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油畫創作論文
地域性油畫藝術的存在,取決于油畫家對生活的感受、對題材的選擇和對藝術流派的取向。油畫作為一種繪畫材質是沒有地域區別的,但從藝術的發展來看,凡是著名的藝術家和杰出的作品都有自己獨特的審美特征、鮮明的風格和藝術特色。藝術家傾向于不同思潮、流派,創作出不同風格的作品,才使我們的藝術百花園如此豐富多彩。藝術的創作過程就是在創作實踐中將自己的藝術觀念、藝術追求,創造性的表現出來。油畫創作凝聚著畫家強烈個人的色彩、審美意識,藝術作品的魅力在于其獨特風格之中。而探討這種南北差異能夠讓我們在油畫創作中對地域性做出主動地追求,將黑龍江的人文地理資源作為當代油畫創作資源,能夠以不同特色的語言形式發揮創作風格多樣性、運用體現地域性文化脈絡的豐富題材,抒發畫家的情感、承載畫家的觀念。從而推動黑龍江油畫創作。
形成地方的油畫風格的因素是相當復雜的,如地理氣候、自然環境、地域的風俗習慣、歷史傳統、民族性格等等。地域性的存在與發展,直接受地區內在因素與外在因素的左右:從體現繪畫地域因素的幾方面來看,題材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畫家的風格會通過他所選擇的題材反映出來;地理風貌也將對該區域的繪畫產生影響;地域性文化習俗以及地區繪畫傳統都對地域性油畫的形成發展起到很大作用。
通過從地域性自然因素和地域性文化因素兩個方面進行初步的探討和對黑龍江油畫作品的分析、歸類和總結,不難看出耕耘者中充滿借鑒、融合與探索、創造。黑龍江畫家本土題材的油畫藝術,有著豐富多樣的發展空間。黑龍江油畫長期發展過程中出現過一批令國人關注的畫家,其中有以描繪北國風光的油畫家群體;有農墾時期知青油畫家群體:有表現鄉土題材的油畫家群體,具有異國情調的北疆風情油畫也正在形成和發展之中。黑龍江油畫作品向我們展示了地域的自然環境特色、人文風貌、生活現狀以及歷史變革。
因為油畫藝術是以視覺語言反映客觀存在的,因此北方邊疆獨特的地域性和文化傳承的印跡也必然體現在黑龍江油畫作品中。總的來看,地域情感體現在油畫作品中具有三種現象:(1)表現逐漸被現代生活同化的、逐漸逝去的景觀;(2)表現當代生活狀態;(3)表現了個人的生存經驗的不同角度。
1、現實主義的鄉土油畫
現實主義油畫的特點是:關注現實,真實的反映社會生活,以形象的現實性和具體性作為表現的目標。通過寫實的方法,對現實的生活本質做出具體客觀的描繪。現實主義畫家通常同時也蘊含著一種感人的再現性精神。從這個角度來看,寫實精神的意義遠比寫實的創作方法更為重要、更加深刻。寫實油畫以形象表述的直接和視覺上的真實性取勝。利用油畫的寫實表現手法再現生活中人與社會的真實性,很長時期內是黑龍江油畫的主流。鄉土油畫家描繪鄉村景色和農民生活,描繪普通勞動者的生活,展現現實和自然的美。鄉土油畫的存在與發展,有其一定的現實意義,眾多畫家創作農民題材和少數民族題材,主要反映了藝術家情感宣泄的需求。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使得城市畫家關注社會底層、關注農民、關注落后地區。富有感情的描繪農村日常生活景象,再現原生態的農民生活成為畫家們樂此不疲的目標。鄉土情懷從早期的油畫家韓景生先生,到文革的知青群體美術;從表現原汁原味的樸素生活,到表現城市影響的思變狀態。黑龍江可謂是中國鄉土油畫發展的縮影。
解放初期曾任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筑系的美術教員的韓景生先生,堪稱黑龍江第一代油畫家的代表,表現哈爾濱城鄉風土人情的《馬車》、《庭院》、《浴場》等34幅油畫被中國美術館收藏。著名翻譯家、畫家高莽早期從師俄羅斯畫家,孫云臺也是從俄羅斯學成回國。石揖的油畫《火烤胸前暖》、《夜襲湯原》。文化大革命的后期,“北大荒”的知青群體中有李斌、劉宇廉、劉孔喜、陳宜明、石璞、沈嘉蔚等人。李斌、劉宇廉、陳宜明合作了油畫《舍得一身剮》、連環畫《傷痕》、《楓》和《張志新》等作品,表現了對近現代中國歷史的深刻反思一度引起國內美術界的關注。李斌后期的《油燈的記憶》,劉孔喜《青春記事》等農墾系列畫作則深情的回憶了當年的知青生活;當年在哈爾濱藝術學院工作的臧爾康培養出了何大橋、鄭藝、胡建成等一批年輕的油畫家。石璞《遙遠的呼瑪河》、徐介城《北方的天鵝》、臧爾康的《希望》,那時大量的油畫作品已體現出地域特征。黑龍江的鄉情、故土養育了一批油畫人才,在國內產生影響。改革開放后,描繪東北鄉村場景的畫作有很多,鄉土農民題材與寫實的手法相結合,高巖《故土》色彩濃郁和諧,寧靜、無華;鄭藝的作品《馳騁的心》表現了新時期東北農民對外面世界的向往與期待;王丕《我為祖國獻石油》、《混凝土》等作品,表現出石油工人迎接挑戰、艱苦奮斗的精神;薛智國《界河》所描繪了黑龍江別具一格的風景線,充分體現了俄中兩國人民的友誼。
中國寫實油畫迅猛發展,成為中國當代油畫的一大特色,在當今世界畫壇也備受矚目。畫家們以審視與選擇的文化心態,以一種都市大眾的心理需求,人道主義的同情心,塑造的農民形象性格特征鮮活,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寫實油畫豐富的藝術表現力,加強了現實生活反映的力度,深刻的表現了農民的生存狀態、社會心理。鄉土繪畫成為對現實反思的載體。藝術體現了不同時期人類的生存狀態和時代的精神文明,寫實藝術相對于抽象藝術更加能夠直接的表現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特點。縱觀中國寫實油畫的發展進程,最能夠體現出社會各個發展階段的時代精神。鄉土油畫多樣化的發展表現在中、西方不同的繪畫語言的運用,以及由此衍生出來的油畫表現形式,以及本土深層的文化底蘊,融入線條、色彩、技法等一系列的語言符號之中。黑龍江油畫家堅持現實主義創作道路,不浮躁、實實在在的探索如何以油畫反映本土現實生活,的確難能可貴。但鄉土寫實油畫發展到今天,客觀上會受到當代藝術的多樣性、廣泛性的沖擊,有些“視覺疲勞”之嫌。在藝術上有所提高和突破有一定的難度,新的語言、觀念手法、風格個性化的不足,是影響其發展的問題所在。鄉土油畫只有不斷成熟完善,緊隨時代步伐,才能保持輝煌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