土地開發利用的不合理,導致土地退化和破壞,加重了水土流失的情況,建國伊始,全國水土流失面積為150萬平方公里,后增至179.4萬平方公里,接近國土面積的20%,并且以每年500萬-600萬畝的速度在增加,我國有33.3%的耕地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4、土地荒漠化加快由于氣候變化或者人類活動等原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地區,或者受到干旱影響的半濕潤地區出現的土地退化現象稱為土地荒漠化。目前,我國土地荒漠化總面積為262.2萬平方公里,已超過到國土面積的四分之一,土地荒漠化情況比較嚴重。
5、水資源污染嚴重中國的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世界人均的1/4,是世界上13個貧水國之一。很多工業污水、生活廢水都未經適當處理,隨意排放進自然水體中,使得全國的75%的內陸湖泊和部分地下水受到嚴重污染,水污染還可能引發癌癥和其他疾病。海洋污染方面,人類無節制的生產和生活,造成我國近海地區化學物質含量迅速增加,海水出現“富營養化”的現象。
6、其他方面近年來我國也遭受了例如: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生物多樣性減少和固體廢棄物污染等生態問題的困擾,直接對我國人民健康、動植物環境、農作物產量造成嚴重的威脅。
三、馬克思主義自然生態觀是解決中國生態問題原則
1、堅持以科學發展觀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應該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綠色GDP”的觀念引入對考核的指標,把資源的利用和環境的保護納入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改變地方政府的傳統觀念,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放棄高消耗、高污染的經濟發展方式,推廣低污染、低消耗的經濟發展方式。努力降低環境污染,實現經濟健康快速的發展,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2、提高環保意識很多生態的問題,往往要歸結為觀念的問題,要解決我國的生態問題,就必須提高全社會道德觀念,使環保的理念成為人類道德整體觀念的一部分。第一,更新道德觀念,以一種尊重和友善的態度對待自然,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實現自然資源共享。第二,人類可以通過認識自然、了解自然、熱愛自然和尊重自然的原則,正確利用自然規律。第三,確立正確消費觀念,要在消費和生產過程中考慮到對資源環境的影響,堅持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消費觀念。第四,從自身實際做起,比如購買環保電池和無公害產品,選綠色包裝以及使用無磷洗衣粉等,關心保護環境,實踐環境保護。
3、加強技術創新根據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論,環境污染主要是由生產廢物和消費廢物造成的,這就需要加大技術創新力度,依靠先進的技術對廢物進行處理和利用。我們要樹立馬克思主義生態自然觀,以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加快傳統產業向生態產業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