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版權貿易論文
版權即著作權。版權貿易是指圍繞著版權使用許可和版權轉讓而進行的貿易活動,其主要表現形式為版權的引進和輸出,涉及的產品包括圖書、錄音制品、錄像制品、電子出版物、軟件、電影、電視節目等。圖書版權貿易是中國對外版權貿易的最主要組成部分。2007年中國共引進和輸出版權13694種,其中圖書版權引進和輸出就高達12826種,占了總數的93.66%,而美國又是中國的第一大圖書版權貿易伙伴。由于我國圖書版權貿易絕大多數是通過出版社進行的[1],本文以國家版權局公布的統計數據為基礎,總結和分析中美圖書版權貿易現狀,揭示其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相應的發展對策。
一、中美圖書版權貿易現狀
1.總體狀況
中美圖書版權貿易可追溯到我國改革開放初期。1980年8月,在鄧小平同志的直接支持下,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和美國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公司達成的出版《簡明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版的協議,開創了中美圖書版權貿易的先河[2]。隨著中國1990年9月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以及1992年10月相繼加入《伯爾尼公約》和《世界版權公約》,特別是1995年3月11日《中美知識產權協議》在北京正式簽署,中美圖書版權貿易取得了較快的發展,美國已持續多年成為中國的第一大圖書版權貿易伙伴(見表1)。2000年~2007年的8年間,中美通過出版社進行的圖書版權貿易共計31417種,其中從美國引進31021種,向美國輸出396種,引進與輸出比平均為78.34:1。2007年中美通過出版社進行的圖書版權貿易為4074種,其中從美國引進3878種,向美國輸出196種,引進與輸出比為19.79:(1見表2)從中美圖書版權貿易在中國對外圖書版權貿易中所占的地位來看,近年來整體上有所下降(見圖1)。中國從美國引進圖書版權占中國從國外引進圖書版權的比重從2002年最高點的44.38%下滑到2006年最低點的27.00%,2007年雖然回升到了37.82%,但也沒能恢復到前些年的水平,顯現了中國圖書版權引進來源地進一步多元化的良好態勢。另一方面,中國對美國圖書版權輸出占中國對外圖書版權輸出的比重總體上上升緩慢,但2006年和2007年大幅提高到了7.17%和7.62%,表明中國圖書版權對美國輸出有了突破性的進展。這一點從表2也可以得到印證,2000年~2005年中國圖書版權對美國輸出的數量很少,但2006年和2007年分別大幅增加到了147種和196種,這兩年的對美國圖書版權輸出就占了近8年對美國圖書版權總輸出的86.62%。
2.引進狀況
從引進數量看,美國是中國圖書版權引進的第一來源國。2007年,中國從美國引進圖書版權3878種,占中國引進總數的37.82%,居各國之首(見表3)。2000年~2007年,中國從美國引進圖書版權占中國從國外引進圖書版權總數的比重即使在處于最低點的2006年也有27.00%。2000年~2007年中國從美國共引進圖書版權31021種,引進數量最少的年份是2000年,只引進了2937種,引進數量最多的年份是2003年,高達5506種;進一步分析,2000年~2003年中國從美國引進圖書版權延續了上世紀末期的增長勢頭,繼續大幅增長;此后的2004年~2006年連續3年大幅下降,2006年回落到了2000年時的引進水平;而2007年則有大幅回升,基本恢復到了2004年和2005年的引進水平(見圖2)。這表明,在持續多年從美國大量引進圖書版權后,近年來中國出版界對圖書版權的引進已顯得較為理性。從參與引進的省(市、區)看,地區集中度非常高。如表4所示,2000年~2007年,除西藏自治區外,中國大陸其他省(市、區)都參與了從美國引進圖書版權;其中,引進最多的是北京,8年間共計從美國引進圖書版權23091種,占引進總數的74.44%,處于絕對領先的地位;其次是上海,共計從美國引進圖書版權2511種,占引進總數的8.09%;再次是遼寧省、江蘇省、海南省、天津市、廣西壯族自治區和湖南省。從引進內容看,中國從美國引進的圖書內容非常廣泛,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其中又以經濟管理、電子信息、工程技術以及人物傳記和文學類暢銷書居多。這種狀況充分體現了美國在這些領域的領先地位,同時也與國內當前經濟、科技和社會快速發展中的熱點相吻合,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國內的不足。
3.輸出狀況
從輸出數量看,目前中國對美國圖書版權輸出在歐美國家中居首位。2007年,中國對美國輸出圖書版權196種,占中國輸出總數的7.62%,在中國臺灣地區和韓國之后列第三位,但在歐美國家中居首位(見表5)。總體上看,中國對美國圖書版權輸出數量還非常有限。2000年~2007年,中國對美國輸出圖書版權總共396種,只占同期中國對外輸出圖書版權總數10768種的3.68%。進一步分析,2000年~2005年,中國對美國圖書版權輸出除了2003年為負增長外,其余各年增長都比較快,但輸出數量極為有限,分別只有3種、6種、9種、5種、14種和16種;2006年~2007年,中國對美國圖書版權輸出有了突破性的進展,輸出數量大幅增加到了147種和196種,比上一年分別增長818.75%和33.33%。從參與輸出的省(市、區)看,地區集中度也非常高。如表6所示,2000年~2007年間,中國對美國輸出圖書版權最多的是北京,8年間共對美國輸出圖書版權266種,占輸出總數的67.17%,處于絕對領先地位;其次是上海和山東,8年間各對美國輸出圖書版權28種和25種,分別占輸出總數的7.07%和6.31%;再次是天津市、安徽省、廣西壯族自治區、遼寧省、江蘇省、廣東省、江西省和重慶市;而河北省、山西省等12個省(區)8年間則未曾對美國輸出圖書版權。從輸出內容看,中國對美國輸出的圖書內容主要集中在中國傳統文化和語言藝術等方面,包括中國的旅游風光、名勝古跡、古今建筑、歷史、中醫藥等,從中國引進這些圖書的多為美國大學或科研機構,這與我國從美國引進的圖書版權形成了較強的互補性。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中美圖書版權貿易近年來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也還存在著許多問題,特別是在擴大中國對美國圖書版權輸出方面,還有待進一步的努力。
1.圖書版權輸
出絕對量偏少中國對美國圖書版權輸出的數量非常有限。2000年~2007年,8年間中國對美國輸出圖書版權總共只有396種,僅占同期中國對外輸出圖書版權總數的3.68%。特別是2000年~2005年,中國對美國圖書版權輸出分別只有3種、6種、9種、5種、14種和16種。2006年~2007年,中國對美國圖書版權輸出雖然有了較大的進展,輸出數量也僅有147種和196種。這樣的圖書版權輸出規模,與中美同為世界大國的地位是極不相稱的,與近年來中國不斷崛起的經濟影響力和綜合國力也是很不相稱的。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語言障礙和文化差異。中美巨大的文化差異以及在此基礎上出現的諸如語言、思維方式、閱讀習慣以及出版體例等一系列的不同,制約了中國圖書版權的輸出,而能夠進入美國主流社會的中國圖書就更少了,市場占有率和影響力都極為有限。二是國內出版界“重引進、輕輸出”。由于圖書版權引進往往發行量大,經濟效益高,而圖書版權輸出不僅投入高、專業性強,而且利潤通常比較低,以致許多國內出版社只熱衷于圖書版權引進而輕視輸出。三是發展差距。中美在科技和經濟發展水平、國家綜合實力以及文化的影響力與滲透力方面存在的現實差距,也制約了中國圖書版權的輸出。